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宋徽宗与宋钦宗身为皇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金人抓走?

网友提问:

宋徽宗与宋钦宗身为皇帝,为什么这么容易被金人抓走?

优质回答: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是宋朝的国策却是“重文轻武”,文官掌握朝廷大权,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防建设却是一塌糊涂,虽然武器装备很好,但是不注重日常训练,武将的待遇更是偏低,所以军队的战斗力极差,整个国家就是一个“虚胖子”,这直接导致了在对抗金兵是处于下风。所以“重文轻武”的错误国策是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俘虏的最根本原因。

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内”,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但是国力却日见衰微,公元1125年金大举进攻攻宋朝,宋徽宗惊恐万状,在身体越来越不好的情况下宣布退位,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钦宗,年号靖康。

靖康二年1127年宋钦宗和宋微宗本人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虏,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兵临国都开封城下。宋钦宗欲车驾南逃,被尚书右丞李纲劝阻。李纲在危难时刻主持开封防御,几次打退攻城的金军。陕西的老将种师道率军入援。宋钦宗又希图发兵夜劫敌营,侥幸取胜。宋将姚平仲劫营失败后,宋钦宗慌忙与金人订立城下之盟,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东路金军退走后,宋钦宗又反悔割地。宋徽宗也回到开封。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老将种师道病卒,生前曾出四次关键建议:第一次是二月初姚平仲夜劫金营失败,种师道建议再次出兵劫营,或者每夜发兵几千人袭扰敌人,可以成功,宋钦宗不用。第二次是完颜斡离不退兵,种师道建议乘金军半渡之际,发动奇袭,否则必为他日之患,宋钦宗也不用。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后,种师道急令调兵京城,第四次是临终遗奏,建议皇帝退守关中,众臣建议良臣李纲、宗泽代守开封,宋钦宗不用。在北宋立国一百六十年,养成一种浓重的重文轻武风气,一时国中无大将可用。此时的宋朝内部由宋徽宗重用高俅,童贯,宋江,方腊之乱后,被宋钦宗换掉一批旧朝,朝中紧急缺员的情况下,面临金军的进攻。失去种师道无疑让宋钦宗更无助。

十一月宋钦宗让宋徽宗劝说九弟康王割地太原、中山与河间出使金国,同时又派耿南仲和聂昌出使,割让河北与河东。康王与金军反方向行至河北的相州,与知州汪伯彦歌舞升平。同终日巡城的宋太宗的六世孙通判赵不试形成鲜明对比。后至磁州宗泽守地,宗泽劝其利用身份号召周围五州兵力出师真定。围魏救赵,分散金军进攻开封注意力。康王不愿出兵,只求自身安全,回到相州整日花天酒地。奉命割让河北的耿南仲被卫州(今河南汲县)人驱逐,也来到相州,与耿延禧父子团聚,而另一奉命割让河东的聂昌却被当地人杀死。至此割地计划无一成功。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朝东路军完颜斡离不率十万屯兵城东北,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攻击,由于救援太原,用兵河北河东,共出兵30几万,而后种师道临死前曾招二十六万八千人,死后被议和派唐恪和耿南仲以财力不支为名撤销,现正规军仅七万加上冲破阻截来援的南道总管张叔夜临时率兵一万三千人再加上临时征调的开封附近保甲(民兵),在市井招兵,最后拼凑了十七万人。

时监察御史张所的上奏。一、弹劾唐恪误国无能;二、说王宗濋自恃骄贵,不知军事;三、建议召李纲回京,委以重任;四、举荐谙熟兵机的正七品武功大夫吴革,提议破格用人,以吴革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兼守御副使;五、强调绝不能放弃河北与河东,应当下诏收回割地的命令,号召两河民众组织义兵,抵抗金兵。宋钦宗御笔:唐恪罢少宰,改太宰。李纲复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速回京师。仍重用王宗濋,吴革当量才而用。

宋钦宗召见金使,金使要求国相和皇帝亲临敝寨和谈,宋钦宗不愿亲往,后改要求相前去议,太上皇,皇子,越王与郓王为质,可退兵,候河北、河东两路割地了毕,即送太上皇等归城。宋钦宗亦不与。在攻城战期间宋钦宗曾两次上守城劳军,期望振奋军心。内殿对是死战还是议和,众说云云,宋钦宗也犹豫不绝。

闰十一月二十四日郭京率其新征六甲神兵代替守城军,一开始后被大败,郭京扔下宣化门只身逃跑。攻城金兵冲进并占领宣化门,利用城楼设施对内,与城中军民展开以此门为战略的战斗,死伤无数百姓。秦元、王宗濋 与刘延庆三军数万之众出逃,此时宋钦宗仍以来神兵大胜,后得知城破,悲痛不已。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景王和李若水出使议和,金军要求河东河北河中割让,并交付犒军金银。第二日宋钦宗亲自出使达成协议。十二月一日宋钦宗正式在城外上降表。一百万锭和银五百万锭的犒军费。被诱降至金帐,废宋,至此北宋亡国。

二月七日王时雍、徐秉哲和范琼将宋徽宗和皇族、后妃等三千多人,或者乘轿,或者乘牛车,或者徒步,陆续押送到金营。至十一日被金军将帅选取女子达一万五千六百多人,皇室女多被瓜分,运至大金国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虏后,徽宗写下《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宋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宋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宋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宋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宋徽宗死时五十四岁。徽宗死后,宋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靖康耻无疑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更是大宋这个王朝的百年国耻!而这场大劫所产生的根源更是后人必须深刻总结的重大教训,这个国耻宋王朝用了百年才终得洗雪。

后来以民族英雄岳飞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历经百年才得以雪耻,岳飞以一首《满江红》一直激励着后人不忘国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其他网友观点

宋徽宗和宋钦宗一个太上皇一个皇帝同时被异族掳走,这种事情还真是不多见。不过若要问为何这么容易就被金人抓走就有意思了,因为金人真没做太绝,要怪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早在金国围攻汴京城的时候,宋钦宗就已经私下派人去金营议和了,所以在当时一边是浴血奋战的攻守战,一边是桌子上的外交战。可惜的是,宋朝兵力实在不如金国,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的骨头就没硬的地方。宋钦宗虽然比宋徽宗强点,但也强不到哪去。

宋钦宗打的主意挺好,想和之前一样花钱买平安,但是金人这次可不会那么容易就回去了,更何况宋钦宗为了表示诚意,都没让人来勤王,所以金人有恃无恐。

等到城破了,北宋大将张叔夜等人都劝说皇帝赶紧离开。可是宋钦宗一门心思将希望放在了和谈上,他宁肯相信金人,也不相信自己的军队了。

不过金人破城以后,也没有搞什么大屠杀,反而禁止士兵进城为非作歹,所以给了宋钦宗莫大的希望。现在攻防战没得打了,只剩下和谈一条路了。

金人也没打算灭了北宋,反而一开始并没有对赵家皇室有想法,还派人回去请示。所以宋钦宗第一次去金营的时候,没多久就顺利地回来了。对于宋钦宗唯一麻烦的是,金人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汴京城根本拿不出。

宋钦宗没办法,就开始从百官开始往下撸,最后一直撸到了老百姓,可是就算这样也没凑够。因为这根本就是天价:一亿两黄金、十亿两白银,同时还要绢帛一千万匹。

之后在金人的要求下宋钦宗第二次去了,只是这一次去就再也回不来了。本来他是去商量赔偿事宜的,可是赶巧金人受到消息要给北宋改朝换代,把赵家给换掉,所以他们临时起意将宋钦宗留下了。

之后又让宋钦宗写信把宋徽宗骗去,是的,宋徽宗确实是被骗去的,理由是要他亲自去把宋钦宗接回来,结果谁接谁呢?不得不说宋徽宗当了太上皇以后,这政治敏感度下降的太厉害,这么明显的诈他都没看透,也没得到啥小道消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两位大宋朝的皇帝,加上那些公主妃子皇子之类的一个不剩全都被掳走了,只剩下本来要去金营谈判又逃跑了的康王赵构。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京城都被人家攻破了,没直接杀掉就不错了。

看起来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没激起什么波浪,原因就在于手里没兵、形式比人强,城中的百姓倒是阻拦过宋钦宗和宋徽宗出城,不过反而被他们杀了几个。如此一来,只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罢了。

其他网友观点

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皇帝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次皇帝,如果皇帝要是某一天成为阶下囚,那简直是一种难堪,很多皇帝在国破山河的时候,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最终选择了自尽,比如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就自尽而亡。

要说最屈辱的三个帝王,明英宗朱祁镇算一个,本来是御驾亲征,结果被打得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了,再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爷俩了,被人来一个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人来了一个“Double Kill”,一块被人俘虏了,屈辱到家了。

今天,纵横就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为什么宋朝皇帝会被金人那么容易的俘虏了。

靖康之变前,宋朝军事力量的大崩溃

徽钦二宗被俘虏,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军队实力太虚,这一点在联金抗辽当中就能看出来。

本来宋军承担攻打辽国的就是压力比较轻的那部分,为何宋军还打的这么臭,这个主要从两方面来考量。

一方面是,从体制上导致的军队作战能力不强。北宋的军队本来就渣,这是北宋立国后的传统,尤其是在对辽和西夏的战事上,就很少胜利,其实宋朝的军队并不少,除了开国时期,宋朝兵力保持在20万左右,后期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在百万人以上,在宋仁宗时期,人数更是多大125万人之巨。

而且,宋朝实行的还是募兵制,募兵制相对唐朝前期的府兵制其实是更有战斗力的,毕竟府兵制的兵员是从小干到老,士兵素质参差不齐。

关键是,宋朝这个兵制太复杂,最后就导致,高成本养了一群废物,越到后来,战斗力越低,反而士兵数量越多。

另一方面,在攻打辽国之前,北宋内部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方腊部的起义影响力最大,童贯亲自率兵前去讨伐,虽然取得胜利,已经是疲惫之师,紧忙在北上灭辽,自然是有一些虚。

当然,一想起宋朝的军队,我就想起中国男足,再多的借口都没有用,就是虚的不行,要说北宋武将最高军衔的太尉高俅竟然是踢蹴鞠出身,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总体上来说,宋朝的那一套复杂的体系,用在文官上能够相互掣肘,用在军事上,就是扯淡。

北宋都城开封的位置太过暴露,没有天险可守

除了军队的原因,徽钦二宗被俘,还跟开封都城有关。

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曾经详细的讲过,北宋为何要定都开封,简单来说,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封的天然缺陷就是,地理位置太差。

开封的位置在黄河以南,而紧邻黄河,黄河以北是太行山以东的大平原,在宋朝之前,因为有燕云十六州的存在,还有一条燕山防线的存在,以此可以抵挡北方的骑兵攻击。

然而,在宋朝建立之前,五代十国的后晋高祖“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致使北方的辽国最终得以建立。

可以说,在没有了燕山防线后,游牧民族的骑兵想要从北方南下就是长驱直入,这也是为何北宋人一直把燕云十六州当作一块心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次辽军压境,宋朝的处境都很艰难,开封实在是“所谓八面受敌,乃自古一战场耳”

正因为如此,当金国与大宋多次谈判没有取得成果,而其已经看出大宋军事力量的虚弱,最终来了一个靖康之变式的“斩首”行动,直接打下开封,使得北宋政权覆灭。

假如,北宋都城能够定在洛阳和长安,敌军来袭,皇帝还可以逃出去躲一躲,比如唐朝中期之后的皇帝,从唐玄宗开始,出去躲一躲是常有的事情。

当然,在逃跑这方面,徽宗比较在行,钦宗则不行,实际上靖康之变的前一年,面对来势汹涌的金兵,不惜让出皇位也要逃跑。

宋钦宗即位后,对金兵抱有一定的幻想,没有料到会俘虏他北上,他还认为只要是割地赔款就没有事了,最后放弃了逃跑了机会。

大概正是吃了不好躲这个亏,在徽钦二宗被俘虏之后,赵构建立南宋后,尤其注重逃跑细节,一旦前方开战,无论胜负如何,这边就时刻准备逃跑。

可以说,这都是燕云十六州丢失之后,对游牧民族无险可守的原因。

当然,这些问题其实也都不算什么问题,毕竟对于一个拥有百万军队的政权来说,皇帝被俘虏也不是一瞬间的问题,然而当时的北宋军队不但无法抵抗,反而是见到金国的军队就投降,金军南下的过程连接收城市都来不及。

靖康之变实际上,更是一个宋代版的“闪电战”,金人打宋朝统治者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更为可笑的是,希特勒的闪电战大多是偷袭,金人在发动闪电战之前,还派遣使者前去宣战。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古代不执行女耕男织,而变成了男耕女织?

下一篇: 三国时期的帅哥美女都有哪个历史人物?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