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红楼梦》到底写于何时?这个问题一定很有意思?

网友提问:

《红楼梦》到底写于何时?这个问题一定很有意思?

优质回答:

邦国年代重要吗?珠不惜哉椟何贵?

《道味红楼》

通篇有玄妙,

泣泪为世痨。

皆说言情事,

悟道知逍遥。

其他网友观点

其实,穷究红楼梦作者与成品时间毫无意义。

300年来,残缺美的红楼(鄙人深度怀疑作者故意断尾)令人着迷,无数人去探究与分析红楼的作者与结局。同时,残缺美也也养活了无数大师与评论者。

其实,红楼的结局,在第五回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还有必要追究每一个人的结局嘛?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既然如此,还有必要探索作者嘛?

还有必要追究成品时间?

我们,只要认识到,红楼成于明末清初这个大时间段就可以了。

至于作者是谁——不论是曹雪芹也好,还是吴梅村,甚至某个皇族也罢,关系都不大。

可以认定,红楼作者具备一般人没有经历过的富贵,文学功底深厚,带着家破人亡的凄凉揉和着自身苦楚,写下这本著作。

然而,困于自身经济环境,限于所学,作者找不到能够挽回勋贵阶层没落的道路,最终只能让主角寻仙求道,以图解脱。所以就从核心思想来说,红楼梦是颓废的、消极的、无奈的逃避主张,唯不是战斗的。

因此,红楼的文学性显然与《哈姆雷特》有所差距,最少,哈姆雷特选择了拔剑战斗。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根据《红楼梦》第十六回书上出现“太上皇”字眼,推断《红楼梦》成书在1796年之后,因为乾隆皇帝是1795年让位当上“太上皇”的。 在“《红楼梦》前言”里有这样的文字说明——“《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在1754年脂胭斋重评的《石头记》中,已经有了‘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说法,据此推断,大约在1744年前后,曹雪芹即以饱蘸着生命的血泪,开始创作《红楼梦》。但是直到他‘泪尽而逝’时,也未能完成全篇,仅以并不完整的八十回传世。”

我是认同“前言说明”的。因为为

1、曹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不可能时隔三十多年(1796年)后,从棺材里爬出来写书。

2、曹公在《红楼梦》开篇叙说自己“一技无成,半生潦倒……”,若曹公在1796年之后作书,已年逾八十,何以称“半生”?莫非他可预见自己能活一百六十多岁?

3、曹雪芹写《红楼梦》,为防“文字狱”迫害,还将“真事隐去”,借“假语村言”,“通灵”之说撰书,并声称“并非怨世骂时之书”,“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据此分析,他决不会在当朝乾隆帝立其十五子永琰为皇帝,乾隆成为“太上皇”(1795年)的敏感时期,在书中出现“太上皇”字眼,让当朝对号入座,使自己授人以柄,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4、“太上皇”历史上曾出现多位,如:秦始皇赢政的父亲赢楚、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唐高祖李渊、宋徽宗赵佶等等。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著书时,乾隆帝还没有让位嘉庆帝而成为“太上皇”,曹公才敢虚拟“太上皇皇太后”其人,忽悠当朝,撇清所著之书与朝政的瓜葛,使自己免遭迫害,使《红楼梦》得以幸存下来,让读者能解“其中味”。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

个人“井蛙”之见,并无弄斧班门之意。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是怎样解决光棍问题的?

下一篇: 贾珍是除贾敬外贾府的族长,已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但在贾府抄家时却未着墨,为什么?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