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主要吃什么?一天三顿都是肉吗?
优质回答:确切来讲,肉食肯定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主食,但也不是一天三顿都是肉,还有很多辅食作为补充呢!
一、肉食是游牧民族的主食
蒙古饮食场面
就拿曾经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大帝国的蒙古族来说,其饮食也以肉食为主食。宋人彭大雅在《黑鞑事略》中记录蒙古族 “食肉而不粒。猎而得者,曰兔、曰鹿、曰野彘、曰顽羊、曰黄羊、曰野马、曰河源之鱼。牧而庖者,以羊为常,牛次之。非大宴,不刑马。火燎者十八九,鼎烹者十二三。其饮,马乳与羊牛酪。其味盐一而已。”简单理解就是,蒙古人多数时间吃肉,这些肉食有的靠打猎获取,有的则是宰杀自己牧养的牲畜,且以牛、羊等大型动物为主,除非大型宴会才会杀马,百分之八九十的肉食都是火烤,百分之一二十的会采用烹煮的方式加熟,喝的就是马奶和牛羊酪了,不过都离不开盐这味调味剂。此外,《蒙古秘史》中记载,圣主成吉思汗取得天下后,宴请功臣时用的是全羊庆功。这些都足以说明肉食无疑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主食。
二、肉食之外的辅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北面食花线馍馍
虽然蒙古人以肉、乳为主要食品,赵珙在《蒙鞑备录》中记载,蒙古人的饮食中“亦有一二处出黑黍米,彼亦煮为解粥”说明当时蒙古人的饮食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非肉类食物。公元1221年,意大利人普·兰迦尔宾奉教宗英诺森四世命,出使蒙古,在其《出使蒙古记》中记载蒙古人“用水煮小米饭,但由于煮得稀薄,只能喝而不能吃。”这说的其实就是我们今人所说的粥了。 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其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官员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记载了当时蒙古人的各色菜肴和面点类饮食,其中非肉类比例占到百分之三十。其他游牧民族也是荤素搭配,上层贵族的饮食中肉类食品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下层人民,不过素食都是其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层人民素食则占有很大比例,西藏地区的藏族人民的青稞面、青稞酒;西北地区传统馍馍都是很好的例子。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稍微懂点现代养生学的人都懂,肉类与非肉类食物搭配才能为人体提供更为丰富的多种营养搭配,更加有利益于身心健康。
其他网友观点诚邀,如题,在古代,粮食总是一个国家绕不开的大问题。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你是穷是富,你总得吃饭,所以才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主要吃什么?难道一天三顿都是肉吗?
当然不是,的确,古代中国的游牧民族多居于北方,那里的气候不适合种植小麦稻米,瓜果蔬菜,是以很多人都会觉得游牧民族的孩子都是吃烤肉,喝羊奶长大的。此言不虚但是小编要说的是,其实在游牧民族的菜单里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否者光吃烤肉,不得腻死啊。
划重点,在游牧民族的菜单里,茶叶和小米也是非常重要的。游牧民族虽然以肉食为主,但那是有钱人的生活,只有贵族和殷实阶层才能天天有肉吃。其实古代普通的牧民们一般吃两顿,早晨一顿米粥(首要是小米),晚上一顿肉粥,偶然能吃上一顿肉或者肉干。意大利传教士加宾尼在《出使蒙古记》中记载:“他们把小米放在水里煮,早晨喝一二杯汤,白日就不再吃东西;晚上吃一点肉,而且喝肉汤”。由此可见,除了肉类外,粮食也是游牧民族有必要的食物。正是因为对于粮食的需求,所以游牧民族经常会南下中原抢粮食。
除此之外,茶叶蔬菜也是牧民朋友的必需品在今天,草原牧民仍然会炮制奶茶以招待客人。实际上茶叶是全世界通用的饮品,对于北方少数民族而言,茶叶,鱼,蔬菜更是补充维生素的必需品,要知道长期吃肉是很难得到维生素C的补充的,在草原上采集的沙葱、沙芥等野菜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其他网友观点古代的游牧民族,一天两顿、三顿都有。至于吃什么,我来介绍一下高原少数民族的食物吧:
酥油
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类似黄油的乳制品。游牧民族一般都用牛奶提炼,味道更好,装在牛肚中,储存时间较长。
游牧民族一般切几片放在茶水或奶茶中,就是著名的酥油茶,可以提供较高的热量。酥油用法还有很多,切一薄片直接吃,入面食,都可以。
青稞面
高原种植的主要禾谷类作物,是游牧民族的主要粮食。
青稞面分略发黑,无异味,算是很好吃的杂粮了。可以做成青稞面条,夏天草原上会有一种野葱花,味道辛辣芬芳,可以用来拌面。
青稞面饼。青稞面饼在牛粪炉子上炕熟,水分少,易保存,
游牧民族也经常和酥油,茶水等和面,加上糖,捏成糌粑,非常抗饿。
另外,肉类也有手把肉,就是现煮现吃的,和更易于保存的风干肉。
现代牧民的饮食肯定更多样化了,但是古代的游牧民族估计饮食还是较为单调,除去偶尔打到的野味,兔子、旱獭等,或者看地域影响是否吃鱼之类的,主要就是最传统的这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