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赤壁之战,如果有郭嘉和典韦在能打败刘备和孙权联盟吗?
优质回答:曹操赤壁之败。败在天時和战术。
天時:曹操没有掌握天時风向,给周瑜诸葛可乘之机。战术:长水面广阔不该用阵地战,应拉开战线,只要沿江拉开一百里战线,东吳没有那么多兵马应付,在一百里中能突破二三处曲口,东吳失去天暂。东吳兵马四十万不到,曹操近百万兵马,周瑜以少胜多,这是曹操的战略性错误,将兵船集中了一堆,等敌人来烧,这是曹操一時糊涂,其实他也不是统一江山的真命天子,是历史的一亇演员。
其他网友观点我觉得关键点在曹操。
中国有句俗话:宁给好汉牵马拽蹬,也不给赖汉当祖宗;
郭嘉郭奉孝和典韦虽是文武全才,但不是主子,定不了事。
所以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胜算,但不绝对;
在战局的制衡方面,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郭与典二人在的话,赤壁之战会更好看。
您说呢?
其他网友观点何以曹操未能统一天下?打不过刘备和孙权的联盟,没有赤壁挡路,曹操统一天下毋庸置疑的。如果郭嘉和典韦都在,曹操能搬回这一局吗?
咱先说典韦。
曹操称典韦:“此古之恶来也?”恶来是商纣王手下的大将,以勇力闻名。
在演义中写道: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
可见,众人都无法扶起大旗,典韦单手执定,难怪曹操称他为古之恶来。典韦以勇力夺胜。
在曹操征讨张绣的时候,典韦宛城舍命救曹操,极为悲壮。
韦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
曹操再回宛城祭奠典韦时大哭:“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说实在的,典韦单兵作战勇敢过人,排兵布阵非其所长。他最适合不过的就是当曹操的贴身侍卫和保镖。曹操不会让他冲锋陷阵的。
所以,赤壁之战中,典韦也就是率领亲兵数百,绕曹操的大账巡逻,保障曹操的安全。典韦的作用有限。
再说,用兵出奇,料事如神的郭嘉。
相信,郭粉肯定是不少:“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果真如此吗?
曹操就是最真诚的郭粉。当年他从华容道逃到南郡后,仰天大哭,边哭边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是的,以郭嘉的谋划风格,应该不会让曹操的大军在荆州停留两个月,而是轻军速行,直到剿灭刘备为止,绝不拖泥带水。
郭嘉曾劝曹操留住刘备,没想到刘备跑的就是快。如果郭嘉还在,曹操再次抓住刘备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彻底击败刘备后,曹操挥师东进,迫使孙权投降。当年,郭嘉曾准确的预测了孙策的暗杀,他对东吴的政坛动态把握的非常成功。假如能够用智谋对付孙权,在作战中一定会更有针对性。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东吴的火攻和诈降计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虽然有很多谋士曾力劝曹操防备火攻,但曹操没有采纳。
或许同样的问题,从郭嘉那里提起,曹操可能会接受的。
不过,曹操已非昔日的曹操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带着胜利的骄傲来到了赤壁。
首先,他忽视了刘备的存在。曹操曾写信给孙权,要“会猎于吴”。完全对江夏的刘备、刘琦等荆州的残余势力重视不够。
曹操已经自满骄横,黄盖诈降,曹操上当,就是明例。曹操不再具有当初求贤若渴、从善如流的心态了。众多谋士如程昱、贾诩之流劝之不听,虽郭嘉在,他也会言听计从?
曹操一惯是集体决策,郭嘉的个人意见不一定都采纳。
其次,曹操在荆州的统治尚不巩固,刘备在荆州经营至少七年之久,深得人心,“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备”;而孙权在江东的政权已经三世了,士民归附。孙刘联军士气高昂,并没有明显的破绽。而曹操的军队多为降军,战斗力不强。
再次,曹操水军作战,客军远斗,不是他的擅长。正如周瑜所说,即使曹操无任何后顾之忧,“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舟楫,可乎?……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非中国所长”,是“操自送死”。“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不错,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算盘就是,他招降的所有荆州水军全部入舟到水上,看他孙权能用多少兵力分到水上进行角逐。这就又说到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还有什么了呢?那就是,至今令人谈之色变的瘟疫!
在曹操方面,赤壁之战前,“军众已有疾疫”,战争开始,遭到火攻,兼以饥疫,死者大半,士卒疲病。曹操以数量优势抗击江东的算盘破灭。疫疠流行对士兵战斗力的损耗,往往是战争失利的原因之一。
赤壁大战前,那就是如果郭嘉还在,在能为曹操解决什么问题呢?
所以,裴松之在《三国志 贾诩传》注以为:“赤壁之战,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闲将西话:郭嘉的智,难以补曹操的天数缺陷;典韦的勇,不足以增曹操的水战之忧。所以,即使郭嘉不殒,典韦再世,曹操也不会打败刘备和孙权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