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三国演义》如何理解周瑜仰天长叹“即生瑜、何生亮”?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如何理解周瑜仰天长叹“即生瑜、何生亮”?

优质回答:

这是小说的虚构,真实的周瑜,气量没有那么狭窄。

其他网友观点

  说到底,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亡,是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问世后,才出现了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随后连叫数声而亡的典故。于是乎,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故事就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历史上三国周瑜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既生瑜何生亮什么意思呢,一起看一下吧!

 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

出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周瑜缓慢地醒过来之后,仰天长叹道:“既然生了我周瑜,又何必生诸葛亮啊!”一连叫了几声后就去世了。时年36岁。

扩展资料: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事实上,周瑜并非罗贯中笔下的样子。有资料显示,历史中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吴主孙权曾评价周瑜:“瑾有王左之资,雄烈胆略兼人,言议英发。”《三国志》作者陈寿也评价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在生活中,周瑜是一个宽容大度、心胸豁达的人。《江表传》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东吴老将程普,是一个早年跟随吴主孙坚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很有影响的老将。由于年龄大,资格老,人们都尊称“程公”。

  程公对后起之秀的年轻将领周瑜有些看不起,曾多次给周瑜难堪。而周瑜却以大局为重,对程普的态度“折节容下,终不与校”,并经常虚心向他请教。最终“普后自敬服而亲之。”并对他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试想,东坡先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见周瑜的风度气度并非空穴来风。

  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

其他网友观点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联吴抗曹,无论吴蜀那一国都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大势所趋。

既然如此,合作,成为一种必然!只可惜,周瑜因其性情狂傲,心胸狭隘,因而导致智不如人,技不如人,假如周瑜心态放平,其人也不失为一位不次于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之人!因其一意孤行,因而没有败在敌手,却死在了自己的狭隘上,“即生瑜何生亮”,只落得个仰天长叹,空悲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据说霍金曾举办时间晚会,结果没有一个未来人类参与,这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我在外打工一年也就往家交7万来块钱是不是太失败了?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