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庞统在东吴为什么不得重用?是庞统的思想太前卫了吗?

网友提问:

庞统在东吴为什么不得重用?是庞统的思想太前卫了吗?

优质回答:

主要和庞统性格有关!

庞统和诸葛亮不一样,诸葛亮虽然恃才傲物,但他经常在外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诸葛亮很愿意对外宣传自己,所以年纪轻轻就知名天下。

不过,大家知道他,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而是都觉得他是在吹牛。所以,那个时候只有周围几个好友才认可诸葛亮的才华。 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有才华,亲自登门拜访,诸葛亮竟然闭门不见,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答应下山辅佐。可见,诸葛亮这个人很高调,并且从不隐藏自己的的锋芒!

和诸葛亮不一样,庞统很低调,虽然后世认为他和诸葛亮才华一样,但是庞统从来没有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一样的人物!

和诸葛亮只有周围几个好友推崇相比,庞统显然比诸葛亮有更大的认可度。别看庞统为人很低调,可他比诸葛亮更幸运,年轻的时候就以才华闻名天下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庞统去拜访一个叫做司马徽的名士,当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叶,两个人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交谈,这么一聊,司马徽大吃一惊,他发现庞统的才学真是惊人!于是两个人一直交谈到晚上。司马徽认为庞统应该是南州士子中一等一的人才。

由于有司马徽的赏识,庞统的名声就逐渐传开了。 所以,和诸葛亮不一样,虽然庞统为人非常低调,他的才华却早就被人们知晓了!

不过,庞统的才华却并不被诸侯知晓! 后来,庞统投奔了刘备,但刘备却不知道庞统有多大能耐,只让庞统以州从事身份代行耒阳县令。庞统这么大能耐肯定不愿意只当一个县令,可他又不说,他不说刘备也不知道,就一直让他代理县令。

庞统就赌气不理县政,被免除官职。没成想这消息被吴国将军鲁肃知道了,赶紧给刘备写信,告诉刘备庞统可是一个人才,不能把他埋没了!

刘备虽然不知道庞统的才华,但他对鲁肃还是很认可的。既然庞统被辞退连远在东吴的鲁肃都赶紧写信劝阻,刘备就不能不好好重视庞统这个人了。

于是,刘备跟庞统好好谈了一下,这一谈不要紧,刘备大喜过望,发现庞统能耐太大了。这才开始重视庞统,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和他的亲密程度仅次于诸葛亮!

可见,庞统当时虽然在士子中闻名,却还没有闻达于诸侯!

所以,当他护送周瑜的灵柩去江东的时候没有被孙权所重视。

当庞统后来辅佐刘备,名声鹊起被诸侯熟知的时候,已经死心塌地跟刘备,不可能去东吴了!

其他网友观点

庞统不受孙权重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除了他曾经为官的名声不好,身俱古怪的相貌和自傲的性格外,还受到当时江东派系纷争的影响,而他喜欢品评人物名声的前卫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的发展之路。

为官的经历!

据三国志记载,庞统曾在周瑜的手下担任功曹一职,相当于县市级的政府秘书长,他前前后后干了有一年多时间,但是并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这样的名声传至孙权耳中,可以说一开始对庞统就不会有好的印象。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三国志·庞统传》

而从后世的记载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周瑜帐下还是初投刘备阵营,庞统都没有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他在那时候都没有留下什么斐然的政绩,尽管这件事是出于庞统对自己大材小用的故意懈怠,但庞统也实实在在的被免官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桀骜思想,并不是文士的为官之道。

古怪的相貌和自傲的性格

史书上记载说庞统是“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这样的长相和外貌,按照东汉时期选贤任能的用人标准,庞统和优秀人物的形象相比可谓大相径庭,纵使庞统拥有出类拔萃的内在之美,单凭那外在的古怪怕是也难以让孙权诚心接受。

通过《三国演义》庞统和孙权的对话可以隐约看出,庞统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乏谦逊和谨慎,当孙权问其平生所学时,庞统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听后不知所以,又问到,那你的才学比周瑜如何呢?庞统回答:“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周瑜是孙权最喜欢的将帅,而且赤壁之战建功立业创下赫赫战功,这时候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士轻谩,且眼前的庞统自视甚高桀骜不驯,于是孙权就从心底鄙弃他,以为庞统不过是一个言过其实吹毛求疵的碌碌之辈。

江东纷乱的派系之争

东吴地处江东,士族门阀众多,当时孙权虽为吴主,但是文有张昭、顾雍、虞翻、陆机等众,武有韩当、黄盖、程普、甘宁等将,朝中还有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吕范等一番众臣,他们在江东经营日久根深蒂固,且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派系权势,而且各士族门阀之间的明争暗斗从孙氏政权成立以来都未曾止息,他们对于一个陌生的外人肯定心存排斥,特别是那些贤明的人。

而庞统实际上为人朴实,性格内敛,表面看上去也不是那种聪明的人,更不会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所以虽然胸怀才华但不容易被人发现。而孙权、周瑜都是位高权重、日理万机的人,而彼时的江东可以说是人才齐备,并不是那么的“求贤若渴”,如此一个出言不逊的“名士”突然跻身江东朝堂,实际上也被江东所有的派系所不容。

为人过于刚直

庞统思想过于刚直,据史书记载,刘备带着庞统入川后,沿途攻克了很多郡县,于是举行宴会进行庆贺,酒后刘备对大家说:“这一路都很成功,真是太高兴了。”这时候,庞统却不合时宜说了句:“把征服别人当做一种快乐,这恐怕也不算什么仁慈之师吧。”刘备一时愤怒,直接把庞统逐出了宴席,等到刘备酒醒后又把他请回来问及这场争论的对错时,而庞统却大义凛然的说君臣都有失误。

这样刚直的性格,纵使很有才能一时被君主所用,但实际上也很难获得君主真心的喜欢,别说庞统不被孙权重视,就是求贤若渴的刘备,发自心底对庞统也不是那么的喜欢,只不过迫于时局所需而无奈用之吧!

品评人物名声的前卫思想"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三国志·庞统传》

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他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这样的自诩在没有建功立业之前,于别人的眼中自然会显得狂妄自大,无论是君主还是众臣都会觉得庞统轻薄自傲。

庞统在周瑜帐下担任功曹的时候,就喜欢品评别人的名声,但凡被他评价的人,却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他。庞统却说如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衰微,善良的人少而恶行的人多,于是想以宣扬好榜样的形式去改善世风,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

在一个人人都喜欢夸赞的时代,世之名士不惜赞誉之词,对人们表扬有加,必然会激励众人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进而有利于弘扬正道,从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在三国时期,就有这样的想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措施,这要远比律法制度好用,所以说彼时的庞统的思想也许过于前卫了,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凡此种种,庞统没有被孙权所重用,也是其性格和时代的必然,纵使庞统有才,但并不适合东吴的发展,于是不得不投靠刘备去了。

其他网友观点

在笔者看来,庞统和东吴不是一路人,所以玩不到一块儿去。

在三国历史上,庞统和诸葛亮是齐名的谋士,有着卧龙与凤雏的美称。

既然庞统号称凤雏,自然有着自己过人的人本领。

他的名气之所以不及诸葛亮,是因为去世太早,没有施展他的才华,就牺牲在攻打刘璋的战争中。

说到凤雏被刘备赏识,其实也是比较意外的一件事情。

他当时在刘备阵营的耒阳做县令,只是觉得县令的官位太小,索性他就不理政务,整天喝酒睡觉。

刘备因此罢免了庞统,觉得这个人长相丑陋,而且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浪子。

这时诸葛亮向刘备说情,并且告诉刘备这个庞统不是一般人才,所以有点脾气也是正常的,建议刘备重用他。

刘备于是任命庞统为军师,和诸葛亮地位相同。

在有了庞统的协助后,刘备更加如虎添翼。

在占领益州的战争中,庞统献给刘备上中下三计,每一个计谋都合情合理,让刘备满意。

可见这个庞统也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不是早早阵亡,他的成就不可限量。

那么,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为什么在东吴没有施展的空间,而选择投靠了刘备呢?

因为庞统虽然名声在外,但他和东吴的交集非常有限。

他自己也极少到东吴去,也没有和东吴孙权有过沟通。

他只是和鲁肃,陆绩、顾劭、全琮等人,有着比较好的交情,但这不能帮助他站稳脚跟。

庞统和东吴唯一的交集,就是在南郡的时候,他做了周瑜的功曹,相当于私人秘书的职位。

周瑜病死后,他护送周瑜的灵柩回到东吴。

这个期间他也没有和孙权有过沟通。

不过,在演义中有过这么一段描述。

鲁肃知道庞统的才能,所以向孙权极力推荐他。

可是孙权认为这个人长相奇丑无比,而且对人比较傲慢,不符合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所以庞统在东吴孙权眼中,并不是一个满意的人才。

这一点虽然不是历史真实存在的故事,但也能从中看出古代选用人才的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不仅需要满腹经纶,还要仪表堂堂。

但是,笔者认为庞统不受东吴重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东吴有着严格的等级和圈子划分。

像庞统这样一个外来人口,受到了各路人马的排斥,他们是既不想用,也不敢用。

加上庞统的个人性格原因,东吴和庞统没有机会合作,这也从中看出有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庞统这匹千里马,最终被刘备这个伯乐所赏识,而他回报给刘备的是整个益州,间接地帮助了刘备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感觉明朝太监和皇帝的关系极好,大臣和皇帝的关系较差?

下一篇: 历史上三国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