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皇宫戒备森严,宫女们是如何被选入后宫的?

网友提问:

古代皇宫戒备森严,宫女们是如何被选入后宫的?

优质回答:

每年会从民间招收女孩入宫,中人、白丁女儿均可报名。入宫后从小宫女做起,以后可晋升为内人、上馔内人、尚宫,或最高尚宫等职级。(即尚宫的职务)

女孩入宫当小宫女的年龄,由四、五岁至十多岁不等。一般来说,入宫年龄越小,接受宫廷教养培训的时间越长,由于自幼熟习宫廷礼仪,长大后大多被派往大殿,担任王上身边的“至密尚宫”。若是十岁以后才入宫,多派往御膳房、退膳间、洗踏房、洗水间、生果房等地方,因为这些部门较侧重教授有关职务的技术。如御膳房学做料理、针绣房学做针线等。每个入宫的孩子会归一个内人或尚宫管教,担任老师兼母亲的角色。大家在同一个房间生活。

小宫女在宫内学习礼仪及技术后,大约八至十年后可参加“内人试”,合格后正式成为内人,属九品官阶。内人再经过十多廿年历练后,可以参加尚宫考试。通过考试,会获赐予牒纸与假髻,属正五品官阶。 以后有机会晋陛至最高尚宫、提调尚宫的话,官阶会更高。

其实,王宫内所有妃嫔及宫女,均属内命妇;内命妇之首为王后。一朝为宫女,终身是王上的女人。一旦举行内人试(内人礼),即意味着婚礼,宫女正式成为王上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作为宫女,要离开王宫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年老体衰或疾病缠身,再不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丧三年后才可回家。离开王宫后也不能婚嫁,或作妾。既然宫女不能像一般百姓般,为人贤妻良母,唯一的前途,似乎是努力迈向成为尚宫的漫漫长路。

唐朝宫女制度承袭隋朝,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管理宫中一应事务。

六局首席女官分别是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相当于后宫的六部尚书。

六局下面统领二十四司,各司女官分别为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使、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婇、司计。

六局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都是每司各二人。此外,各司之下各设典、掌以及宫正、阿监、彤史、女史等各级女官,这些女官各有品级、供给,她们分别管理著礼仪、人事、法规、财务、衣食住行等等各项宫廷事务。宫官是执事官,所以就不必讲究色、宠,只须挑选良家出身、才德兼备者即可。

其他网友观点

跟今天的选秀节目一样,一层层选拔。

其他网友观点

在各个朝代宫女选拔制度都不一样,跟当时国家规模有很大关系。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奴隶制、良家子制、选秀制。

1.奴隶制

主要源于战俘的妻女。汉朝以前,国家规模较小,君主宫殿规模也普遍不大,需要伺候的主子较少,所以干活的宫女也不多。西周以前,在奴隶制度下,社会底层的奴隶便主要由战争中的战俘组成,而其中一些女俘以及男俘的妻女便被挑选出来送进皇宫,作为奴才来伺候君主。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奴隶制开始废除,但由于长期战乱中仍然具有大量战俘,因此宫女的来源仍然以战俘为主。

2.良家子制

随着皇宫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的完善,宫女规模开始扩大,到汉武帝时突破千人,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时甚至跃升至四万,虽然此后数量又开始减少,但到明朝数量稳定后也一直维持在一万人左右。由于数量激增,战俘已经不能满足皇宫的日常需要,为了维持宫廷运转,朝廷便开始从百姓家中挑选年龄在13岁至20岁的“良家子”。这里的良家值得是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子女。

3.选秀制

选秀制起于明朝,清朝时又将制度规范后一直沿用。清代宫女选择的范围只限于内务府各佐领所属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包衣任职佐领、管领以下家庭的女儿。像比较熟知的《延禧攻略》里的喜塔腊尔晴,他的祖父虽为刑部尚书官居要职,但因为是包衣出身,所以喜塔腊尔晴业必须要进宫为奴。凡是年龄在13岁以上者,都要在内务府登记备选。当选者留下,落选者遣出宫。还有一种情况,已经选上,但名额有限,稍次于当选者的要登记为记名宫女,下次再选时先以记名者入选。

起初的宫女都没有人权,一生都要在宫里服侍,直至年老死去。直到清朝时才有所改观,宫女都有了期限,到25岁时就可以选择出宫嫁人,过正常的生活。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怎么看美国为了防止与俄罗斯直接对抗,而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呢?

下一篇: 如何评价嘉庆皇帝?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