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加速了关羽的失败,于禁算不算功臣?
优质回答:事物分两面,看你怎么看!把于禁的投降和关羽的后续决策事件联系起来看,似乎于禁投降就是关羽败亡最关键事件,于禁和他的降兵就是关羽失败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公元219年,刘备为了对抗曹操进攻,两军对峙汉中,汉中之战爆发,由于曹操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决定放弃汉中,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尝到了甜头,白捡了一个汉中地区,由于过于顺利,刘备的小欲望进一步被点燃,为了巩固汉中的地区,于是派遣刘封和孟达进攻上庸和孟达,并做好配合汉中防守,确保到手汉中不被偷袭和抢占!
当上庸和房陵稳固以后,刘备一看战略形势大变,自己可以依托秦岭山脉、大别山的山势建立一条稳固的北方战略防线,此时的襄樊成为了一个关键点,于是让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此时,曹操谋士集团早已看穿刘备的战略目标,为了阻止刘备的战略目标实现,于是派于禁支援驻守樊城的曹仁,对抗关羽的北伐!由于曹操在合肥正在和孙权打的火热,同时还要防守刘备从汉中出兵袭击长安,此时曹操的兵力有点捉襟见肘,配给曹仁、于禁等人的人马不是很富裕,但足可以对抗关羽的进攻。
此时的战略形势是三方刚好处于平衡状态,虽然各有各有得失,但是总体是平衡的!三方都能够接受。
打破平衡这个局面的是于禁兵败投降!
此时蜀国势力一下子变大了,战略形势一下成了一边倒的形势,关羽取得了樊城之战关键点胜利,卡住了曹操南下的通道,此时对刘备来讲真正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进可以直取南阳,而后进攻许昌,退可以依托大别山和秦岭,做防守!战略态势对蜀国极其有利!
樊城一战,对于东吴而言,魏国进攻蜀国的通道关闭,曹操南下只能选择从徐州、合肥进攻,这些领地完全是东吴的势力范围,吴国成为了魏国进攻的唯一通道,一下子将东吴推向了战争前沿!对东吴极其不利!
对于强大的曹魏来讲,比较危险,刘备占据有利地形,曹操只能处于被动防守,战争态势也是极其不利!
刘备的目的达成了,但是可是“苦”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关羽!刘备的战略意图实现是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由于荆州本土兵力并不够,需要防守的位置又很多,东部要防守孙权的部队,因为此时东吴正在荆州的东部合肥跟曹操打的正火热中,需要防守孙权调转枪头直接来攻击自己,还要防守周瑜对公安、夏口等地方的进攻,还有长江沿线也需要防守。
襄樊呢,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曹操绝对不甘心失败,不甘心这个战略要地白白送给刘备,战斗时相当激烈!关羽此时呢,干什么事情,也是捉襟见肘,非常的紧张!如果失败,一切美好的战局将毁于一旦,因此,逼迫他呢必须成功!
关羽硬着头皮和于禁战斗,一战把于禁活捉了,顺带抓了3万多人马,本来这是好消息,但是对于关羽而言,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原因是军粮不够!如何养活这么多军队?关羽如果杀了这么多俘虏,那么在襄阳防守的曹仁守军必定死战,因为你关羽杀降兵啊!襄阳就成为了一座死战之城,肯定是打不下来,襄阳打不下来,那么樊城之战就没有多大意义!如果留下降兵,那么关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3万人吃饭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关羽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孙瓒当初遇到的问题,就是兵变!
在这个关键局中,关羽选择了留下降兵,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操作!就像打倒了第一个“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就是开始了,留下降兵,要吃饭,吃饭要粮食,粮食从哪里来?跟益州的刘备要,运过来,人都饿死了!跟上庸的刘封要?似乎面子上过不去!这个时候有人提议,偷袭孙权的粮仓!
被逼无奈的关羽还是选择了偷袭孙权粮仓!由于曹操看到于禁失败,立即组织部队驰援襄樊战场,兵力在不断增加,关羽没有办法,不能看着“襄樊”这个煮熟的鸭子飞了啊,只能硬着头皮抽组部队,继续往襄樊战场上压兵力,那只能从后方公安、夏口等地调兵啊!
关羽就在这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漏洞百出的战略时局,后方空虚,前方吃紧,给东吴留下了出兵的借口和时机!
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关羽兵败了!
总体来看,于禁投降!这是打破关羽整个局势的一个关键点,如果论功行赏的话,于禁当记首功,原因如上分析,如果没有于禁的三万人马!关羽就不会偷袭东吴的粮仓,那么东吴就没有借口出兵!如果没有于禁的三万人马,关羽就不用筹组那么多人,来看管战俘,北方相持的局面虽然是焦灼不堪,但是不用分兵,也就不用从后方频繁调兵,把自己的后方抽空,给东吴留下机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如果单单看一个点,得出来的结论,要么是关羽大意了,要么是于禁是肉蛋!但是如果把所有事件联系起来看,又有另外一种味道,这就是历史的美妙之处!
因此,于禁在整个战场中的表现,如果从长远来看,确实是功臣一个,但是如果掌握信息不全,那么看到的于禁仅仅是一个降兵,被人所唾弃!但从世人对于禁的评价来看,都认可了于禁的假投降,是明智之举!
其他网友观点这个问题得分开来打。
于禁投降与加速关羽失败没有必然联系,关羽以襄阳为据点攻打樊城,曹仁死守樊城,曹仁陪庞德出城接应于禁大军,结果汉水暴涨,水淹七军。在这种情况下,于禁庞德被关羽俘获,关羽的胜利使前线与荆州大本营距离遥远,后勤补给成了严重问题,也给吕蒙偷袭荆州提供了机会。但这与于禁投降是两码事,于禁投降是因为水淹七军,水淹七军与关羽失败也没有必然联系。
于禁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功臣,他的投降之举埋没了他的英明。在曹操部将中,于禁是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张辽,典韦齐名的将军,屡立战功,投降关羽表明于禁既贪生怕死,又背叛了对于曹操的忠诚。与此相反,庞德被俘后对关羽破口大骂,被杀时宁死不屈,当部下向曹操汇报庞德的英勇表现时,曹操从病床上滚落于地,仰天大呼:“庞将军”!为庞德的忠勇所震撼。
其他网友观点首先,于禁算不算曹魏的功臣?如果综合他一生的贡献,可以说他是曹魏的功臣,而且是名列前茅的,不输于张辽等人。但单从樊城之战考虑,于禁不能算功臣,即便他的投降加速了关羽的灭亡,同样不能算作功臣。
毕竟这一战于禁败了,而且败的很惨,自己做了降将不说,还搭上了三万兵马。使曹魏的损失非常惨重。对此,曹老板恨得咬牙切齿“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所以单从这一战来看,于禁不算功臣。
那么?于禁的投降,到底有没有加速关羽的灭亡呢?我认为可以这么说。如果于禁没有投降,关羽也会失败,但不会败的那么快。
关羽为什么失败?
☞一则徐晃长驱直入,解除了樊城之围
☞二则东吴反目,吕蒙白衣渡江
但是徐晃击败关羽后,关羽并没有一败涂地。他当时有一些损失,但主力大军仍然非常强势,封锁了沔水的通行,大军继续对襄阳形成包围。
直到吕蒙白衣渡江。这才是导致关羽彻底失败的原因,或者可以说是导致关羽速亡的原因。
吕蒙白衣渡江跟于禁有关系吗?起初,曹操听闻关羽斩庞德,擒于禁,打算以迁都的方式避其锋锐。后来被司马懿、蒋济劝阻了。二人建议去联合孙权。但是还没等到曹操遣使,孙权就主动找到了曹操,并不惜以称臣的方式拉拢曹操。
史籍记载如下: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孙权为什么这么着急?是因为忌惮关羽。之前因为抢夺荆南三郡一事,孙权一直都害怕关羽报复。而于禁率众投降后,关羽的一个举动,不仅加深了孙权的恐惧感,而且给了东吴最好的出兵借口。
——就是抢夺湘关的军粮
因为俘虏了三万降卒,关羽的粮草明显超出了预算。因此他被迫抢夺了孙权在湘关的军粮。史籍记载如下:
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导致了孙权的恐惧感更甚,同时也找到了最合理的出兵借口。如果没有关羽的主动,孙权集团尚还处在犹豫之中。可以说“擅取湘关大米”就是孙权出兵的导火索,加速了关羽的失败。
而最终起因,是因为于禁的三万降卒,导致关羽军粮缺乏。
因此!于禁的投降,实际上间接的加速了关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