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明宣宗可以立他心爱的女人孙氏为皇后,那么明神宗为啥不可以立郑贵妃为皇后?

网友提问:

明宣宗可以立他心爱的女人孙氏为皇后,那么明神宗为啥不可以立郑贵妃为皇后?

优质回答:

明宣宗这位心爱的女人孙氏,就是《大明风华》里的女主角孙若微,不过身世没这么曲折,就是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人生之路顺遂无比,就算偶有小波折,在明宣宗的保护下也平安度过。

并且没什么政治智慧,就是一个安份、温柔、美丽的后宫女子。

(孙若微)

明宣宗能立孙氏为后,明神宗不能立郑贵妃为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庞大的文官集团还没有形成,君权至高无上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那时还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明朝文官集团还没有形成,朝中没有力量抗衡君权,皇帝说话,那是真正的一言九鼎。

何况,朱瞻基自幼聪慧,长大了也非常有手段。汉王朱高煦当年曾和朱高炽争太子之位,屡次为难朱高炽,朱瞻基都尽力保护着父亲,可以说正是有他,朱高炽才能成为太子并坐稳这个位置。

朱高炽去世后,朱瞻基继位,朱高煦谋反,没反出什么成绩就被朝廷军打得一败涂地,朱高煦最终被“炙杀”。

这么厉害的皇帝,大臣们想和他斗有点困难。

(朱瞻基)

二、明神宗朱翊钧时期,文官集团已经形成,君权受到了压制

而在朱翊钧时期,文官集团已经形成,君权受到极大的压制,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派系林立,国家大权并不只在皇帝一个人手里,他更多时候是起一个裁决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朱翊钧想立郑贵妃为后,为的其实是想立郑贵妃之子福王为太子,并不在立后本身。

朱翊钧的长子名叫朱常洛,是他偶然宠幸宫女所得,向来不得他欢心;而福王朱常洵是心爱的郑贵妃生的,自然爱乌及乌,想立其为太子。

可这不符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中宫皇后无嫡子,按祖制就该立皇长子为太子。大臣们据理力争,朱翊钧就想另辟蹊径,走“嫡”的路线,让郑贵妃成为皇后。

(郑贵妃)

这目的也太明显了,大臣们立刻开始保护皇后王喜姐。

那时的文官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敢诬告皇帝。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上书诬告朱翊钧冷落皇后,导致皇后生了重病,有谋害的嫌疑,还说京城百姓都知道了,百姓们议论纷纷。

朱翊钧大怒,一边将王德完下诏狱,一边为了自己的名声亲自下诏辩白,表明绝无此意,此后再不起立郑贵妃为后的念头。

三、孙氏和郑贵妃不同

孙氏和郑贵妃也有不同之处。

孙氏很小的时候就有美名,被朱瞻基的外婆推荐入宫中,得到了朱棣的默认,当做未来皇后培养。谁知临到成婚的时候,朱棣突然变卦了,为孙子另选胡善祥为正妃,孙氏只是嫔。

所以宫中朝中,对孙氏都普遍同情,朱瞻基的外婆更是数次在女儿面前替孙氏抱不平。这些都为朱瞻基立她为后打好了基础。

(人生赢家孙若微)

至于郑贵妃,她和朱翊钧的感情绝对没有朱瞻基和孙氏那么深,朱翊钧的皇后王喜姐13岁就嫁给了他,两人少年夫妻,朱翊钧哪怕爱着郑贵妃,对王喜姐也是有感情的。

事实上,王喜姐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如果朱翊钧一点也不喜欢她,她的日子不会过得这么安稳。

所以就连朱翊钧自己,废后的心思都不是那么强,郑贵妃也就不可能上位为后。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观点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祖宗家法”,明朝的皇帝无论多“任性”,但在“祖宗家法”与“群臣威胁”之下也是没有办法为所欲为!

首先我们来说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为何可以立自己心爱的孙氏为皇后

首先、当时的环境是处于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不久,彼时君主的权威并不是群臣所能挑衅的,皇帝的个人意志执行起来可以说是“畅通无阻”。而且,明宣宗改立孙氏为皇后时,当时的第一任皇后——胡皇后相后诞下两个公主,并无皇子,而许氏一举得男,为明宣宗诞下第一个皇儿——朱祁镇,所谓母凭子贵,立为皇后群臣没什么好说的。

其次,明宣宗在立孙氏为后之前,先对胡皇后做了思想上的开导。随后胡皇后以“染病”不便在管理六宫为由辞去皇后之位,如此一来,立孙氏为后便可“名正言顺”。

此外,明宣宗为没有因为“目的达成”了对胡“皇后”始乱终弃,对胡氏之热度未减,虽胡氏已经不再是皇后,但各大场合上依旧让胡氏居于孙皇后之上。

接着我们来说为何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不可以立郑贵妃为皇后

到了明神宗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在郑贵妃生下皇子之前,王恭妃已经为神宗率先诞下皇长子朱常洛,在大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要求下,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本来事情也就这样了,但随着郑贵妃诞下皇三子朱常洵后,神宗将郑贵妃晋升为皇贵妃,彼时的郑氏地位已然在王恭妃之上,这带着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神宗可能会将郑贵妃扶正立为皇后,太子极有可能换人,这属于公然违背“祖宗家法”。

群臣自然不能同意,为了保证“正统宗法礼制”,群臣与神宗抗争起来,且经历了数代的加强,彼时的群臣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与皇权对抗,神宗的意志无法贯彻。诸多因素加起来,神宗自然没办法将郑贵妃立为皇后,更没办法通过扶正郑氏的方法来改立自己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明朝的皇帝无论多“任性”,但在废立皇后与太子的问题上,面对“祖宗家法”与“群臣威胁”之下也是没有办法为所欲为!

其他网友观点

都走开,我来答!这又是两出惊心动魄的宫斗大戏!主题是——母凭子贵。

明宣宗废后四部曲

明宣宗废后的心思由来已久,他还是皇太孙之时,就钟情于孙姑娘,只可惜阴差阳错,胡姑娘顶替了孙姑娘的位置,成为皇太孙妃,然后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妃、皇后。胡姑娘只能成为皇太孙嫔、太子妃嫔、贵妃。胡皇后深明大义,时常劝诫皇帝以国事为重,不要外出游乐;孙贵妃是皇帝的解语花,和皇帝游乐玩耍,好不快活。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废胡立孙。

第一步:取得和皇后同等地位

按照惯例,皇后册立既有金册(册立皇后的金册)又有金宝(皇后的金印),而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以显示皇后和贵妃地位的区别。孙贵妃就暗示宣宗破例向张太后求来了金宝。从此,孙贵妃取得了和胡皇后同等的地位。

第二步:母凭子贵

胡皇后体弱多病,一直无子,孙贵妃独得皇帝恩宠,但也没有怀上子嗣。于是她利用移花接木的技术,谎称怀孕,将宫女的孩子据为己有,为皇帝“生” 下长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英宗。为皇帝诞下长子,孙贵妃的地位飙升,也为废后奠定有利基础。

第三步:争取权臣的支持

废后一事,宣宗处理得很谨慎,他宣见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这几个人是当时最有名望的权臣。皇帝苦口婆心地说:“我是不得已才找你们商量的。我三十好几没有儿子,而皇后一直没有儿子且身体不好。算命的说皇后命中无子,现在贵妃有子,应当立为太子,母凭子贵,这是古礼,但是怎样处置皇后呢?”杨荣表示全力支持废后,并为皇帝寻找理论支撑。夏原吉、杨士奇表示不同意,在皇帝和杨荣的劝说下,只好松口说:“这事得跟太后商量。”皇帝说:“跟你们商量的事就是太后的主意!”既然太后都同意了,几位大臣自然也无法反对,只好为皇帝出谋划策,废掉胡皇后。

第四步:胡皇后主动退位

孙贵妃内心想挤掉胡皇后,但是表面功夫做得很好,对胡皇后伺候得非常殷勤周到,没人能挑出毛病。几位大臣给皇帝出招,要皇帝想方设法让胡皇后主动提出退位。皇帝说:“好的,你们要保密哦!我去开导一下胡皇后!”经过皇帝的一番“开导”,胡皇后也知道君心不再,只能主动让出皇后的位置。孙贵妃成功上位。

郑贵妃封后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赖不掉的风流债

神宗有一个贤惠的王皇后,可他偏偏宠爱郑贵妃。一天,神宗去慈宁宫找太后,太后不在,他不小心犯下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对一位姓王的宫女来了兴致,宠幸了王宫女。王宫女很幸运,怀上了孩子。可是皇上不认账,李太后很生气,调出起居注,皇帝赖不掉,只好承认。万历十年八月,王宫女生下皇长子朱常洛。其后,神宗皇帝次子出生,不久夭折。万历十四年正月,郑贵妃生下三皇子朱常洵,晋升为皇贵妃,离皇后之为仅有一步之遥,地位远远高于生下长子的王恭妃。历史上,可以母凭子贵,却不存在子凭母贵的操作。郑贵妃虽然独得皇帝恩宠,但她无法改变她的儿子只是皇帝的第三子的事实。明代除了朱棣、嘉靖皇帝上位较为特殊,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度。皇后无子,就应该以王恭妃的儿子朱常洛为尊,朱常洵排老三,太子之位想都别想!

第二座大山:文官集团和太后

神宗面临着当时巨大的文官集团,他们是坚定的礼法捍卫者,皇帝要立郑贵妃为皇后,得先废掉王皇后,王皇后虽然没有儿子,但是温柔贤惠,没有犯过什么错,皇帝没有理由废掉她。皇长子朱常洛不受父皇喜爱,故意冷落他们母子,皇长子基本的教育也无法得到保障。朝臣为了维护礼法制度,跑出来请求立朱常洛为太子。神宗自然不乐意,只能用“拖”字诀,称皇后还年轻,还有机会诞下嫡长子。于是和朝臣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争国本”拉锯战。皇帝无法扭过强大的文官集团,更无法跨越祖宗立下的礼法。同时,李太后鼎力支持自己宫里出来的王恭妃,坚决不允许万历皇帝废长立幼。

第三座大山:郑贵妃的一系列骚操作

郑贵妃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当上皇后,想尽办法阻止朱常洛当太子。在皇帝面前说朱常洛母子的坏话,使皇帝对朱常洛厌恶。朱常洛13岁时,贵妃污蔑朱常洛跟宫女有染,以此损害朱常洛名声,事后证明这完全是污蔑。贵妃还时常跟皇帝吹枕边风,鼓励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贵妃重刻了《闺范》为自己做政治宣传,借助《忧危竑议》打击对手,制造废掉太子的舆论。在舆论汹汹的时候,又出现了梃击案,想要害死太子,朝廷舆论汹涌,所有人都认定背后指使为郑贵妃。郑贵妃的一系列操作,没有取得朝臣的支持,反而耗尽了大家对她的好感。郑贵妃成为文官集团眼中狐媚祸主的妖妃。万历皇帝去世,留下遗旨立郑贵妃为皇后,大臣们站出来反对,怀疑遗旨的真实性。终其一生,郑贵妃也没有如愿!

归根到底,神宗无法立郑贵妃为后,是因为无法撼动强大的礼法制度:嫡长子制度。当然,事在人为,神宗和郑贵妃一系列不明智的做法,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先机。求而不得,这是万历一生的遗憾!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有人说唐中宗十分昏庸,为什么唐朝没有走下坡路?

下一篇: 印度低种姓人为什么不能冒充高种姓?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