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明朝的内阁和西方国家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网友提问:

明朝的内阁和西方国家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虽然都叫内阁,但差别是很大的。

一、制度设计的目的不同。明朝的内阁目的是废除相权之后,进一步强化君权。西方国家的内阁刚好相反,目的是限制君主权力,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二、内阁成员产生方式不同。明朝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西方内阁成员由议会选举首相,首相提名产生。

三、职权不同。明朝内阁实际上是执行皇帝意志的秘书机构。西方国家的内阁代表议会行使国家权力,是三权分立的产物。

四、行使权力的程序不同。明朝内阁决定的事必须要经过皇帝的同意才有效。西方内阁决定的事,议会表决大多数能通过即可,不必完全经过君主的同意。

其他网友观点

明朝的内阁和西方国家的内阁其实最大的区别就是诞生的社会制度背景不同。

明朝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西方的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赋予的内阁权力有很大差别!

明朝的内阁只能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定权,即没有行政权,行政权掌握在皇帝手里,明朝内阁制实际上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而西方内阁制是内阁官员与首相共进退,一同掌握行政权,处理国家大事。西方内阁制是政府的权力中心,国王是虽然是名义上的君主,可是国王并不过多的干涉政权,内阁实际上拥有重大事情的决定权。

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的相同点在于明朝内阁和西方内阁都是政府最高行政机构,但双方的权利都会受到上级的权利限制。

在西方宪制程序上,内阁是枢密院属下委员会,首相在提拔任何内阁大臣时也需要君主的正式同意;君主同意都只是象征式的,基本上从来没有拒绝过。

附: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成立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首先,明朝建立伊始,皇帝就借“胡惟庸案”罢黜了宰相的实权,以后历朝宰相再无一点决策权。明太祖时期,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政治制度诞生,这样不像前朝中央有个“中书省”机构,实际上巩固了君权,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变革!到了明成祖时期创立伊始还首先创立六部内阁负责制(因为成祖朝外交、外战事务频繁,皇帝很多精力要分在处理外部事务上),即“刑部、兵部、吏部、礼部、户部、工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行使行政权,而议政权则是分给了内阁,这样虽然中央能够承受更大的事务处理量,但是内阁有了一定的威望。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拥有议政权的内阁在大权没有被太监掌握的时候,实际上是全国权利核心。

明朝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明代内阁权力不稳定,虽然有严嵩,张居正之显赫,但他们是乘皇帝静摄而代行皇权。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

其他网友观点

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西方的君主是“统而不治”,是虚位元首;而中国的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实权元首。

内阁的权力来源不同:西方的内阁产生于议会,由议会赋予权力,对议会负责;而在中国,内阁权力源于皇帝的任免,直接向皇帝负责。

内阁责任制度:西方内阁实行总理大臣(即首相)责任制,内阁成员听命于总理大臣;在中国,内阁就是六部的尚书组成,各尚书在官衔上是平等的,都是一品大员,直接对皇帝负责。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彗星六十年围绕太阳系转圈,是真的吗?有何科学依据?

下一篇: 总感觉《红楼梦》中绣春囊事件有影射暗含的内容,有谁可以说一下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