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只跟素不相识的屠户张飞,杀人在逃的关羽拜把子?
优质回答: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是因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有共同的志向。所以相见甚欢,不离左右。
历史上真实的刘关张,并没有拜把子,而且关羽的年龄比刘备还要大一两岁,如果按岁数排,刘备应该是二弟。但是历史上的刘关张,认识之后,他们迅速形成了以刘备为主,关羽张飞为辅的局面,相约报效国家,扶保汉室。所以他们如影随形,寸步不离。
一、扶保汉室、报效国家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东汉末年,朝廷无道,宦官当权,民不聊生,黄巾军揭竿而起。在这种情况下,三个没有多高社会地位的年轻人,卖草鞋的刘备、杀猪的张飞、做小生意的关羽,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一起,三人一交谈,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于是就团结起来,准备为国尽忠。
二、不甘人下,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想法一致
刘备自己宣扬自己是刘氏宗亲,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中山靖王光儿子就一百二十多了。到了刘备这一代,早已破落,所以刘备做一番事业,光宗耀祖的想法极其强烈。而且刘备从小跟随名师学习,文武全才,结交的都是豪杰,卖草鞋纯属让生活逼的,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是这位英雄突然发现自己有一个天大的机会了,他也就不想卖草鞋了。
关羽,武艺绝伦,以做小买卖为生,现在天下大乱,官府征兵,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张飞,三人之中最有钱,杀猪卖酒生意好。但是张飞力敌万人,从小学武,肯定不是为了长大以后开猪肉连锁店或者开大型养猪场的。
所以,三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人,有共同的理想,有一身的好本领,性格相投,义气深重,一见如故,就组成了创业小团队,轰轰烈烈的干了起来。
其他网友观点因为刘备当时只是织席贩履之辈,空有显赫的出身,怎奈家道中落,一腔抱负,却只能为生计奔波。
关羽当时看不惯他人恃强凌弱,出手杀之,逃难江湖,五六年矣,靠卖枣维持生计。只言片语间就能感受到关羽的义
而当时张飞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证明张飞当时并非草根百姓。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刘备若想实现鸿鹄之志,必须有人相助,然刘备无财,张飞却是上上之选,可刘备并非豪杰,关羽却得到张飞的赏识,认可关羽。
张飞性急,看不了刘备的惺惺作态,关羽重义,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缺乏关爱。
刘备恰巧懂得识人之术,驭人之道,投其所好,自然水到渠成。
只是当时的社会阶层等级分明,而这种结拜恰好契合当时社会背景。
可毕竟只是《演义》,不属正史。
《三国志 关羽传》一语道破:“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刘备在涿郡乡里招兵买马,而关羽和张飞“为之御侮”, 御侮就是不让别人欺侮的意思。刘备起家是很艰难的,他到乡间去发动部队,有豪强、地痞来欺负他,关羽和张飞则担任了保镖保卫的工作,在这个期间,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刘关张“誓共死之盟”!
其他网友观点刘关张桃园三兄弟是《三国演义》的绝对主角人物。喜欢看三国的朋友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个草鞋贩子、一个通戢犯、一个地头蛇怎么会走到一起,结拜为兄弟呢?
咱们来看看桃园结义的过程。首先出场的是刘备,刘备这人说是帝胄血脉,中山靖王之后。家里到他这一代就彻底没落了,“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刘备幼年丧父,“事母至孝”,他叔父还算有些积蓄,就供养他读书。刘备善长结交,“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郑玄非常了不得,那是儒学大家、经学大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能拜在他门下学习,刘备也属于大儒的弟子。卢植这个人也不简单,他是郑玄的师兄,在地方上当过太守,黄巾起义时,在军队中当“北中郎将”。公孙瓒是贵族出身,关系网很多,他年纪轻轻就做了官。所以说,不要以为刘备很穷,其实他并不缺少软资本。
黄巾军发起起义时,刘备已经28岁了。他站在招兵榜文前叹息。张飞从他身后冒出来了,问他即然有报国之志,直接报名参军就对了,为什么还要叹息呢?原因是“恨力不能,故长叹耳”。刘备说的“力”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财力,他缺钱。
张飞立即接住话头,回答说自己“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颇有资财……”。大家注意了,刘备说自己“力不能”,张飞却说自己“颇有资财”,这说明什么?说明张飞事先对刘备的情况是做过调查的。马上就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刘备真正缺少的是钱。所以张飞是以钱为饵,让刘备随着他一齐走。
张飞说他自己“世居涿郡”,但他却并不是豪门大户,也没有混出来个一官半职,他说自己好“结交天下豪杰”,但我们看张飞在后来并没有遇到过一个熟人,和刘备、关羽完全不同。张飞说他是以“卖酒屠猪”为业,“颇有庄田”,非常有钱。大家都知道,在现代社会,你开个酒庄、肉铺也必须有一定的底气来保证正常运营,没有人来骚扰捣乱,何况是当时的汉末乱世。
咱们看看张飞的兵器――丈八蛇矛,这可不是正规军队的制式兵器,也与社会上流行的枪、戟、刀、剑完全不同,绝不是正常兵器。
张飞的贴身护卫是十八骑燕将,来自于燕山一带,大家都知道,当时燕山一带多匪寇巨盗,专门劫掠来往客商。
张飞失徐州后,为了报复吕布,他带着士兵扮成强盗抢走了吕布的马匹;徐州被曹操打败后,张飞跑到芒砀山去当了土匪;张飞在多次作战中所采取的战术都是劫匪式的伏击抢劫,特别擅长干这事。
我们通过张飞来历不明的资财、性情、兵器、部下成员、厮杀风格、作战特点和他粗鲁的语言来看,这厮肯定不是个良民,有极大可能性以前就是燕山一带的剧盗。张飞找到刘备,以资财动其心,带着一帮人为汉朝政权效力,真正的原因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解释――洗白自己的不良履历和资产。
关羽就很好解释了,他本来就是个被官府下海捕文捉拿,四处躲藏流落江湖的通戢犯。有了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大旗的遮掩,进入军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活动,立下功劳,就彻底洗净了污点。
谁来当大哥,肯定是刘备。张飞肯定不行,也许有人能认出他来。关羽也不行,他的画像有可能就在城门口贴着呢。只有刘备家世清白,还是大儒的弟子,还有一些给政府当公务员的同学、朋友,办起事来要方便得多。
大家记得,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公孙瓒率部前往会盟,路过德州平原县,遇到了桃园三兄弟。公孙瓒和刘备寒暄之后,专门指着刘备身后的关羽和张飞问:“此何人也?”,还询问了两人的官职,感叹:“如此可谓埋没英雄”。那么,公孙瓒为什么特意询问关羽和张飞呢?公孙瓒以前在国家的北方防线任职,除了防御匈奴之外,还负责一些地方治安的工作,他也许是看到这两人比较眼熟,剿匪的时候看到过?或者在上方传达过来的通戢令上见过?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刘备的文化基础不错,关系网较广,有着很好的软资本,缺少的是资金和人员。刘备志向远大,善长于战略性策划,也需要关羽这样的管理层人员,张飞这样的执行层人员。三个人搭配起来,有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还有资金,人员,这就是一个良好的事业基础,三兄弟通过共同的目标而实现各自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