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宋仁宗是个很伟大的皇帝吗?

网友提问:

宋仁宗是个很伟大的皇帝吗?

优质回答:

宋仁宗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皇帝可分为4类:开国之君、守成之君、中兴之君、亡国之君。

一般来说,开国之君被评称伟大的为多,因为开拓疆土、建国立制这些功绩确实是不世之功。

宋仁宗是宋朝开国后第四位皇帝,历史赋予他的职责就是守成,他也确实做到了守业有兴,守土有成,担得上“伟大”二字。

群星璀璨、文化兴盛

唐宋八大家,两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于仁宗当政时期,这就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王安石六人。

其他有名的文人还有很多,晏殊、范仲淹、梅尧臣等等都是,称得上是人才鼎盛,众才皆备。

这些人才哪怕只是其中的个别人,放在另外一个时代,那个时代也会增色不少,但都集中于宋仁宗朝,原因就在于仁宗皇帝以恕待人,以仁待士。

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仁宗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四川有个读书人,作诗“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仁宗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没几人能做到。

柳永是仁宗父亲宋真宗一代的人,宋仁宗登基时,他已经三度落榜。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出于对老年考生的同情,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放宽录取尺度,柳永才得以入仕。也因此,柳永非常爱戴赵祯,作“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来歌颂他。

从谏如流,政治清明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寝宫,因为头痒,没有脱皇袍就摘下帽冠,叫梳头太监进来梳头。太监见仁宗怀中有一份奏折,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仁宗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要削减,岂不太过分了!”仁宗没有接口。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仁宗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太监自恃一贯受宠,不满地说:“如果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仁宗听了,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按名册检查,将宫人二十九人及梳头太监削减出宫。事后,皇后问道:“梳头太监跟随陛下多年,又不是多余的人,为何将他也削减?”仁宗说:“他劝朕拒绝谏官的忠言,朕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谏官王素劝谏仁宗不要亲近女色,仁宗回答说:“近日,王德用确有美女进献给我,现在在宫中,我很中意,你就让我留下她们吧。”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恐怕陛下为女色所惑。”仁宗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命令太监说:“王德用送来的女子,每人各赠钱三百贯,马上送她们离宫,办好后就来报告。”说完,泪水涟涟。王素说:“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女子既然已经进了宫,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打发她们走为妥。”仁宗说:“朕虽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将她们留久了,会因情深而不忍送她们走的。”

包拯刚正敢言,现在已成为不屈权势、犯颜直谏的代名词。某次,包拯联合众谏官,合力弹劾三司使张尧佐,指责他平庸无能,要求仁宗罢免,言辞十分激烈。张尧佐何许人?他是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依着张贵妃的恩宠当上这个要职,包拯等人这么一闹,当然让仁宗很难办。见拗不过,仁宗想退一步再说,答应免除张尧佐职务,外放当节度使。谁料一听这话,众谏官的态度更加激烈,包拯一脸怒容,词壮声高,讲话时,连唾沫星子都溅到仁宗脸上。仁宗也有些动气,他说:“你们这是在声讨张尧佐吗?节度使是个粗官而已。”包拯旁边的谏官唐介立马接着说:“太祖太宗都曾担任过这一官职,节度使恐怕不能算粗官。”仁宗气得干瞪眼,外放张尧佐的事只得作罢。 回到后宫后,张贵妃拜见,他对张贵妃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你哪里知道包拯是御史呢?!”

一位口含天宪、统宇海内的皇上,竟被大臣逼得如此狼狈!回头想想,倘使没有仁宗的开明雅量,又何来包拯的刚直呢?没有仁宗的泱泱大度,又何来包拯的千古盛名呢?就连唐太宋也有杀魏征的恨语,宋仁宗除了回到后宫对妃子发点牢骚,可没动别的什么念头。

关心医疗,造福后世

仁宗非常关心医疗事业,对医学传承也具有强烈意识。天圣四年(1026年),他认为针艾之法讲求精准,而前代古籍对穴位之描述纷繁错杂,易误导医者,故诏令王惟一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为范。王惟一又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与之配合,由宋朝政府刻于石碑而颁行全国,为针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嘉祐二年(1057年)设立校正医书局,由当时权威医学工作者有组织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推广,使诸多宋以前医书得以流传后世,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仁慈宽厚、严于律己

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仁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

仁宗有次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回宫后,仁宗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朕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受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回来再喝了。”

有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热羊肉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宁愿忍一时之饿。”庆历和议,维持和平

宋仁宗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夏太宗)“依辽和宋”的国策,于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宋夏间维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的三年中,宋、夏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及定川寨(今固原西北)展开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而西夏虽在宋夏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但自身亦伤亡近半,国力难支,且与辽国关系恶化。在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宋、夏终于庆历四年十月订立和约,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自此后,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宋朝建国,太祖太宗订立崇文抑武的国策,是出于前代高级武将的频繁篡夺之祸,太宗朝时,以鼎盛军容也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因此仁宗皇帝至此采取和议也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付给辽夏的岁币从金额上说还比不上双方贸易宋朝的盈利。

总结:宋仁宗仁厚宽容,守业有兴,守土有成,担得上“伟大”二字。

其他网友观点

笔者认为宋仁宗绝对算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的死可以令天下人为之痛哭,甚至连敌国——辽帝国都为之动容。

宋仁宗之死

公元1063年夏,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作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京城上空,以至天日无光。

消息从大宋传到大辽,彪悍的辽国君主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时之间,宋辽边境的百姓远近皆哭,可见受仁宗恩惠的不止是宋朝百姓。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死,皇帝做到这份上,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连清朝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爹不疼娘不爱

宋仁宗出生时,那一声婴儿的啼哭,让伸长脖子的文武百官大大松了口气在他之前,所有的皇子都天折了。于是给他取名"受益",5岁封庆国公,9岁为太子,13岁老爹一驾崩就改名赵祯,登基为帝。

他的糊涂老爹、那个签下了"澶渊之盟"的宋真宗,竟然时刻担心大臣们会利用太子架空自己。他越看儿子,越有"被害幻想症”。干脆,我先下手为强吧。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陛下还有几个儿子,能让你想杀就杀? "这才让真宗正视一个现实:杀了太子,就绝嗣了。太子的一条小命虽然保住了,可父亲的猜忌并没缓解。弥留之际,真宗满脑子都在想:这儿子不可信,只有把权力交给皇后。

实际上,章献太后非但不是奸妃,反而聪慧敏捷,颇有政治头脑。她理所当然地坐到了宋仁宗身后,垂帘听政11年。章献太后把皇袍披到身上,故意问大臣“你们说,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呀? "这个小动作让气氛紧张起来,太后和臣子开始了权力拉锯。好笑的是,双方打出的旗号都是"保护天子”。

年少的赵祯,成了这两派斗争的挡箭牌,也成了他们互掷的矛,皇位之上如履薄冰。如果赵祯只是个昏庸的草包,那倒罢了,日子混混也就过去了。但他偏偏在孩童之时,就能一眼洞穿父亲的宠臣王若钦"实是奸邪"。这样敏锐的孩子成了"夹心饼干”,会有怎样的内心煎熬?唯一能让后世浮想联翩的是,在这11年里,他酷爱书法,一手"飞白体”练得极为神妙。或许,练字就是练心。也因此,赵祯成了一个异数——从吕雉到慈禧,中国不乏母后掌权,在她们身边长大的小皇帝,要么敏感怯懦,要么偏激残暴。但赵祯却有对弱者的同情、对世事的宽仁。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北宋初年改革的走势一高潮短暂,余音很长。

短命的范仲淹

公元1033年,宋仁宗亲政。第一把火,就是抓经济。对外平息战争,对内作风简朴,从而扭转了经济颓势,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至此,他才腾出手来,寻觅合适的“改革经纪人”。几经斟酌,在群众中呼声很高的范仲淹,进入他的视野。

1048年,宋仁宗宣布全新的"内阁名单":调范仲淹回京,任参知政事(即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一道主持朝政。范仲淹从政已经28年,改革在他脑子里酝酿已久,十大政策一挥而就一明黜陟、 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宋仁宗当场拍板:准奏,全国执行。

但是,仅仅1年4个月后,范仲淹、富弼和韩琦相继被调出京城,改革突然刹车。是宋仁宗不信任他吗?不,历朝历代,改革者如商鞅遭车裂、张居正被掘坟,比比皆是,可小范毫发无损,“圣眷”不可谓不深。

是政敌暗算他了吗?也不尽然。学几笔小范亲信的字体、造一封逼仁宗退位的假信,这样拙劣的政治伎俩,宋仁宗不会看不出。问题在于,他们操之过急。有一次,范仲淹审查一份官员名单,不称职的都毫不客气一笔勾销。一旁的富弼看了不忍:“小范呀,你笔一勾,可害苦一家人。”范仲淹严肃地说:“不害一家苦,那就害了一路百姓苦。"富弼哑然了。不错,官员要严格选拔;可你只看一眼名单,又凭什么认定他们是昏官呢?

范仲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言简意赅地设定改革的目标,却找不到复杂精细的实施办法。面对那封假造的退位信,宋仁宗看到了潜在的危机:群臣惶惶,小范孤立,新政还怎么执行?他果断地叫停了。

中国历史上文人最好的时代

范仲淹离去了,岳阳楼是留下他千古的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宋仁宗不会离去,开封城延续着他政治的部署文彦博,一个有些保守的大贵族,接替了小范的宰相职位。

这一次,宋仁宗选对了改革的经纪人。此后的十多年里,文彦博以沉默而实干的姿态,把宋仁宗的改革意图,不动声色地贯彻了下去。和他一道的,是包拯、杜衍这批能臣。没有口号、没有激辩,小范的十大政策,一条条修改,变得可以操作了。

1050年前后,文彦博觉得,宋仁宗在四川试点多年的纸币“交子”,向全国推广的时机成熟了。陕西长安的官员"立功"心切,说干脆废止铁钱,只用纸币吧。此言一出,老百姓连忙抛售铁钱、抢购货物,长安经济陷于混乱。紧急关头,文彦博并没有强制推行"交子",而是拿出了自己家里的丝绸,来到长安:“来来来,今日我卖丝绸,只收铁钱。"一下子就稳定了民心。从那以后,朝廷再推广"交子",就没有阻力了,因为百姓对主政者有了信任。

或许,宋仁宗这种含蓄渐进的方式,错过了大变革的可能和时机,治不好国家的病根:又或许,这种方式的成功,过分依赖他个人的宽仁魅力,而令后世之君难以效仿。但无论如何,新党旧党的争议淡化了;日后改革的中心人物王安石被提拔了;人才荟萃的一座高峰到来了一在"唐宋八大家"里 ,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他6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以至于林语堂说,这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

很多年以后,激进的王安石改革失败了,宋神宗又恢复了祖父仁宗的温和改良做法,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大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辽国人或许不会懂得,他们敬畏的这个宋朝皇帝,为什么叫“仁宗"。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并造就了北宋一世繁华。

其他网友观点

宋仁宗似乎叫“宋忍宗”更合适,大臣的口水溅到脸上他能忍,老婆大嘴巴扇他也能忍,有人写了反诗他还能忍……最后忍了四十多年终于忍来了“仁”的谥号!从这位老兄的综合表现来看,伟大这个词跟他可不沾边儿!

宋仁宗赵祯在位一共42年,最大的特点就是“遇到事情不较劲”,一心想把自己修炼到忍者的最高境界。

当了皇帝忍太后。赵祯的老爸宋真宗驾崩后,皇太后刘娥成了实际上的掌权者,赵祯安安静静地当傀儡,表现得温良恭俭十分听话,打定了“熬死对方就是胜利”的主意,最后终于成功送走了刘娥,结束了傀儡生涯。

忍完太后忍皇后。赵祯的正牌皇后姓郭,是太后刘娥给指定的,他自己很不感冒,但也能做到相安无事。太后刘娥死后,郭皇后依旧十分跋扈,赵祯对她日渐厌恶的同时,对后宫的几位美人宠爱有加。郭皇后妒性发作之下,找一位姓尚的美人干仗,结果一巴掌下去误伤了赵祯,指甲都划破了赵祯的脖子。赵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当场发作,只是生着闷气一走了之。

忍完皇后忍大臣。著名的清官包拯在当御史的时候,因为赵祯要给老丈人安排个官职,包拯极力反对,结果两人开始打嘴仗。包拯激动之下把大黑脸凑到皇帝面前,嘴里的吐沫星子都喷到赵祯脸上了,赵祯面不改色地回到后宫,擦干净脸上的吐沫之后跟没事儿人一样!

忍完大臣忍文人。风流才子柳永成天穿花街过柳巷,在青楼打滚儿地玩,赵祯知道他这个德性根本就不是当官的料,就直接在柳永的试卷上批示 “且去填词”,结果柳永蹬鼻子上脸,居然打着皇帝的招牌号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更加作死地骗各年龄段妇女,这简直就是借着皇帝的名号在烟花丛中做自我推广啊,赵祯知道之后也仅仅是“嘿嘿”一笑了事!

还有苏轼的弟弟苏辙也看准了赵祯能忍,居然在考进士的试卷里说,自己听说皇帝后宫的美女多,搞得皇帝成天只知道饮酒作乐,根本不关心百姓生活,所以劝告皇帝要把爱美女这个毛病给改了!大家注意,苏辙这完全属于道听途说,就敢公然劝谏,如果遇到汉武帝之类的狠角色,九族都保不住啊,幸亏是遇到了修炼忍字诀的赵祯,这哥们根本没往心里去!另外还有个老秀才猪油蒙了心,居然劝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明摆着是有造反的心思,赵祯知道后认为对方是想当官想昏了头,不仅没有兴起文字狱,反而给了对方一个小官职!

忍完文人忍随从。赵祯对人的确比较宽仁,有一次他在宫外散步,一路上左顾右盼好像在找上门东西,身边的随从都很奇怪:皇帝这是要干嘛啊?结果回到后宫之后,他急忙地告诉嫔妃:渴死了,赶紧给倒点水!嫔妃大惑不解:渴了咋不让随从服侍呢?赵祯这才说出了原委:我看随从们没有带水壶,如果我向他们要水喝,肯定有人会因此受处罚,所以我就忍了!

……

从上面这些情况我们能够看出,宋仁宗的“仁”的确是名不虚传,所以他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百姓们生活也相对幸福,甚至连敌对的辽国也知道宋仁宗的确仁慈,以致于宋仁宗驾崩之后,辽国的皇帝耶律洪基(就是乔峰的结拜大哥)都哭的一塌糊涂,为失去这样一位仁慈的邻居而悲哀!

但宋仁宗却的的确确称不上伟大,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耳根子软,很容易就改变自己的决定。王夫之就曾评价赵祯:人言一及而辄易之,互相攻击则两罢之,或大过已章而姑退之,或一冲偶乘而即斥之……大概意思就是说赵祯 “无定志”、“宽仁少断”,这就导致很多政策都得不到延续,结果什么事也没办成!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定,赵祯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曹操终为汉臣、曹丕刚继位魏王就废汉自立,各是如何考虑的呢?

下一篇: 清朝议政处和军机处有什么区别?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