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仁宗不废掉刘娥太后之位,让自己亲妈当太后?
优质回答: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李宸妃去世前,宋仁宗赵祯并不知道太后刘娥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而且在李宸妃去世前,宋仁宗实际上并没有亲政,还是由刘娥“垂帘听政”执掌朝廷大权,所以宋仁宗不存在废掉太后,让自己的亲妈当太后的可能,而且他也不具备这个能力和必要。
根据民间传说,刘娥在作为妃子时,与太监总管郭槐密谋,以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李宸妃所生的儿子,并让人将他弄死,但这个孩子却被太监陈琳偷偷带出宫进行抚养。而刘娥自己的儿子却在六岁时病死,在得知李宸妃的儿子并没有被弄死时,刘娥又将那个孩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抚养,并最终成为太子。而李宸妃则被刘娥迫害,在逃出宫中后,流落乞讨,在包青天到陈州放粮时,李宸妃喊冤,才由包拯将其带回,设法与儿子宋仁宗见面,刘娥的阴谋也得以败露。但这只是故事情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事,刘娥隐瞒真相,以宋仁宗的亲生母亲自居,并不是像戏剧、评书里所传的《狸猫换太子》那样的故事情节,真实的情况也不像故事里说的那么恐怖。“借腹生子”的事情也不是如故事里讲的由刘娥和太监暗中谋害了李宸妃而进行的,而是由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赵恒和刘娥一起策划实施的,所以说,刘娥不论是不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但作为他的嫡母,地位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作为儿子是没有资格废掉太后的,因为“太后”不是“皇后”,不是作为儿子的皇帝能够废掉的。
刘娥的一生也是经历坎坷,颇为励志的,但就因为一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那就是赢得了一个男人的爱,这个男人就是宋真宗赵恒。说起刘娥的经历确实起伏较大。刘娥的父亲也是一名武将,不过在刘娥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战死在沙场上了,家道中落的刘娥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小银匠,两人的生活也只是聊以糊口,后来因缘际会,因生活困难,原本准备将刘娥卖掉的龚美,在朋友张耆的介绍下,将刘娥献给了当时的韩王赵恒,刘娥生的花容月貌,所以赵恒一见刘娥,就对她爱如至宝。
赵恒喜欢刘娥,不代表他身边的人都喜欢刘娥,赵恒的一个乳母就非常讨厌刘娥,说刘娥是施展媚术迷惑了赵恒,在宋太宗了解赵恒的日常情况时,这个乳母就添油加醋地告了状,宋太宗听后大怒,认为儿子弄了个不清不楚的女人,下令将刘娥赶出王府。赵恒不敢违背他皇帝老子的命令,只得照办,但他只是将刘娥送到刘娥的介绍人指挥使张耆家中偷偷藏了起来。
赵恒也在宋太宗的主持下,随后娶了潘美的女儿为妻,潘氏在六年后去世。宋太宗又为儿子娶了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为妻,按说,赵恒都娶了两任老婆了,这刘娥应该没什么机会了吧?但这个赵恒还真是个痴情的种子,他始终不忘刘娥。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作为太子的赵恒继位为帝即宋真宗,没有了父亲宋太宗的阻拦,赵恒在继位后,就将刘娥接进了皇宫。由于已经有了郭皇后,刘娥虽然进宫了,并没有什么身份。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随后逐步晋升成德妃。在宫里。刘娥并不与其他嫔妃争宠,人缘也非常好。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驾崩后,宋真宗赵恒就想立刘娥为皇后,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认为她出身低微,又没有生下皇子,没有资格做母仪天下的皇后。对于大臣的意见,宋真宗非常生气,但也不能一意孤行,索性他干脆不再提立后的事情了。
宋真宗为了立刘娥为皇后也是想了许多办法,最后认为只有诞下皇子才能堵住大臣们的口。但是这个刘娥却一直无法怀孕,令赵恒和刘娥二人非常苦恼,于是经过商议,想出来“借腹生子”的办法。刘娥身边有一位姓李的侍女,是刘娥在寺庙里发现后带进宫的,长的也是相貌清秀,刘娥对她也非常好,在征得她的同意后,由李姓侍女代替刘娥给赵恒侍寝,果然如愿以偿的生下了一个男孩。赵恒和刘娥对外就宣传是刘娥诞下皇子,对李姓侍女也有奖励,先是封他为崇阳县君,后又晋封为才人、婉仪。
有了皇子作为刘娥的筹码,宋真宗赵恒再次提出立刘娥为皇后,但一帮大臣还是不同意,其中就有比较有名的寇准。但是这一次赵恒态度比较坚决,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册封刘娥为皇后。翰林学士杨亿见不能阻止宋真宗立后,竟拒绝起草诏书,宋真宗只得另外找人起草的诏书。为了避免激起大臣的反对,赵恒对刘娥的封后仪式都没有举行,只是简单地宣布诏书了事。
从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宋真宗赵恒就患了重病,无法正常处理政务,大部分的政务都是由刘娥代为处理,宋真宗赵恒还下诏说:“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这锻炼了刘娥处理国事的能力,但也助长了刘娥的权力欲望。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太子赵祯继位,即宋仁宗,刘娥被尊为皇太后。由于赵祯只有11岁,而刘娥又有辅政的经验,所以朝中大权就由刘娥掌控。
权力是会令人着迷的,刘娥在执掌大权后,对权力也同样不愿意再放手,他将朝廷中反对她的势力逐步清除,以保证大权在自己手中。虽然如此,刘娥并没有如吕后、武则天那样专权、霸道,她虚心听取大臣的意见,而且赏罚分明,在她掌权的这一个时期,朝廷内外政治清明,百姓生活也比较平静。对于有大臣建议他效仿武则天的做法,刘娥也没有采纳,并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我们再看, 刘娥虽然为了成为皇后,将李宸妃的儿子据为己有,但她也没有向宫廷剧中那样将李宸妃害死,而是始终善待她,在宋真宗还活着的时候,刘娥就命人找到李氏的家人,并安排他们在朝中为官,还晋李氏为顺容。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重,太后刘娥下令晋封李氏为宸妃,并亲自安排太医为她诊治,但李氏在册封为宸妃的当天,就因病去世了。
在安排李宸妃的葬礼时,太后刘娥准备按照一般的礼仪,从简办理。据说在宰相吕夷简的劝说下改为厚葬。吕夷简对刘娥说:“太后如何不顾忌刘氏家族?若欲使刘氏久安,则李宸妃的葬礼万难从轻。”听了吕夷简的话,太后刘娥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立即下令以皇后的礼仪厚葬了李宸妃,并追封了李宸妃封父亲,还提拔了李宸妃的哥哥李用的职位。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太后刘娥因病去世,直到刘娥去世,燕王赵元俨才将刘娥不是宋仁宗赵祯的亲生母亲的真相告诉宋仁宗。也就是说,直到刘娥死后,宋仁宗才得知李宸妃才是他的亲生母亲。赵元俨不但说出了真相,而且说李宸妃是刘娥毒杀的。为此,宋仁宗让舅舅李用亲自开棺验尸,发现李宸妃的尸体用水银保存得很好,穿的是皇后的礼服,完全是按照皇后的规格下葬的。宋仁宗在其母亲李宸妃的墓前感叹说:“人言岂可尽信。”,言下之意是冤枉了太后刘娥,并且到太后刘娥的陵前跪拜谢罪,还下诏对太后刘娥的娘家人进行封赏。
通过对刘娥在“借腹生子”后的行为看,她虽然是将李氏的儿子据为己有,但她并没有对李氏进行迫害,而且对李氏也多有照顾。何况,这件事还是宋真宗赵恒和她一起策划的,并且征得了李氏的同意的。再一个,刘娥对儿子赵祯也非常关爱,虽然她揽权十年,但并没有对儿子赵祯不利,也对儿子进行了培养和锻炼。
从宋仁宗赵祯曾在查明亲生母亲李宸妃并不是被刘娥害死的,而且刘娥还厚葬了李氏后,宋仁宗曾说:“从此以后,大娘娘(刘娥)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再从他封赏刘娥娘家人来看,说明宋仁宗赵祯对这个冒充他母亲的刘娥并不怨恨,刘娥和宋仁宗虽然不是亲母子,但毕竟有着二十多年的母子情,也还是有一定感情的。
其他网友观点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虽然不是狸猫换太子,却也是乾坤大挪移刘娥是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其出身十分传奇。她本是四川孤女,从小就会打花鼓,十几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龚美沿街打造银器的时候,刘娥就打着拨浪鼓招徕生意,就这样,他们一路从四川来到了开封。谁知道到了开封以后,龚美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赔了个净光,走投无路之下,龚美竟然想到了一个骚主意,就是把自己的妻子卖掉。当时,赵恒还是襄王。襄王府里有一个叫张耆的府给事,就把刘娥买到府中干杂事。想不到,赵恒见到刘娥以后,竟然一见钟情,两人天天厮守在一起。
不久,宋太宗见年纪轻轻的赵恒憔悴消瘦,十分奇怪,就问赵恒身边的乳母。这个乳母不喜欢刘娥,就说赵恒不务正业,整日里和一个四川民女厮混在一起。宋太宗大怒,勒令赵恒立即、马上将刘娥赶出襄王府,永远不能来往。刘娥被赶出王府以后,府给事张耆就将她安排在自己的家中,为了避嫌,张耆从此不在家中居住,另选一处宅子安身。而刘娥却因祸得福,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借此机会遍读诗书,研习琴棋书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眼光。
赵恒虽然深得赵恒宠爱,但是,她身上却有两个无法弥补的致命伤,一是出生贫贱,二是没有子嗣。所以,即使赵恒当上皇帝后,就将刘娥接到了宫中,也只能是一般嫔妃的身份。后来宋真宗赵恒的郭皇后死了,刘娥虽然在宫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资格立为皇后。刘娥跟赵恒那么多年,一直没有给赵恒生下一儿半女,我都怀疑当初龚美之所以把她卖掉,可能就是刘娥不能生养的原因,虽然,我没有证据。刘娥为了在后宫竟然中胜出,竟然想到了一个移木接花的招数,让自己的侍女李氏服侍宋真宗。
历史就是这么神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当初,汉高祖刘邦临幸一次薄姬而生下了汉文帝;汉景帝酒后临幸唐姬一晚,生下长沙王刘发。在刘娥的精心安排下,宋真宗临幸侍女李氏后,真的为宋真宗生下了一个男婴,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后世就根据这段史实,编撰了“狸猫换太子”的宫廷谜案,衍生了“陈州放粮遇皇后”、“打龙袍”等经典舞台戏曲。
刘娥将李氏的孩子据为己有,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而宋真宗因为宠爱刘娥,默许了她抱养李氏之子,就这样,拥有子嗣的刘娥在后宫争斗中胜出,被宋真宗立为了皇后。
为什么宋仁宗不废掉刘娥太后之位,让自己亲妈当太后?赵恒在刘娥的抚养下,从懵懂的无知少年到长大成人,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即使到了赵恒即位称帝(宋仁宗),慑于刘娥的权威,知道内情的王公大臣谁也不敢轻易对宋仁宗言明。一直到了宋仁宗即位十后年,即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年仅四十多岁,宋仁宗的生母李氏病逝。宫廷之中,不管是宋真宗时期的宫嫔,还是宋仁宗时期的宫女,出现病故是常用的事情,宋仁宗也没有把后宫之中,先帝的一位宫嫔之死当回事。
然而,就是李氏死后第二天,朝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宰相吕夷简走上前去,问了一句让宋仁宗感莫名其妙的话:“闻有宫嫔亡者?”吕夷简作为大宋的第一首相,职责只在宫廷之外的政务,按说后宫一位普通的宫嫔之死他不应该插手啊,这让皇帝感到奇怪。就在宋仁宗一脸懵逼的时候,只见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刘娥竟然惊慌失色地站了起来,有些惶恐的问道:“你难道要管宫中之事吗?”说罢,拉着皇帝匆匆离开了朝堂。
刘娥将赵恒送到宫中之后,又匆匆回到了朝堂,拉着吕夷简,说:“你为何要离间我们母子啊?”吕夷简回答道:“太后,将来你想保全你们刘氏一族吗?”前文,我们介绍了,刘娥就是四川一孤女,哪里有家族啊!刘娥得势以后,就把自己的前夫龚美改姓为刘,当成了自己的娘家哥哥。此时,吕夷夷所说的刘氏一族其实指就是龚美一家。吕夷简并不是恐吓刘娥,而是睿智的指出了如果不好好处理李氏的葬礼,将来刘氏一族恐怕难以善全。
就这样,在吕夷简的坚持下,李氏这个普通宫嫔按照皇家葬礼的标准流程,高规格,按照皇后的标准得以完成,虽然,刘娥并没有出现葬礼之上,宋仁宗也没有露面,全在吕夷简的主持之下,秩序井然,完美无暇。
虽然,刘娥没有想到,但是吕夷简想到了,不仅在后来救了刘氏一族,也奠定了吕夷简后半生的荣华,无人可比,也无人可动,看来,做人,还是要厚道!
李氏死后的第二年,刘娥就病逝了。刘娥前脚死,那个成功保守了二十多年的秘密就爆发了。在刘娥主政期间被刘娥打击,宋仁宗的八皇叔就把赵祯的身世告诉了皇帝。宋仁宗赵祯震怒,立刻派人去查看母亲李氏的葬地,并派兵包围了刘娥的前夫,现在叫刘美的府邸。可以想像,一旦查出来的结果令皇帝不满意,那么刘美一族定然灰飞烟灭。当李氏的棺椁被打开后,赵祯发现自己的母亲平静的躺在其中,四周充满了水银,最重要的,身上披的是太后的衣服,没有丝毫受苦的痕迹。
刘娥感谢吕夷简吧,如果当时李氏的葬礼规格不够,刘美一族的下场可想而知,当时主持葬礼的吕夷简难道又能善全吗?
赵祯虽然放过了刘美,但是,他对刘娥仍然有一种深深恨意。刘娥虽然她并没有加害李氏,还将李氏的弟弟从民间找到,一步一步扶持起来,还对赵祯有无微不至的养育之恩,但是,刘娥将赵祯从亲生母亲身边夺走,赵祯也不能原谅。
所以,赵祯对刘娥的葬礼不问不理,直接采取无视的态度;其次,他要将自己的母亲李氏封为太后,送到太庙之中。大臣对赵祯称病不参加刘娥的葬礼还能表示理解,但是对于赵祯违背祖制,在太庙之中来个一帝两后,大臣们绝对不会同意。经过赵祯和群臣多次较量,双方只好只退一步,终于达成了一项协定,那就是不管是刘娥还是李氏,都可以称之为太后,但是,她们两位谁都不能送入太庙,可以分别再建庙祭祀,不分彼此。去太庙陪宋真宗的就选择了他的第一任皇后郭太后。
所以,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威力,即使贵为皇帝,即使明知道母亲(父亲)无辜受难,生前甚至死后受尽歧视,但贵为天子的儿子也无法彻底为他们主持公道。
我们可以想像,即使宋仁宗在李氏去世之前得知自己的身世,也不可能将刘娥的太后之位废黜,最多是尊自己的亲生母亲李氏为“圣母皇太后”,而刘娥的“嫡母皇太后”又岂是他想动就动的吗?
其他网友观点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历史的真相,仁宗是在自己亲生母亲和刘太后都去世之后才知道自己身世的,因此根本无从谈起废刘太后一说了。
仁宗的母亲李氏是宋真宗的第六子,仁宗亲生母亲李氏本是真宗宠幸的刘美人也就是刘娥的侍女,偶然一次被真宗;临幸产子,但是因为真宗宠幸刘娥,孩子生下来不久就被刘娥抱走和杨淑妃一起抚养,李氏害怕刘娥也不敢反对,真宗也对外宣布孩子是刘妃所生。
仁宗在十三岁接任登基,但是却是刘娥垂帘听政,并且刘娥把持朝政长达十一年之久。刘太后垂帘听政,自然权倾朝野,太后和皇帝之间难免有权力斗争,但显然仁宗处于明显的下风,因为直到刘太后去世之后仁宗才亲政。而仁宗的亲生母亲李氏是在刘太后去世的前一年去世的,仁宗一直不知道亲生母亲的事情。刘太后去世后才有人告诉仁宗真相。
仁宗知道真相后十分震惊,本打算报复刘氏一族,但是在开棺验尸之后,发现亲生母亲刘氏没有被害的迹象,并且也是厚葬,所以又到刘太后遗像前去道歉,大意是误信人言了。
这个故事经过后世的演绎变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虽然有所夸张,但是也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刘娥在世时打压李氏一生,使得亲生母子不得相认,幸亏在李氏去世后做了妥善的安排,不然其刘氏一族必然会被报复。当然,即使刘太后活着的时候仁宗知道了这件事,也不可能做出废太后这样的事来,刘太后握有实权,仁宗还没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