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听说以前很多四川人都是广东人过来的,那为什么没把方言带过来?

网友提问:

听说以前很多四川人都是广东人过来的,那为什么没把方言带过来?

优质回答:

客家人迁往四川比较集中有两次:一说是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客家大量迁往四川。明末清初,四川战乱连续长达三十多年。四川人口严重下降,土地荒芜,清朝朝廷采取鼓励移民造成的。

二次是在抗战时,惠州、韶关、潮州等一带为主的客家为躲避日本人入侵迫害,大量迁往四川。

四川全省有300多万客家人,客家话在四川是仅次于四川官话的第二大方言。

因为迁往四川的多是广东的客家人群体,不是讲广府白话即一般人所说的粤语的广府民系群体,所以,很多人以为这些人没有把广东的粤语带过来,实际上是一场误解。实际是他们带来了他们的方言。是客家话。

在今天的广东,实际上有广府白话即粤语和闽南话、客家人三大群体和三大话语。

其他网友观点

四川的人口发展史是极其悲凉的,在两个历史时期中,四川曾遭遇到过非常可怕的人口削减,其中一次发生在宋朝灭亡的时候,一次发生在明朝灭亡的时候。

四川的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削减

南宋是我国境内最后一个被蒙古骑兵打下的国家,虽然南宋的军队实力并不是特别强大,但是凭借着长江的屏障优势,南宋在蒙古骑兵的攻打下支撑了很多年。

蒙古骑兵为了打下南宋,他们就专门跑到了长江的上游地区,打算通过四川的路途杀入南宋。

正是在南宋和蒙古骑兵的轮番作战中,四川在宋朝末年遭遇了巨大的人口伤亡,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在元朝建立的时候,四川人口仅剩下了60万人。

一直到明朝建立,四川的人口都一直无法缓过来,直到朱元璋通过强行调集湖广地带的人们移民,四川的人口才慢慢恢复了过来,直到万历年间的时候,四川人口增长到了370万人。明朝时期四川的人口来源

明朝时期,四川的外来移民主要就是从当时的湖广地区过来的。

不过说到湖广,大家可不要以为湖广说的是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湖广的说法最早来源于元朝,在元朝的时候,湖广包括了大部分的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只有雷州半岛归属在湖广行省的管辖下。

到了明朝的时候,情况又有所不同,在明朝,湖广仅包括现如今的湖北和湖南。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明朝时期的四川外来移民,主要是从湖南和湖北过来的。

四川的第二次大规模人口减少

在明朝灭亡的时候,四川又经历了第二次人口重创。

在清朝官方的说法中,明末时期的四川人口大多数是被张献忠给杀的,不过根据后人的推测,张献忠虽然在明末时期杀了一部分人,但绝对不是四川大规模人口减少的罪魁祸首。

在那个时期的四川人口削减中,清军绝对占据了主要影响,不过因为各方面资料被清朝毁灭得一干二净的原因,所以他们具体在其中负到多大责任,我们怕是永远都搞不清楚了。

根据《四川通史》的记载,四川在顺治18年的时候人口仅有8万多人,一直到康熙皇帝上位,四川的人口才发展到了9万人。

因为四川的人口数量实在太稀少了,所以在底下官员的建议下,康熙皇帝就发动了第二次的湖广填四川。

清朝时期四川的人口恢复

不过虽然这次大规模人口移民也被称为湖广填四川,但实际上这次的移民来源已经不仅局限于湖广地区了。

在清朝初年的人口移民中,湖北占据到了15%,湖南占据到了10%,其余75%的移民人口分别由湖南、山东、陕西、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山西、甘肃、贵州、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分担移民。

提问中专门提到的广东,其实和广西的移民人口相加起来,才仅占到了份额中的10%。

由此可见,广东在清朝时期的四川人口填充中,并不是主要的人口移民来源。

而历史中虽然有两次湖广填四川,但因为明朝末年四川人口削减太过于巨大,所以我们了解现如今四川人口构成的时候,我觉得仅了解清朝时期的移民数据就可以了。

广东人没把方言带到四川的说法并不准确

在提问中有说到广东人没有把方言带到四川,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四川现如今的方言,其实有一部分的来源就跟广东移民有关。

在现如今的众多四川方言中,广东客家人带来的客家话是包括其内的。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广东人在来四川的时候,并不是没有把方言带过来,只是因为他们群体并不是多数,所以在影响不足的情况下,被忽略掉罢了。

所以说这就是现如今四川人口的大概构成,四川现如今的人口并不是大多数由广东人发展过来的,只能说是由广东人和其他众多省份的人,相加在一起发展而来的。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关系到明清两代四川的移民史,我分几点说下吧。

1.明清两代所谓的“湖广填四川”主体是湖北人,不是广东人。

元末明初,红巾军将领明玉珍携士卒及家属共40万人马从湖北经三峡入蜀,是为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此次入蜀的40万人马(包括将领明玉珍)多为湖北人。

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洪武二年(1369年)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间,前后持续了22年。此次入蜀的主要人口来源地还是湖北地区,其中尤其以麻城孝感乡为最。

这里另外补充两点。一是明代在地方设布政使司为最高行政机构。湖广布政使司,也可以简称为“湖广省”,但是它的辖境当时只有两湖地区,和两广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二是洪武移民提到的麻城孝感乡在明成华八年(1472年)就已经被撤销了,所以今天祖籍是麻城孝感的四川人,其祖上就是从明朝洪武时期迁到四川的。

清康熙年间,湖广省被划分为湖南、湖北两省,所以事实上有清一代已经不存在“湖广填四川”的说法了,这个误区值得注意。康熙时期由于战乱,四川人口仅剩约50万人,所以从康熙十年(1670年)开始,清政府就扩大了对蜀的移民范围。

不同于洪武移民的偏于一隅(仅限于湖北西部一带),清朝移民入蜀的范围除了两湖地区,还包括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周边省份。但是湖北地区仍然是清朝四川移民的主要来源地,而其中仍然是麻城人占多数。

所以,“湖广填四川”是以湖北人为参与主体的数次四川移民运动的总称。

2.移民四川的广东人多为客家人。四川话其实属于北方方言体系,所以事实上从赣闽粤三地迁入四川的客家人很难与当地四川人沟通交流。由于与当地社会存在文化、语言隔阂,所以外省客家人自主形成了一个方言社会、一个文化孤岛。比如今天在普遍都说“湖广话”的四川中东部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客家方言区。例如成都就还有百万客家人。

3.由于广东人自发移民四川的较多,而且时间跨度大,所以没能形成方言社会。广东人主要是在清朝移民四川,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在这100年期间,由于人数规模较小,不得不与当地四川人共同生活交流,所以流传到蜀地的粤语,大概在第二代移民时期就被当地方言无情地同化了。

总之,由于历史、语言的各种原因,四川土著说粤语的应该不多了或者几乎没有。而“湖广话”却在当地强势地存活了下来,甚至有一统蜀地的趋势。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河南和山东只有巡抚,雍正为何专为田文镜设河南山东总督呢?

下一篇: 巴黎航展上的六代机,欧洲各大国为何紧密抱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