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曹操杀吕伯奢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你有什么感触?

网友提问:

曹操杀吕伯奢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你有什么感触?

优质回答:

感觉这句话好狠,曹操的心好狠毒。难怪陈宫听到曹操说这句话会心寒,逃离曹操。跟这种人打交道,你只有吃亏的份。曹操礼贤下士,笼络人才,是当时天下形势所逼,是他的野心所驱使,如果不是这样,曹操恐怕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曹操杀过很多无辜的人,比如曹操攻打袁术时,因为当年荒旱,军中缺粮,曹操向孙策借粮,粮食还没到,曹操不得不改用小斛发放粮食,军士怨气很大,说曹操欺众,曹操为了稳定军心,杀了管粮官任俊的部下仓官王垕。

荀彧、杨修、华佗、左慈等都是无辜枉死。衣带诏事件,汉献帝怀孕的董贵妃和她的家族七百多人,全部被曹操杀害;汉献帝的伏皇后和她的家族二百多人全部被曹操杀害,伏皇后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曹操杀了。曹操的狠辣血腥,让人震惊。

其他网友观点

曹操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意思是: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

自从曹操这一番话一出之后,给后人的感触很深,很多人咬文嚼字,一字一字地进行研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该句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中。曾经有人理解为 “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别人对不起我吗?”,但是该理解不符合古汉语的特点,古汉语。

先来看着这段文字要注意的两个地方

一、既而凄怆曰

从人的心理角度上来看,人知己铸成大错,愧疚难当,悲怆恸哭者,乃人之常情,很简单的说,一个人在悲痛的时候,他说的话定然是饱含痛苦之情的,当他因为自责而悲痛的话,语句中的感情色彩更加是自愧难当的,这里总结来说,姑勿论曹操后来所说的话的意思,就从感情色彩来说,在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以后,若是发表言论,那当然是愧疚悲伤的语句的。

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为什么在“宁”和“毋人”上面加上双引号呢?当然是为了着重这两个词的意义了。

(1)“宁”字的意思有很多,比如说解成“宁愿”、“宁可”、“女子归省”等等等等,那么当代社会在“宁”字的解释中,有哪个解释能符合这一句话呢?

有两个,一个是“宁愿”、“宁可”;另外一个就是“难道”、“难道说”了(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那么“宁我负人”这一句话就有两个意思了:“宁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和“难道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

那么来看“毋人”的意思了。

(2)“毋”字的意思也有很多,“毋”字有“不要”、“不”、“没有”、“无”等禁止的意思。

那么到底哪一种适合用在解释“毋人负我”一句上呢?

我们先看此前的一个说法:“不可天下人负我”,好了,这个解释里面,“不可”包含了两个意义:一是禁止词“不”,二是允许词“可”。

那么按照上面对于“毋”字的使用例子来看,要说成“不可”的意思的是“毋或”,只有“毋”是不能表示“不可”的,而在“毋人负我”这句中,“毋”是一个代词而非动词,那么适合的意思就是“没有”、“没有人”。

那么整句的解释应该怎么说呢?“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就应该是:“难道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没有人辜负对不起我吗?”

在这句话里面,不可能把“毋人”解释成“莫叫人”、“不可天下人”,为什么呢?把“莫叫人”摊开来说,就是:“不要让人”,把“不可天下人”摊开来说就是“不可让天下人”,就是说,即使勉强把“毋”解释成“不可”、“莫”等意思,但是这句话里面却缺少了一个词,就是要解释成“让”、“使”意思的词,这个词可以说是整句中的重心词,也就是说,这个词是不可省略的。然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句中正是没有解释成“让”、“使”等意思的词,那么这句话的解释就不可能解释成“宁叫天下人负我,莫叫(不可)天下人负我”了。

所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应该是一个反问句,自责的反问句,“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人对不起我吗?”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遂行。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 (演义中误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实是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而曹操原话又加上说话的语调则更能说明他是在进行自我安慰。 )

解释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解释:我曹操心怀天下,若天下太平,我死不足惜。但汉末天下纷乱,我死后谁来诛董卓匡扶天下?天下人虽多但又有谁?有志有能,能够做到?恐怕只有我一人吧!我之命要为将来天下人博取幸福。他吕伯你陈宫对我如此,不正是对我寄予厚望吗?而天下有识之士也有许多望着今日之我曹操,故我宁愿负了一些人,但绝不负天下人对我之所望。正因为这样,我不得不慎。因此曹操凄惨悲伤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我是这样认为,感触曹操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打天下“我宁可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其他网友观点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原文为:

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千百年来,因为罗贯中的这句话直接把曹操给抹黑了。加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于北方,而人们也就认定了曹操就是心狠手辣、残暴不仁的奸臣。那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这档子事呢?曹操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一、 正史中的曹操

在正史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无曹操杀吕伯奢全家的记载。众所周知,陈寿是三国时的蜀汉及西晋时期人,曾在蜀汉任职黄门侍郎及观阁令史等,公元263年,曹魏灭掉了蜀汉,按说最先抹黑曹操的也该是陈寿了,可他在《三国志》中却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曹操。

陈寿评价曹操为“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又引用了他人对曹操的评价:梁国的桥玄认为“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的何颙认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说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20岁举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他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不畏权贵,敢用五色棒将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处死;黄巾起义爆发后,与皇甫嵩等平定叛乱,因功封为济南相,期间整饬贪赃枉法的权贵们,使“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冀州刺史王芬等趁天下大乱欲拉拢曹操加入时,被曹操果断拒绝,后来王芬果然兵败自杀;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十常侍”火拼,西凉董卓乘机进京,倒行逆施,身为典军校尉的曹操不愿与董卓同流合污,于是逃出京师洛阳,到陈留起义兵讨伐董卓。

这些都说明曹操有胆有谋、不畏权贵、吏治严明以及眼光长远等等,起码也不是奸诈残忍的小人所为吧。

二、 其他史料中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记载

关于曹操杀吕伯奢的记载出现在东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其中有三个版本:

第一种《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第二种《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第三种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第一种是曹魏编写的史书,自然是站在曹操的立场之上,说曹操杀吕伯奢家人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和家客们先动手抢劫曹操的马匹物品的,所以曹操才杀了他们。

第二种和第三种意思差不多,都是曹操以为吕伯奢的家人要谋害自己,故而先下手为强,把他们杀死了。第三种还说了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正是这句话演变为后来《三国演义》中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同时,从以上三种记载中我们还发现:1.三种情况中吕伯奢本人都不在家,曹操杀的是吕伯奢的家人;2.陈宫并未跟随曹操一起逃。

三、《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曹操刺董卓未成后,就一路逃出了京城洛阳,路过中牟县时,被守城士兵捉住,县令陈宫感其豪义,救出曹操与他一起出逃。

逃到成皋(今河南汜水县西北)时投在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安顿好家人后往西村沽酒,曹听见庄后有磨刀之声,又听见里面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以为是杀自己,就先下手为强,一连杀死吕家八口人,再看时,原来是准备杀猪来款待自己的。

陈宫说道:“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二人立马就走,路上碰到买好酒菜往回走的吕伯奢,曹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吕伯奢杀死。陈宫气得说:“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看了《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罗贯中是明显的亲蜀汉而排斥曹魏的,他在演义中将刘备诸葛亮等蜀汉君臣标榜的如何如何的勤政爱民和以“克复中原,恢复汉室”为己任,而曹魏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乃至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等等,对汉室都是大不敬之罪,故而再加上一些奸诈狡猾、心狠手辣之类的等等来更进一步渲染曹操的“奸雄”。

与正史不同的是,演义中的曹操不仅杀了吕伯奢的家人,还明知故犯赶尽杀绝地杀了好心买回酒菜的吕伯奢,进一步彰显了曹操的心狠手辣和残暴不仁。同时以陈宫作为杀人的见证又为日后曹操杀陈宫埋下伏笔,这也显露出曹操的心胸狭隘和杀人灭口的心机。罗贯中将曹操形容为“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

不能不说,文学的渲染力远比正史的传播更为广泛、更为深得人心。这使很多人们忽略了曹操的功绩,是的,曹操挟持穷途末路的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以武力逐步统一了混战不休的北方;他兴修水利,施行屯田,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起用有才能的人;治军严整,法令严明,文韬武略,统一北方,远征乌桓。这些都为曹魏的强盛和最终灭蜀亡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近代伟人毛主席就多次与人谈论三国中的故事,说到曹操时,他充分肯定曹孟德的历史功绩,说曹操绝非“奸雄”,而是对历史发展颇有建树的“英雄人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女孩子不愿嫁给穷光蛋一起吃苦,难道错了吗?

下一篇: 印度为什么买2亿美元一架的阵风,而不买1亿美元一架的F35?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