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清水衙门的礼部尚书却是储相第一首选?

网友提问:

为什么清水衙门的礼部尚书却是储相第一首选?

优质回答:

礼部是古代的一个政府部门,礼部尚书是礼部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会餐饮、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官职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同时兼任外交、教育、文化部长。权力在尚书衙门中是最大的,为官的要求也是比较全面的,所以能够成为储相的首选梯队进入内阁。历史上有许多由礼部尚书晋升为宰相的人。

如“父子宰相”清代名相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人先后在朝为官七十多年,其二人先后都是由礼部尚书一步步荣升内阁大学士(宰相)高位的。

还有如元朝的留梦炎,先是 担任过礼部尚书,后又官拜翰林承旨,最后升至宰相。

在明朝内阁首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全国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首相,而内阁是当时朝廷的中枢机构,能够入阁是当时为官者的荣耀。而礼部尚书由于要求起点高,是全面性的学者型领导官员,自然是进入内阁的首选人物,如严嵩正是由礼部尚书进入内阁首辅的。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题主这事,咱的从这政府部门的六个衙门口说起,毕竟没个底,再怎么聊他没个依凭不是。

六部

六部的说法,吏、户、礼、兵、刑、工其实在周代的时候已经有了,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可不是盖的,这么早就已经给你分开了。

秦汉以前,您要是想做这六个部门的头,这身份可就是九卿了,这可是皇帝下边最有权势的九个人,地位不可谓不高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乐了:“这老梁不识数咋的啦?六部这是六个人,您这九卿不会也是六个人吧?”

六和九,俺能分的清,您听过三省六部吗?这不就是三加六等于九吗?

所以六部的上边还有三省不是,您这一加可不就是九卿吗?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这六个部门他划分的职能和后边所谓的三省六部,还是有点区别的。毕竟任何的制度在建立之初仅仅是个大体的框架,在实际使用中,还得进行修修补补对其进行完善,但总的来说变化不是很大。

在这里咱说明一句,历史上隋朝之前,对这三省六部的最高长官的名字都不一样,但职能都差不离,那么为了统一标准,说的明白,咱就用三省六部的说法说这事,大家伙别糊涂。

那么这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就这三大佬相当于宰相了。

那么六部又是咋分的呢?这六个人全部归拢到尚书省里边,全部归一个人管理。

瞅到这里估计大家伙会疑惑:“这家伙这六个人就已经了不得了,这一股脑归一个人管理,这尚书省是不是要牛掰到爆表呀!这就是宰相中的老大啊!真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啊!”

啊!如果按照一般的常识来说,确实是这么个理,但您要记住了,他们最上边还有个皇帝。

以上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他可拥有一票否决权,傻眼了吧!

尚书省这么大的体量,皇帝能没有危机感吗?其实门下省和中书省他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分化尚书省的权利,说的再直白一点,其他俩家的存在就是为了挤压尚书省的生存空间的。

所以尚书省压根就不是这三个人里的老大,他是排老末的,皇帝最不愿意倚重的就是这位,历史上这位那是被其他两位压着打的,典型斗地主里边那扣着瓜皮帽的地主老财。

其他倆位,不仅联合,还能随时召唤强力外援——皇帝,进行必要的加油助阵。所以尚书省大领导是最可怜的一位好不啦!

咋说呢?权利这玩意,向来就是个危险物品,是个人就喜欢搁里边跳,他还越跳越起劲,这跳着跳着,那圈养起来的野心按都按不住。

这不后来发展到最后,用来制约尚书省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他们也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了。

皇帝自己另起炉灶,另起锅,弄出一个类似于秘书部门的衙门口来处理政务。

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内阁制,就这里边的官,有时候是一个,最多的时候是七个,人数不等,这就得看皇帝本人的喜好了。

你都不知道就这内阁里边的官,最开始的时候撑死了也就正五品,和那三省六部动不动就是三品,二品的没法比。他们这帮人见了这三省六部的官,这都得低头哈腰的行礼才成。

毕竟你这内阁是皇帝感觉你不错,进行了特别的提拔,挨着皇帝近了一点而已。

所以从这里看的话,其实三省开头有一定的权限,而且挺大的,这不后来受到了皇帝的猜忌,这压根就成了个摆设,那就是说从古到今,真真有实权的一直都是六部。

那么后来皇帝想把权利进行分散,这就有了内阁,清朝的时候是所谓的军机处,虽然名都不一样,但说道根子上其实都一样。

那么这内阁虽然没有顶着宰相的字号,其实已经拥有了宰相的权利,咱可以叫他实权宰相。至于那三省长官,虽然顶着宰相的字,但压根就没权利,他们的权利都搁到了六部尚书的手里边了。

所以他这制度是这么个形式。

题主的问题是礼部是清水衙门,他还是宰相的第一人选,为嘛会这样呢?

有了上面的底,咱再聊这事就简单了。

话说礼部您可真真的看走眼了,这就不是啥清水衙门。咱先看看他的职责。

他管理礼仪,祭祀,宴请这三个职能听起来确实不咋地。但是后面三个可就了不得了,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

这三个当中别的不说,单单说着科举这就了不得,从隋朝开始,整个朝堂上的官,一大半这都是从科举里走出来的学子。

您瞅电视剧里边那些个当官的为嘛见到礼部尚书,袖子这么一拢,一脸严肃自称学生呢?

这帮人就是从人家手底下出来的。

所以人家的隐形的影响力很大的。

再有你别看那礼仪,祭祀,宴请这些个事似乎不咋地。但您要记住了咱大华夏是一个礼仪之邦,这方方面面的礼仪都融入了生活当中了,你没感觉是正常的,但皇帝是有感觉的。

您要当宰相,首先这德就不能亏,还得让大家伙服你,你光凭嘴上说这不成啊。这礼那里能看的最为全面,当然是您在这礼仪上边表现表现,让大家伙集中起来瞅瞅。

条条框框你这都得给人家画出道道来才成,那么经过礼仪,祭祀,以及宴请这些个事情的熏陶,这道德水准那是更上一个台阶啊!别人也看的清楚明白。

说啥话办啥事,您这就有根有源啦。

如果你能在礼部尚书这位置上呆三五年,在这一过程中没出现啥毛病,这基本上就得到了大家伙的认可。

所以礼部尚书这段时间,这就相当公示期,当然他这公示期有点长,他还不让你闲着,让大家伙从各个方面去考察你。

毕竟最开始的时候,宰相的位子那还是有实权的,这么大的权利落到一个品行不端的人手里边,皇帝不三思而行能成吗?

而且您也注意到了,这礼部尚书这位置和其他五个部门没有一点交差,唯一有那么一点打擦边球的就是吏部,毕竟大部分的官员都是从礼部的手上走过去的,但这任命官员的事又不归他管。

所以礼部尚书成为宰相的第一候选人,这就水到渠成了,当然明以后也没啥宰相不宰相的了。六部和内阁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对峙的局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网友观点

首页六部按排名是 吏、礼、兵、户、邢、工;也有说法是把兵部排第二,总之吏部是老大,掌管天下所有官员的升迁,吏部尚书号称大宰冢或者天官。在明代成化以前,内阁更多的是做皇帝秘书的工作,地位虽隆,但不至于碾压六部。但成化后,尤其弘治三阁老辅政,内阁威权日重,渐渐凌驾于六部之上,吏部尚书是唯一可以与内阁一较长短的九卿。可以翻一下之后内阁大学士的名单,几乎很少有从吏部尚书迁内阁阁臣的,本身吏部尚书与内阁阁臣地位相当(除开首辅),而且皇帝需要用吏部尚书来制衡内阁,假如这个大臣从吏部尚书迁内阁大学士,由于之前掌管吏部门生故吏遍布,那可以肯定这个人权势滔天、一呼百应,明代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内阁对皇帝是有制约的,这个大佬递上去的票拟不合皇帝心意只能留中不发了,皇帝不想给自己找个权臣,所以这是其一。

第二点是因为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处,阁臣的名单必须是从翰林院出来的才有资格,而翰林院走的是清贵路线,必须是殿试二甲排前的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才能进翰林院,并且翰林院是在礼部的编制里,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他们是不会去六部当官的,去六部当官被认为是俗务。他们大部分的进阶路线是在翰林院熬个十几二十年,中间有机会成为太子的老师,熬到翰林掌院或者翰林学士之后转迁礼部侍郎然后升迁礼部尚书,因为是帝师的缘故,所以很多在礼部侍郎的位置上就入阁了,大部分阁臣都是走的这个路线,因为阁臣需要廷推,明代是文官集团是最讲究规矩的。

综合以上两点礼部尚书是储相的第一首选。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公斤是近代物理学发展提出质量单位,而1公斤=2市斤,是巧合还是必然?

下一篇: 于成龙要杀赫里,他作为江宁大将军,正一品官员,为什么不调军队阻挡?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