《先主传》中写,刘备逃跑的时候“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应当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在平定了整个北方的反叛势力之后,开始把目光投入南方的荆州,在公元207年底平定了北方的乌桓之后,在208年正月开始在邺城以玄武湖训练水军,7月曹操做好战争准备,开始率大军南下征服荆州,而刘表在8月就病逝了,如此的时间巧合,让人难免联想到刘表的病重是否曹操已经知道。
当曹操在208年9月到达荆州最北边的新野时,荆州已经完成了权力交接,由刘表的次子刘琮接替了刘表的荆州牧职位,并且在蔡瑁、蒯越、韩嵩等人的劝说下投降曹操,刘琮的投降是没有告知刘备,当时刘琮的驻地是在汉水南岸的襄阳,而刘备则驻扎在汉水北岸的樊城。
刘备善待百姓曹操到达新野,刘备才知道曹军逼近的消息,再加刘琮派了宋忠来告诉刘备他已经投降,刘备怒不可遏,立即率领手下向南渡过汉水,路过襄阳时,诸葛亮还劝刘备趁此机会攻打襄阳城,但刘备不忍心,还在襄阳城下向刘琮喊话出来相见,刘琮不敢见,于是刘备继续南下。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刘琮手下及荆州当地百姓跟着刘备一起向南逃,到达当阳时,刘备已经有辎重数千辆车,百姓十万余人跟随,如此规模浩大的百姓,为什么要跟着一无所有的刘备一起逃?
有人说曹操爱屠城,这是不正确的,曹操屠城还是公元195年前后的事,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是为了报自己父亲被杀的仇才这么干的,之后曹操意识到屠城是不对的,自徐州屠城后,曹操很少再进行屠城的事,直至没有。
刘备招揽民心刘琮投降曹操之后,很少有人还注意到《三国志》中有这么一句话:
《三国志》武帝纪: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这话的意思是说:曹操准备进军江陵城,命令荆州一带的官吏和百姓实行与曹操北方地盘一样的新法规。
个人认为这就是让荆州十余万百姓宁愿跟随刘备南逃,也不愿意留在当地的其中一个理由。荆州原来是刘表统治的,显然与曹操北方地盘实行的法规是不一样,但具体有哪些不一样,已经无法说得很清楚了,但是我们可以从刘表治理荆州的政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刘备刘表是公元190年单骑进入荆州,在荆州本土豪强蒯氏和蔡氏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平定了整个荆州,一直到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前,这18年的时间中,荆州内部并没有大的战乱,尤其是刘表的治所襄阳等地,一片太平,一直是荆州的政治、人口、经济中心。
反观整个北方,一直战乱不断,从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北方地区一直战乱不断,先后有公孙瓒、陶谦、袁绍、袁术、刘备、张绣、吕布、张扬等势力退出争夺北方地区的霸权,直到曹操统一北方,北方的战乱才消停下来。
在北方战乱不断的同时,因为荆州是唯一的净土,所以兖州、豫州、司隶州等临近荆州的地区,先后有大量的流民及士人南下荆州躲避战乱,他们首先到达的就是襄樊地区,据精略估算,从北方南下的士人有上千人,流民更多,至少有上万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这一批人的数量有可能达到10万余人。
刘备南逃地图对于流亡的士人和流民,刘表一概接纳,因为当时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有了人口,就能征发兵员、种植粮食和缴纳赋税,当时很多军阀对外征战时,把抢掠人口作为主要目的,有人来刘表自然接纳,刘表不仅善待这些人,而且给予安顿和资助,同时选出一批士人开办学堂,这在乱世之中尤其难得,因此很多流民和流亡士人过了差不多十余年的稳定生活,同时他们也很感谢刘表。
一切的平静和安宁被曹操南下荆州打破,荆州已经平静了十多年了,曹操这一来,肯定战端重开,刘琮投降了,荆州就归属曹操了,就要实行与北方一样的法规,从后来的情况看,北方曹操统治区的赋税肯定比荆州高,因为从后世来看,发生在公元218年及219的曹魏内部的叛乱,都是因为当地百姓的赋税过高,比如宛城侯音和卫开的叛乱,还有陆浑农民孙狼的叛乱。
跟随刘备的逃难百姓所以,这十多万荆州百姓宁愿跟随刘备一起继续南逃,也不愿意投靠曹操,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1、如果这些人直接投靠曹操,那么将会实行和北方一样的法规,无疑这种法规比刘表实行的,或者刘备实行的要严格得多,还不如跟随刘备一起南逃。
2、如果这些人投降曹操,那么所需要承担的赋税就会更高,还不如跟随刘备一起南逃。
3、刘备贤德仁厚,是少有的仁厚之君,这在乱世之中是极其罕见的,也是刘备能够赢得民心和建立政权的原因,刘备每到一地,有一件事情一定会干,就是在当地招揽民心,史书也记载了,刘备到荆州后也招揽当地民心,还受到了刘表的猜忌。
刘备集团4、跟随刘备一起南逃的应该大部分是北方流民,这些人原本就没有田地和房产,逃走的话也没有太多的负担。相反,如果在当地有很多田地和房产的人是绝对不愿意跟随刘备逃走的,毕竟他的资产就在那里,能保留资产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网友观点我们先看一下课本: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
自打刘表死后,我们就可以把荆州士民分成三类人:一类是支持刘琮的;一类是支持刘琦的;一类是无所谓的。
荆州大族的蔡瑁做为刘琮的舅舅自然是支持刘琮的,并且蔡氏掌握了决对的话语权,他们的主张是投降曹操(当然刘琮是想要和曹操拼一波,但他说话不管用。)
由于刘琦是长子,刘表废长爱幼,这就使得刘琦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一批人的拥戴。刘琦和刘备的思想是统一的,那就是坚决抗曹。
剩下那波无所谓的人其实一直都处于一个观望态度,跟着形势走,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再说刘备在荆州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群众基础,加上他搭上刘琦这条线。所以支持和拥护刘备的人也不在少数。
正如《先主传》所记载,出城追随刘备的荆州士民多达十数万。
当然,这里面也有刘备的一个小心机。
我们来看一下。
就是刘备逃至襄阳时,诸葛亮建议趁其不备拿下襄阳以抵御曹操。
诸葛亮这个建议?怎么说呢?以刘备当时的实力是绝对拿不下襄阳的,即便拿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团结内部而挡住曹军。搞不好城还没拿下,曹军就杀来了。
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建议呢?我个人觉得还是太年轻,实践经验的不足。这不是黑诸葛亮,而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人嘛,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孙悟空也不是一出生就能大闹天宫的。此时的诸葛亮的理论和意识虽然很高,但实践方面还需要多加历练。
刘备拒绝诸葛亮的建议后,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向城头喊话。喊的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应该是:“侄儿啊,曹操来了,快跑吧,那龟孙可是要屠城的啊!”
由于曹操确实也有过屠城的不良记录,所以刘备这一喊话,就把城内不少人给吓着了。于是那波处于观望态度的人首先就出城跟着刘备跑了,一路上还不断有人前来依附。
这里,有人说刘备是在拿百姓当挡箭牌,好掩护自己逃跑,其实是不对的。
想刘备带着百姓才日行十余里,反而还有被追上的风险。如果不带百姓他的速度反而还更快。
乱世以人为本,刘备舍不得抛弃百姓就是以人为本,只不过这个“人”不是“人心”,而是“人口”。
其他网友观点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因为刘表死了,刘琮被蒯蔡两大家族推动上位,再鼓动胁迫投降曹操。
荆州的世家豪门,不愿为刘琮的所谓基业付出哪怕一个士兵的损失,更不允许可能有能力抵抗曹操的刘备接管荆州,当然拒绝跟随刘备的新野百姓进入襄阳城。
刘备自己明白,蒯越蔡瑁不会同意自己进城躲避曹军追击,自己也没实力击败守军占领襄阳——曹军再追来的话,可就全交代在襄阳成下了。毕竟刘备本只几千军队,又分出大部分给关羽,剩余千把人就想趁乱拿下襄阳,只是个笑话也。
然而,襄阳下层官员百姓不这么想。
曹操当年在徐州屠城的影响太坏了,这些年荆州又故意进行敌对宣传(否则新野百姓何必跟随刘备跑)。
此外,刘备居住新野7年,安抚百姓还算不错,又取得火烧博望坡等成绩。所以下层官员百姓在刘琮投降的突发时刻,感觉刘备远比放弃家业投降曹操的刘琮更能干。
因此,听说杀人魔王曹操要来,新野百姓也逃亡过来,这些人当然很是恐慌,在从众心理下纷纷出城跟随刘备逃向江陵。
可惜这些人寄托希望错了。刘备鼓动新野百姓逃难,又接纳襄阳百姓跟随,真的是想保护百姓嘛?
曹操,剔除徐州屠城外,何时还有什么专门针对百姓的暴行?
刘备会不知道嘛?
只不过是想利用百姓获得实在利益。
曹操顾忌名声不过分追击,则十来万百姓可以顺利到达江陵,打开仓库立即能武装起最少三四万炮灰。
曹操如果派遣军队追击,这些百姓就能有效阻挡曹军的进攻步伐,造成的伤亡还可坐实曹操对百姓的暴行。而自己骑着马,分分钟离开队伍跑去江陵。
果然,长坂坡大败,刘备带着甘夫人和儿子与张飞赵云等几十骑跑路,只丢下追随自己的百姓和两个不值钱的女儿。呜呼,可怜的百姓,到死都被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