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明两代都是县令掌管一个县,当时一个县多少官员?
优质回答:通常,每个县有县令。
县令之外,还有国家政权承认的正式官员比如正八品的县丞(副县长),正九品的县主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各县有八品教喻也就是上级委派的学官驻县。类似还有税大使,巡检等官员。
以上都是具备正式官员身份者。
官员之外,还有其他差役等人如师爷、县学教授,三班衙役、税卒、监狱看守、官媒婆、杂役。大县可有上千,少也是数百。
这些差役虽不是官,但同属公务员,由百姓以国家税金之外的杂派供养。
其他网友观点当时一个县就一个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县令县,一下所有的部署都是县令所聘请的,而且县令的俸禄也是非常低的,另外县衙里面所有部署的工资也都是就地收取的。正所谓皇粮要收100钱县令就地要收200~300钱。
其他网友观点明清两代的县衙门基本相同,工作人员分为官、吏两种。另外还有知县自己雇佣的工作人员占有很大比重。
县衙正式编制有品级的官员不过2至3人多则4至5人。
(一)知县:全国一律正七品,唯有两县例外,京师所在地顺天府宛平县,圣人孔府所在山东省曲阜县知县为正六品。
(二)县丞:正八品,协助知县工作,相当于今日副县长。
(三)教渝:正八品,相当于今日的县教育局局长。训导:从八品,相当于今日县教育局副局长
(四)主簿:正九品,相当于当今县政府秘书长。有的小县不设县丞、主簿,官员也就2至3人。
(五)还有一些没品级的未入流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