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新皇帝上任,如何处理先皇留下的众多后宫妃嫔?

网友提问:

新皇帝上任,如何处理先皇留下的众多后宫妃嫔?

优质回答:

三千佳丽只是形容皇帝的妃嫔多,但是现实中很多皇帝的妃嫔并没有达到三千,明孝宗朱佑樘只有一个老婆,但也有皇帝的老婆数量惊人,据说晋武帝有上万妃嫔,妃嫔太多,晋武帝不知道临幸哪个妃嫔,遂发明了羊车,驾着羊车进入后宫,羊在哪个妃嫔门前停下来,晋武帝便临幸这个妃子。此外还有汉武帝、唐玄宗李隆基二人的妃嫔也是非常的多,据传汉武帝曾说:“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真实性未考证。

皇帝有这么多老婆,并不是同时期娶的,这些妃嫔不可能与皇帝同时去世,有先去世,也有后去世,先去世一般被葬入皇帝的陵园(级别要达到),没有去世的就要看新皇帝的脸色的。

这些新皇帝对待自己父皇的妃嫔有很多种方法。

一、殉葬

先皇去世后,一些妃嫔会被要求殉葬,这些妃嫔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孩子。秦二世胡亥就令没有孩子的妃子去陪葬秦始皇,这些陪葬埋葬在秦始皇陵内城的西北部。

汉朝有前期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有孩子的妃子大多都是到自己孩子的封地安享晚年,有些则被太后整死,比如戚夫人。汉朝总统上殉葬的妃子较少。

唐武宗有两个妃子殉葬,其余皇帝没有。

宋高宗宠爱李氏和王氏,死后。李氏,王氏皆殉葬。

明朝又兴起殉葬之风,朱元璋死后有三十八个妃嫔殉葬,朱棣也有三十多妃嫔殉葬。明代宗死后,英宗让其后宫殉葬,明英宗驾崩之前下旨废除殉葬,至此,明朝有上百位妃嫔殉葬。

清朝努尔哈赤死后,有三位妃子殉葬。

二、母凭子贵

这些妃子依靠儿子的身份得以活命,在儿子家安享晚年。

三、守陵

韩愈在《丰陵行》中写道:“设官置卫锁嫔妃,供养朝夕象平居。”皇帝驾崩后,朝廷在皇帝的陵墓旁修建园陵,一些妃子被安置在园陵为皇帝守陵,直至老死,她们还要给死去的皇帝跳舞,要向之前一样侍奉皇帝,不同的只是这个皇帝是死人。

四、遣返回家

有些皇帝驾崩后,新皇帝会将一些低等妃嫔遣回家中,曹操死前就留下遗诏,让三夫人以下的返家。

魏晋南北朝的妃嫔回家的几率更大,因为她们大多都是世家大族的女儿,家族势力强大,皇帝驾崩后,大多还家。

五、出家

著名女皇武则天在李世民驾崩后就出家为尼,她的等级实际上不要出家,只是级别低的要出家为尼。

被新皇接收

先皇驾崩后,新继任的皇帝有可能会把某些妃子纳入自己的后宫,著名的也是武则天。隋炀帝杨广将宣华夫人、容华夫人纳为妃。

这种情况在元朝比较常见,元朝统治者有这个习俗,之前的匈奴人也有这个习俗。

奉养在宫中,或者皇室奉养

一些等级比较高的妃子,在先皇死后,一般会被奉养在宫中安享晚年。这个条件就是你的级别要有足够的高,而且还没有得罪新皇帝的母亲。

死于非命

这就比较惨了,一般是发生在王朝末期,新王朝一般会对前朝的皇室赶尽杀绝(好像是宋武帝刘裕开的头),宋徽宗有封号的妃嫔和女官共143人,都被金人掳走或者杀害,其他的宫女也惨遭其害。

当皇帝的女子真的是如履薄冰。

其他网友观点

坐拥天下美女是古代皇帝的一项特权,虽然“后宫佳丽三千”是夸张了点,但真实历史中,大多数皇帝还是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女人的。那么,当老皇帝死后,新皇帝登基,后宫中那些妃子都有着怎样的结局与归宿呢?

一、母凭子贵,颐养天年 在“母凭子贵”的封建王朝,皇宫内院,没有儿子的后妃是没有出路的。而那些能生下儿子的,如果老皇帝死后,儿子有封地,她就可以去儿子的封地颐养天年,如果儿子当上了新皇帝,那就更了不起了,她就可以当上皇太后,身份地位比之前还高。当然,可以当太后继续享福的,除了新皇帝生母,还有老皇帝的正妻皇后。

二、子娶父妻,再嫁新帝 古代的一些少数民族有“子娶父妻”的习俗,也就是女人作为父亲遗产的一部分,也由儿子继承,比如王昭君就嫁了父子两代匈奴单于。只是在中原王朝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少并不代表没有,隋炀帝杨广就全数“笑纳”了隋文帝杨坚的一众妃嫔,唐高宗李治还把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立为皇后,萧皇后更是因为其倾国倾城的美貌接连服侍了六代帝王。

三、出家为尼,恪守贞洁 古代大多时候讲究女子守名节,皇家更是注重名声。所以在某些朝代,比如南北朝和唐初,会安排未有生养的妃子在皇家寺院出家为尼,以防止其改嫁或淫乱,通常情况下,这些女子一辈子都要长伴青灯古佛,但也有例外,比如上文提到的武则天。

四、生死相随,无辜殉葬 先秦乃至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妃子殉葬的传统,当然,也是仅限于未有生养的妃子。比如朱元璋、朱棣死后都是有三十多妃嫔殉葬,之后的明朝皇帝也沿袭了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将其废除。用活人殉葬是极其残忍、不人道的,所以废除殉葬制度可以说是明英宗的一项杰出历史贡献。

五、埋葬青春,守陵至死 汉唐时期都有妃子守陵的记载,当然,依旧是限于未有生养的妃子。也就是说,皇帝死后,一些妃子会被安排在皇家陵园继续“服侍”先皇,事死如事生。这些女子用青春陪葬帝王,很是可怜,但总也比真的以身殉葬好多了。

六、无依无靠,惨遭杀害 历代都会有那么几个倒霉催的妃子,先皇在时,她可能宠冠后宫,风光一时,但等到改朝换代,新帝登基,她的死期也就到了,比如刘邦宠妃戚夫人就惨死于吕后之手。当然这种情况虽然不少,但并非常态。

七、还于母家,改嫁他人 这种情况发生在极少数特殊朝代和个别开明君主时期。比如,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很多后妃都是出自名门望族,家族势力强大,而且那时的社会风气也不像宋明以后那般封建保守,所以一些皇妃在皇帝死后得以回到母家,过上相对平和的生活。曹操临终前还特地嘱咐他那些未有生养的年轻夫人们,另寻佳婿,改嫁他人,不必为他守节。每每读到此处,笔者都无限感动于曹操的开明大度。

八、孤苦伶仃,老死宫中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无功无过无生养的妃子是继续留在宫中,直至老死。她们可能从十几岁入宫到先皇驾崩,连皇上的面都没见过,但却要为了那个帝妃的身份而孤独终老,这就是宫廷女人的悲哀。综上不难看出,那些没生下皇子的妃子结局一般都比较惨,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古代宫廷里的女人拼了命也要诞下龙嗣了,因为孩子是她们免于厄运、找到归宿的唯一途径。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古代的皇帝,那是天下的主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当然,作为男人,也拥有和天下漂亮女子的交配权。于是,历史上除明孝宗那样极个别的皇帝外,后宫中都充斥着众多的漂亮女人,甚至最多的达到了上万人。

虽然,历史上每个皇帝都渴望自己“万万岁“,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来了,皇帝死后,他皇宫那多达”三千“的妃嫔何去何从?新皇帝上任后,又如何处理先皇留下的众多后宫妃嫔呢?

有子嗣的会跟着儿子到封地去生活

对于老皇帝留下的众多妃嫔,如果这些妃嫔在皇帝宠幸后,幸运的生下了自己的孩子,那她在老皇帝死后也是比较幸运的。在新皇帝继位时,如果没有经历争夺,他的那些兄弟等都会离开京都,获得自己的一块封地。于是,这些获得封地的皇子们的生母,也会跟着儿子到封地去生活,大多能快乐的渡过余生。

当然,这需要在皇位的传承当中,没有争斗。像秦二世继位后,杀了兄弟姐妹30多人,他们的生母自然也没得好结果了。

地位较高的后宫妃嫔,大多数新皇帝会以太后、太妃的名义供养她们

中国历朝都讲究一个”孝“字。这些后宫妃嫔们好歹是新皇帝父亲的女人,新皇帝出于孝的名义,一般也不会过分为难她们。特别是明清这两朝,后宫妃嫔们的地位相对较高。皇帝死后,不管这些妃嫔们有没有子嗣,都可以跟随太后一起,住在寿康宫附近 ,被尊为太嫔、太妃,陪伴着太后平安地度过晚年。

以上两种,算是比较好的结局,基本上都还能享受着和老皇帝在时接近的生活。我下面要说的几种,可就不那么美好了。

给老皇帝殉葬

使用活人殉葬,是古代最残忍的陋习。这种做法,在商朝时非常盛行。君王死后,为了能继续享受活着的荣华富贵。他们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侍候他们的女人们都带到坟墓当中去。

一般会让没有子嗣的妃子殉葬。据一些资料介绍秦始皇死后,他后宫中的上万名妃子都陪葬了。明成祖朱棣死后,则选了30名妃子殉葬。这些嫔妃在饭后被送去一个房间里,整整齐齐的躺在床铺上,头部被固定着,然后下面的木板被突然抽离,这三十人就因劲部折断而死。

▲殉葬

这种殉葬制度,秦汉之后有所收敛。明太祖朱元璋又重新开始兴起,到明英宗时期结束。但清朝时又有所恢复,到康熙时才彻底结束。

削发为尼,清灯古佛度过余生

这种处理方法,较之殉葬还是要人性化许多。只是,这种方式对于在皇宫中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女人们来说,也是心理落差非常大的。毕竟,到了寺庙中,再没有人侍候,还要自己劳动,吃得也是素食。最关健的是,大多数女子还年轻,这种守活寡的滋味,那肯定是相当难受的。只是,好歹能活下来,也不错。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武则天其实是李治的父亲,李世民的妃子。在李世民死后,当时是才人的武则天,就依照唐朝后宫的惯例,到感业寺去做了尼姑。只是,她很幸运,后来遇到去拜佛的李治给看上了,要不她也只能在寺庙中与古佛厮守一生了。

新皇帝将老皇帝的妃嫔纳入自己的后宫

这种情况在中原王朝比较少见。中原王朝一般皇位都是世袭,儿子继承老子的,如果把老子的女人都继承了的话,那就有乱伦的嫌疑了(当然,李治与武则天的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少见)。

不过,在周边的游牧民族中就比较常见了。我们知道,汉朝出塞的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就依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还生了两个女儿。

总的来说,在古代,女人是没有地位的。那怕是贵为皇帝的女人,也由不得自己作主。

新皇帝上任,如何处理先皇留下的众多后宫妃嫔?这个问题,如果你还知道更多的这方面知识,静笃期待着你的留言哟。

我是挚守静笃,一个专注于历史领域的答者,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哟。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英国为什么要脱离欧盟?

下一篇: 三国时期蜀汉为什么不模仿九品中正制来获得益州士族的支持?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