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汉武帝为啥后来对卫子夫那么狠心?

网友提问:

汉武帝为啥后来对卫子夫那么狠心?

优质回答:

卫子夫,西汉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她的名字叫什么,史书并无记载,子夫只是字,历史称之为孝武卫皇后(谥号思,所以也称之为孝武思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他是太史令司马迁唯一对之称赞的后妃,她的德行是汉朝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史都是有名的。从一个歌女,一跃成为执掌西汉汉武帝时期后位达38年之久,卫子夫在中国历代皇后中,她的评价相当高,有贤后之称!

卫子夫掌后位38年之久。她只不过是一个歌女,不过就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一个歌女,机缘巧合见到卫子夫,被她的才情和美貌吸引。一年后,在遣散名单中汉武帝看到卫子夫的名字,随后想起她来,而后一步步登上后位。她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为西汉,为汉武帝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死后尊享荣耀,陪葬茂陵。而卫子夫,如今,只剩下遗址,思后陵早已不见踪影。

回到主题,汉武帝为何后来对卫子夫那么狠心?不得不说到史称巫蛊之祸的事,说到这,我想说说为何江充的一面之词可以让很容易调查清楚的事最后却演变成卫后为尊自尽,戾太子刘据含恨自尽了?卫子夫在宫中受宠,使得外戚势力越来越强,逐渐与皇权分庭抗礼,卫青和霍去病乃汉武帝时期手握重兵且军事指挥才能卓越,为西汉汉武帝朝屡次立下战功,而这两人一人是弟弟一人是外甥。哪怕他们去世,卫后这边外戚的势力依然没减多少。比如卫后的姐姐的丈夫公孙贺位列三公,官居宰相,又比如卫青的儿子卫伉,都是在巫蛊之祸中被迫致死,这就是汉武帝为了防止太子势力过大而逐渐消除羽翼。本无可厚非,为了太子以后登基不受外戚摆布,这样做也可以这样理解。但晚年的汉武帝猜忌多疑,太子刘据又在奸人冤枉之下被迫起兵杀江充,最后却误以为造反,后自杀。汉武帝随之收回卫子夫的皇后绶印,卫子夫为自证清白,含恨自尽!

大致经过就如此,猜忌多疑,卫后外戚势力威胁过大,就是导致本该很简单的调查结果演变成血腥的冤案。巫蛊之祸的演变,不过只是后宫之间的一种心理上的一种发泄,虽然汉武帝朝严禁巫蛊,但把矛头直指太子时,汉武帝为何如此轻易的为之,就在于卫后在长达38年的皇后生涯里,与她有关的嫡系亲属不断涌入朝廷内部,产生了庞大的外戚势力,这也成了汉武帝晚年心头的一块病,也许汉武帝只是想减弱外戚势力,最后没成想逼迫之下太子被逼起兵,认识到错误后召见太子,可派出的人因担心被杀,诬告太子谋反。太子起兵,卫后默认还是叫太子起兵,不得而知。巫蛊之祸始于江充,而卫后和太子刘据决策失误导致火球越滚越大。卫后自尽后,被葬入乱坟岗,后汉宣帝继位,改建,称之为思后陵!

卫子夫,汉武帝时期最受宠爱的人,哪怕年老色衰,汉武帝从没想过废后而改立她人,哪怕宠爱如李夫人,勾弋夫人等等佳人,卫子夫的后位从未被动摇。不曾想,巫蛊之祸的诞生,导致卫后蒙冤自杀,死后也未能陪夫君左右,生而同寝死后同穴这样一个愿望都不能实现。她是幸福的,是汉武帝对她的爱让她登上一个女子所能登上的最高巅峰,让她得以在历史留下贤后的美名。但她也是不幸的,一生都恪守德行,一生都在做着皇后该做的事情,死后却不能享尊荣,陪同丈夫一同葬在茂陵。注:汉武帝时期,并无合葬,李夫人的墓在茂陵旁边,也就是陪葬。也许这与她们而言,等同于合葬吧!

也许,唯一能让她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刘询(刘病已)的即位,西汉最高统治者,还是到了卫子夫的这一脉上,虽然晚了几代。刘询的即位,史称汉宣帝,他为其恢复了名誉和地位,重新奉牌位入宗庙,称“孝武卫皇后”,与刘彻的宗位一起接受刘姓子孙的膜拜,同时置皇后陵园以皇后礼重新安葬。最值得一提的是汉宣帝为她追缢号“思”,卫子夫又被称为卫思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缢号的皇后!

最后补充一点:思后非废后。

因《汉书·外戚传》中李夫人篇中“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一句,所以有卫子夫自杀前已被废后的质疑。

持异见者认为,班固这句“卫思后废后四年”,是为下文霍光追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做铺垫。如果班固在上文中没写“卫思后废后”五字,那么承接下文的追尊行为则会名不正言不顺。而后来汉宣帝之所以能够追谥卫子夫曰“思”,正是由于她没有被废的缘故,因为废后是没有资格获得谥号的。

首先,《汉书·外戚传》卫皇后传记篇为“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可见,武帝之“策”的内容即为“收皇后玺绶”一项,而非“不可以承天命”、“罢退居某地”。这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收玺绶时卫子夫自杀,正式的废后诏书还未来得及下,废后程序终结;二是武帝只是暂时收回皇后实权,待太子起兵事尘埃落定后再做出是否废后的决断。

其次,根据班固在《汉书·外戚传》中的记述可知:《外戚传》中但凡被废的皇后均在个人篇幅内交代被废事宜,改称“废后”并以此结束。而卫子夫传记部分则从开始到结束,无论是自杀、追谥都未曾出现一个“废”字。全篇以“孝武卫皇后”开始,间以“子夫”、“卫后”、“皇后”,并以“思后”结束,不同于其它明确被废黜的皇后。

再者,《汉书》众皇帝《纪》中,废后大事皆有记载,俱言“皇后某氏废”,而卫皇后为“皇后自杀”。

最后,《汉书·武五子传》开篇:“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不仅将卫子夫依旧称为皇后,且将身为宗子的刘据置于汉昭帝刘弗陵之前。

卫子夫,虽以悲惨的方式结束一生。但依然赢得了后世的称赞!而她,一代贤后卫子夫!史称孝武卫皇后。

其他网友观点

汉家对谁不狠心?自从汉朝建立之初,这种刻薄寡恩的习惯就流传下来了。这可能是他刘家的传统。

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后,对他父亲说,看自己建的家业有多大。把天下看作自己的私产,为了这个家业有什么事干不出来呢?

于是建国之后,为了这个家业,先杀功臣,再杀异姓王,后要求非刘氏不王,再后来连吕后的外戚都杀了。

晁错因为建议削藩安刘氏,七国之乱一起便被灭族,李陵因为投降被灭族,戾太子刘据因为起兵自卫被杀满门。翻开汉史,到处都是血淋淋的。一言不合,便诛九族。在这样的朝代,皇帝哪管自己想得有多么荒谬,只管去做就是了。

卫子夫出身寒微,以色事人。虽有外戚立功匈奴,受宠贵为皇后。可在皇帝眼中,色衰爱弛是自然的事。外戚已经没了再建军功的能力,宫内又有年轻貌美的竞争对手,再加上小人离间捣鬼,武帝偏听偏信,大祸终于酿成,太子已死,皇后还能当吗?唯有以死明志。

有人说,这是汉武帝英明,为了防止外戚掌权。可把贤明的皇后和太子杀了就能阻止这一切吗?这只是汉武帝年老昏聩,骨肉相残罢了。

汉家对待所有的人,都冷酷无情。君哀卫子夫,何不见,还有钩弋夫人在后面。

其他网友观点

从汉武帝一生的经历来看,刘彻真可谓是一个风流皇帝。

刘彻是一个懂得享受,不拘一格的人。

宠幸身份卑微的卫子夫,启用她身为奴仆的弟弟卫青,都显示出汉武帝做事的魄力。

刘彻是敢于放权的人。

他一路将卫子夫扶上皇后宝座,也敢于给卫青兵权,让他领着大汉绝大多数的兵力和军备,出境作战。

他看着卫氏一族从奴仆扶摇直上,成为仅次于刘氏皇族的一支,这过程中,卫氏一族中有皇后、大将军、丞相等显赫人物。

但汉武帝之所以成为一代雄主,表明他不是个昏庸的人。

刘彻会放权,还会收权,他是一个权力的操控者,权力于他而言,收放自如。

卫青死后,卫氏一族的作用骤降,但是人生而贪恋权柄富贵。

已经到手的权势,卫氏一族怎会甘心交出来。

但是任由卫氏发展下去,必重演外戚专权的戏码。

何况恩威赏罚,空间有限,原来的不把位置让出来,新晋的有价值者如何得到封赏呢?

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刘彻是一个彻底的政治人物,找了个巫蛊案的由头,就一路打压卫氏,直至最后,卫子夫自尽而死。

刘彻不是个色迷心窍的人,后来,他快死时,还赐死钩戈夫人,也是为的大权不旁落,可见,女色并不能控制刘彻。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南斯拉夫上世纪解体,黑山为何2006年才独立?

下一篇: 为什么说古代对兵器的控制并不严格?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