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黄土高原为什么不植树造林?

网友提问:

黄土高原为什么不植树造林?

优质回答:

怎么会这么问呢?黄土高原在陕北(延安,榆林)这个地区。从98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延安共完成退耕还林1077.46万亩,完成营造林2134.6万亩,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46%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气象资料显示,退耕还林,生态修复,使延安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由退耕前每年27.2%次减少为每年2.7次,城市空气“优、良”天数2018年达到315天,“圣地蓝”成为延安人民引以自豪的靓丽新名片。生态好了,红腹锦鸡、黄喉貂、野猪等动物们回来了,包括在富县子午岭发现的最大华北豹野生种群,它们纷纷来到黄土高原上安家筑巢,繁衍生息,享受着属于动物世界的那份乡愁。

其他网友观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可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

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仅仅知道陕北(榆林市,延安市),事实上黄土高原面积广阔63.5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即黄土区,黄土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原生黄土38.1万平方千米,次生黄土25.4万平方千米,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绿化手段之一——退耕还林

题主所说为什么黄土高原不植树造林,可能是黄土高原知之甚少。

事实上,黄土高原以我们榆林为例,从2003年就开始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每年都给农民退耕补贴,具体到哪一年停止,我也不太了解。但是补贴有限,远不如耕种收入可观。为此,在退耕还林的同时,为了让农民致富。于是,政府还林的时候部分林地是栽植经济树木(杏,核桃,桃,枣这些)。

这些年,我国城市化日益加快。农村居住人口渐少。目前主要以老年人和养殖业主体为主。所以,经济林也逐渐无人看护,以种地为生计的农民也屈指可数,部分耕地也变得荒化。但是绿化程度还是不错的。

禁止放牧,保护绿植

再加上,退耕还林开始后,禁止了山上放牧,极大保护了绿化植被。以前,陕北那种头上拢白手绢的“拦羊老汉”—放羊的老头已经不怎么看到了。

沙尘暴不见了

近年来,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少也归功于环境的改善,植被的大量覆盖。还记得小时候春天的沙尘天气,那真是能见度不足1米。这种天气,在我印象中已经好久不见了。

防治水土流失——修建梯田

根据老人们讲,梯田主要修建在上世纪40-60年代。梯田有效拦截了水土流失,也将坡地变平地,方便耕种。

苹果成了陕北人新的致富来源

随着环境气候的改变,苹果也北扩西进。陕北变得适合苹果种植了,而且以榆林南到延安北的苹果最优生区。近年来,响应省政府的苹果千亿计划。米脂县在政府的领导下,确定了苹果为主导产业,近年来以发展到22万多亩,挂果面积8万多亩,产值3亿多。像苹果这样的经济树木,一边美化了环境一边致富了果农,还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其实,黄土高原以前是森林

据史料记载,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但近2000年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使大面积的森林逐渐消失而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

上古时期更是海洋和森林地貌交错出现过。正是因为这样,陕西北部,山西甘肃等地能源聚集。煤、石油、天然气这样的化石能源都是动植物的残体经过数百万年甚至亿年变化而来。煤的原料是植物,埋藏较浅,所以容易开采。而石油、天然气原料则是海洋动物残体,埋藏较深,难开采。化石燃料的发现也证实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演变。

总结

黄土高原近二十年来绿化覆盖率,逐渐提升。黄土高原典型的丘陵沟壑地貌,给我们的耕种以及后来的的退耕还林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迎难而上克服一个个困难,我们的环境才逐渐改善。如今,黄河的水也变得没那么黄,沙尘暴也消失了。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黄土高原环境会更好。

原创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

我在陕北黄土高原生活过,还算熟悉那边的地理环境。

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北、山西吕梁、甘肃庆阳等地。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一条条沟川把高原割成一块块小平原,陕北人管它叫“塬”。那边的地表植物都是落叶植物,主要是灌木,乔木稀疏,春夏季看上去都是绿绿的一片,到了国庆节之后,叶子全枯萎掉落,很多灌木枯死,黄土高原上看上去整个光秃秃的一片,好像啥植物也没有。

黄土高原地区缺水,沟川里一般都有季节性小河流,春夏秋河水较多,河水清澈,冬季就退成滩涂,所以沟川里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还算过得去。但塬上、梁峁缺水就比较严重,很多要靠从沟川里取水。

那边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春天种玉米,秋天种小麦。

因为中国的黄土高原经两三千年风积,黄土覆盖层很厚,局部地区厚达百米,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地下水位很低,因而没办法遍地绿化,遍地绿化也会因缺水而枯死。那边把植树造林和增加农民收入统一,大规模种植了需水量相对少的苹果树、枣树、杏树、柿子树、核桃树,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洛川黄陵的苹果、清涧的狗头枣、宜君的核桃都很出名。

因为陕甘地区干旱少雨,黄土厚度大,结构紧密,含水量少,稳定性很好,边坡直立性好,所以这地区的沟川之中、梁峁周围分布着大量窑洞。过去基本都是住窑洞,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开始住进了砖混结构房屋内。

那边的农村人口稀少,十几户几十户人家聚居在一起,窑洞院子比邻,组成一个自然村落,但一个自然村落到另外一个自然村落有上十里地远。

往北过了绥德,就到了毛乌素沙漠了。这个沙漠在中国面积不算大,但它确是人战胜大自然的一个奇迹,是中国人征服的第一个沙漠,已经实现全面绿化。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苏联打阿富汗十年无功,为何美国能在短期内完胜?那如何解释美国打越南多年却失败呢?

下一篇: 为什么日本围棋从世界最强变成如今的三国最弱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