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关羽率领蜀汉大军围攻襄樊两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如果糜芳、士仁没有降吴,蜀国会是什么场景?

网友提问:

关羽率领蜀汉大军围攻襄樊两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如果糜芳、士仁没有降吴,蜀国会是什么场景?

优质回答: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其实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糜芳傅士仁投降与否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且听我仔细说来。

北上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是三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又派刘封孟达攻取东三郡,蜀汉实力达到了顶峰。

关羽也升任前将军,假节钺。仍贵为武将之首。关羽是一个骄傲的人,他见众人随刘备入蜀,攻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黄忠那样的老将都阵斩夏侯渊,自己怎么能甘为人后呢?

正好七月份,孙权意欲北上合肥,曹军主力调往淮南。关羽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大起荆州兵,北上襄樊。

水淹七军

关羽虽然骄傲,但并不粗心自大,他深知代替鲁肃镇守陆口的吕蒙,是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所以他留下了不少军队,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东吴换帅

关羽北上后,吕蒙也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取荆州的好机会。他和孙权陆逊商议,自己假装重病,让没什么名气的陆逊来代替自己。

果然关羽听说换陆逊过来,大为放心,他料定陆逊一介书生,定不敢造次。又把南郡公安的守军抽调了一部分赶赴前线——这是败亡的根源,此时江陵的守军已经相当薄弱了。

这时候关羽打了一波神操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大败曹仁,又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逼得曹操险些迁都。

为了进一步减弱关羽的防备,陆逊有言辞诚恳,语气卑下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把关羽吹上了天,说他比晋文公和韩信都厉害,鼓励关羽继续打,打爆曹魏,还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力支持的。陆逊传里有这封信,可谓极尽肉麻之吹捧,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不过关羽还真吃这一套,“意大安,无复所嫌”,不再担心什么了。

白衣渡江

疲态初露

这时摆在关羽面前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自己的数万大军,加上于禁新降的二三万——粮食不够了。他一面派人向糜芳催粮,一面以缺少粮食为借口,“擅取湘关米”。

看来他把陆逊写的信都当真了,他可能觉得吴蜀盟国,现在自己困难,暂时去吴国支点米也没什么。

可就是“擅取湘关米”这个举动,暴露了关羽军缺粮的现状,孙权当机立断,让吕蒙陆逊统领大军,扮作商人,浮江而上,这就是白衣渡江的故事了。

问题探讨

回到这个问题,此时吕蒙陆逊带领数万东吴精锐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不投降,会怎样?

我觉得结果不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首先,糜芳傅士仁手里军队已经被关羽抽走不少,此时城中空虚。糜芳、傅士仁二人又并非名将或者善守之人。东吴除了防备曹魏的军队,几乎精锐尽出,在兵力上具备巨大优势。吕蒙陆逊白衣渡江,江陵守军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综上,我断定糜芳傅士仁必然守不住江陵,甚至拖延也拖延不了多久。想让他们等到关羽回军或者益州来人支援,我觉得客观上是不现实的。

关羽北伐和吕蒙取荆州示意图

他俩不愿意降吴,只有两个下场,战死殉国,或者杀出重围归蜀。

此时关羽已经被徐晃击败,败亡的结局仍然在所难免。

其实关羽北伐已经取得很大的战果了,之所以最后失败,有以下几个原因:

私自出兵,未告知刘备。荆州不过三郡,兵不过数万,承担不了做主力的重担,也难以面对曹魏的主力。最好的结果就是刘备率主力出关中,夺雍凉,关羽作为偏师起牵制作用。结果刘备根本不知道关羽出兵,白白浪费了前期的大好局面,造成了关羽偏师面对曹魏主力的现状,焉能不败?不和东吴搞好关系,此前还用“虎女焉能嫁犬子”的话来羞辱孙权。关系搞崩了,怎么还敢北伐呢。太过于相信陆逊,一封信就打消了他的防备,同是纵兵抢米,给了东吴出兵的理由和时机。人际关系不好,此前关羽被徐晃击败,曾经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救。关羽此前一直对刘备收养刘封为义子不满,这次刘封孟达也以刚打下来三郡,尚且不安定为理由拒绝了。

呜呼,关羽之败,揭开了蜀汉由胜转衰的序幕。世人皆说吕蒙短视,背盟攻羽,可是关羽败亡的果,难道不全是来自自己之前种下的因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你的认可将为我提供无尽的的动力。

其他网友观点

关羽威震华夏之后,如果靡芳、傅士人没有投降东吴,蜀国会怎么样?

(流誉原创 抄袭必究)

这第一步,至少出现以下结果 : 一是江陵不会丢失;二是关羽回军后,吕蒙可能自动撤退,也可能还相持一段,但关羽不会被擒、被杀是肯定的;三是徐晃一军的动向,解围樊城后,不一定再继续穷追,配合吕蒙。极大可能退回原驻地。后面的事情,主要看关羽接下来的动作。正确的做法 : 不论吕蒙是否主动撤军,都应紧急报告益州大本营。如果吕蒙仍然纠缠,则一面组织反攻,一面采用缓兵之计,麻痹、松懈吕蒙军,争取东吴联盟派,拖延时间,整顿军备,并动员号召民众,保卫家园,以关羽所带部队,在短期内对付吕蒙还是可以的。

这第二步嘛,关羽要加紧重组、教育三万俘虏兵,充实军力,不太适合在军中的,妥善安置,包括让其安家立业,长期扎根,以增加人口,增强生产能力。同时,要取消原定作战目标,收缩、调整兵力部署,视情况在当阳一线,设置必要防御阵地,派遣关平或者廖化,出任军事首长,兵力至少在五千以上。

因为曹操不久去世,曹丕上位,这是一个很好的空挡期,要是刘备、诸葛亮不再盲目乐观,及时加强荆州方面,同时,由于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吕蒙之类也拜拜,吴蜀联盟,可以修复也比较容易。这样,对于后面的北伐,会有很大助益,但也仅此而已。因为,孙权念念不忘荆州,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但是,如果再进一步大胆假设,或者说在提问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条件,即孙权一方真心实意,与蜀联合,共图曹魏,那在襄樊一线,也许会有些进展。比如,曹魏至少放弃襄阳、樊城撤退至南阳,还是有可能的。另外在西线,刘备再扩张至西凉一带,好一点向东到关中西部边缘,也有很大可能,毕竟接班的曹丕,远比不上当年的魏武帝。

也就是说,三国的基本格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大变化。因为,曹操打下的曹魏基础,太雄厚了。在司马懿长寿不衰,曹魏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综合总国力,曹魏占据超七成,而孙权、刘备只两成半,还是两条心,很难拧成一股繩;吴、蜀两国的接班人,一个不如一个……这些条件,决定了刘备、诸葛亮、孙权的有生之年,只要曹魏没有大的内乱,刘备、孙权无机可乘,是难以根本动摇的。这些边边角角的小打小闹,只能热闹热闹,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其他网友观点

在我看来即便糜芳和傅士仁没有投降,荆州也很难保全,蜀国一样难兴。因为荆襄被夺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关羽的性格所导致的,即使这次吕蒙白衣渡江不成,荆州在关羽的治理下也难保全。

对关羽的评价,史料早有记载,陈寿评曰:关羽刚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陆逊评曰:羽矜其骁气,陵轹於人。

有人会说这只是单人对关羽的评价而已,不能作为性格的分析,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发生在关羽身上的一些事情。

1、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2、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

3、孙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4、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从这几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关羽的性格缺陷实在是太严重了,搞得荆州内部共事官员都与关羽不和睦,要说潘濬这个人是非常有才华的,如果他在的话,估计荆州不会有失,关于他的评价,吴书上就有记载,说孙权拿下荆州过后还专门跑到潘家去请他出山,他是位名符其实的儒将,但是他和关羽却非常合不来。可以说,关羽在荆州和同僚们的关系处得非常不好,根本不得人心。

不仅如此,在处理孙权求婚的这个问题上,处理得非常低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是他就是不干,压根儿就看不起东吴,在他眼里,除了周瑜、吕蒙、鲁肃外,其他东吴将领都是一群鼠辈,不配和他往来,早早的就把“南联东吴,北据曹操”的战略方针忘到脑门后了。

让如此性格之人镇守战略要地,蜀汉焉能不败呢?假如当初关羽,刘备把借荆州的事情处理妥当,孙权为其子求婚,关羽许之。再巩固两家盟好。然后出兵打襄樊,一旦拿下襄樊,兵锋直指宛,洛,只要宛城被攻破,中原无险可守。然后刘备领兵出秦川,孙权再攻合肥,曹操这时候就会疲于奔命,或许曹操就该玩儿完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红楼梦》中,按理说贾兰才是荣国府的第一公子哥,可是为什么是贾宝玉?

下一篇: 以印度的外交行为,他们在以后能成为大国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