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网友提问:

慕容复一心想兴复大燕,为什么不学治国理政带兵打仗,反而要成为一个江湖人士呢?

优质回答:

这个人物是金庸的败笔!

金庸于武侠小说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人无完人,即便是像金庸这样一个武侠大师也会犯错。

其中《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就是一个例子。众所周知,驱使这个人物向前推进的原动力就是他心中光复大燕国的目标。

以前少不更事的时候还觉得燕子坞(暗含大燕国)、参合山庄(暗示慕容垂参合坡惨败)这些个名字起得真好,金庸老爷子真是匠心独运啊!

不过,随着年岁渐长,粗读了几篇文史才发现慕容复这个人物的设定有点不靠谱!

为什么这么说呢?

慕容复是鲜卑慕容氏,祖祖辈辈一直念叨着想光复大燕国。

那咱们看看他口中的“大燕国”是那个朝代的事?那还是西晋末年五胡入侵的事了,慕容氏先后建立了前、后、南、西诸燕,最后一个被灭的南燕(刘裕灭之),时间是公元410年,那慕容复是那个时代的人呢?

根据小说可知,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小说中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都出场了。(特地查了一下百度,完颜阿骨打出生于公元1068年),为了让大家更具体点,说说一下当时北宋在位的皇帝,宋微宗的老爹宋神宗。

按照“南慕容北乔峰”的说法,乔峰和慕容复应该是同龄人(慕容复肯定比萧峰小),而萧峰和阿骨打年龄相仿,所以姑且算慕容复也是1068年生人吧。

你看看410年到1068年,中间隔了658年,658年什么概念,(看多了玄幻小说的同学估计会说眼睛一睁一闭就过去了!)

那就再具体点,看看这658年中间经历了什么,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分裂成东西魏,西魏被关陇集团宇文氏取代,建立北周;北周被杨坚取代,建立隋朝,隋平定陈朝,统一天下,然后同样出身关陇集团的李氏建立唐朝,开启了近300年的李氏天下;然后就是五代梁唐晋汉周,最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朝……

按二十年一代人算的话,都繁衍了三十多代人了!(古人结婚早,只能更多!)

这不是祖宗十九代,这是祖宗二十九代,甚至三十九代!

六七百年,一个后代想恢复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荣耀,这事听起来就很荒谬,就好比现在一个姓赵的小伙子告诉你,几百年前这天下姓赵,所以我要恢复祖先昔日的荣光。

何其可笑!

这个人物倾注了金庸老爷子对权力和民族的思考,可是不一定非要隔那么老远写前前前前朝的事,你可以写后唐李姓后人(人是沙陀族,也符合这个要求)

有人说犹太人亡国二百年还能复国,为什么慕容复不行?

这里面的原因太复杂了,只能简单说一下犹太人能复国是因为整个欧洲歧视犹太人,让犹太人客观上自动报团,从而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共同体。(到我大中华的犹太人就直接被同化了,壮哉,我中华文明!)

可慕容复不一样,可没人把他当异族看待,就像书里扫地神僧说的一样:“慕容老居士原来是鲜卑族人,居士文采风流,武功盖世。皆为当世不二的人选。老僧本以为居士侨居江南数代,沾到南朝的文流风采。”

可想而知,慕容氏不但在宋朝活了下来,而且在当地有一定的声望!

凭我大中华的同化能力六百年没有同化他?

至于慕容复为什么只醉心武学,那是因为这部小说是武侠小说,他若是去学治国理政,那岂不成了《雍正王朝》!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就不能承认慕容世家的人脑子里有炮呢?

按照天龙八部的说法,慕容家从慕容龙城发明“斗转星移”开始,慕容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江湖上名声相当不错的鲜卑族后裔。

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慕容家都有一个非常诡异的认识:

得江湖者得天下。

所以不管是慕容博还是慕容复,都想的是“等江湖人如何臣服我慕容家后,我振臂一呼!然后天下太平“。

其实哪有那么容易啊!

所以慕容博想的是:

骗少林说萧远山打算来少林偷秘籍……于是发生了雁门关事件。

按照慕容博的设想:只要我弄死了一个辽国高官,宋辽必有一战,然后我火中取栗……

结果萧远山官不够大,辽国忍了……。

而慕容复 想的是:

只要天下英雄都认我慕容复的牌子,我振臂一呼,大家集体响应。

结果在少林寺一战我们都看到了,江湖群雄就是一帮没立场的墙头草。

在聚贤庄看见乔峰受伤了,就去围殴乔峰。

看见乔峰一巴掌把慕容复打翻了,马上就嘲讽南慕容了。

说白了,是慕容家整体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

脑子里都有炮。

其他网友观点

燕国,在历史上一直是比较奇特的存在,这个国名受到了很多开国者的推崇。

最早的是周朝诸侯国叫燕,发展的也算不错,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最后燕国的太子丹还妄图刺杀秦始皇,也算是奇葩了,不过很快被教训做人,没多久燕国就灭亡了。这个燕国虽然只是诸多诸侯国之一,存在时间却格外长久,跟周朝一样,存在了有八百年,可以说极其长寿了。

在这以后过了五六百年,东晋五胡乱华时期,鲜卑人慕容氏建立了一个新的燕国,史称前燕,当时正是群魔乱舞的时代,朝代迭换厉害,随后又有西燕、后燕、南燕、北燕几个朝代,都是在慕容氏燕国基础上的国家,总共历史不过百年。

在随后的时代,又出现了不少燕国,有农民起义建立的王燕、高燕,有安禄山的伪燕,还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桀燕。这些燕国与慕容氏的燕国没有什么关系,却都起名为燕。如果说这些燕有什么共同特征,那就是地理位置了,基本上都在古代北方幽州一带。而那一带似乎格外产英雄,古代大文豪韩愈,苏轼等皆感慨过燕赵多悲歌豪杰之士。这也许就是这么多人都喜欢以燕来命名国名的原因吧。

而《天龙八部》里的大燕国,实际上就是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前前后后也不过就百年历史,而且多是分崩离析状态,从来就没有建立大一统国家。关键的关键是,这个大燕国距离慕容复已经有六百多年遥远的历史了,就算从他的祖先慕容龙城算起,那也是五百多年了。一个本来就不怎么强大的国家,经过历史的打磨几乎就没有多少存在感,偏偏有一个人因为自己姓氏或者是神经质发作的原因,就妄图建立一个国家,而且把这份意志延续给子孙后代,想想也是十分可笑了,这个人就是慕容龙城。

慕容龙城于建国立业一方面不擅长,但是个人实力十分强大。他因为自己姓氏的原因一心想建立恢复大燕国,那时候恰逢五代末期,天下大乱,慕容龙城武功卓绝,也趁乱发展了一股势力,当然这些人依附于他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雄才大略,纯粹是被他的个人武力值所折服。别的不说,慕容龙城武功盖世,自创绝技斗转星移是天下最上乘的武功绝学,他隐隐已经成为武林盟主。正在他如火如荼的准备利用自己号召力纠集天下群雄逐鹿中原时,赵匡胤在那边不声不响的黄袍加身,后来借助后周势力逐步一统天下。而慕容龙城这边,经常是这个好汉缺席,那个英雄身死,人员准备十分不足。在慕容龙城心里,一个英雄起码可以拉拢一个门派起事,但实际上江湖好汉对朝廷权力建功立业兴趣不大,就算有人参加也都是个人名义,不会拿整个家族或门派来支持。就这样,赵匡胤都得了天下,慕容龙城还没组织好人马。特别是到后来,慕容龙城听说赵匡胤皇位得来的经过,那真是羡慕嫉妒恨啊,他想这赵匡胤何德何能,如果自己当初去周柴荣那任职,自己现在岂不是已经变成了大燕国皇帝了。慕容龙城越想越不服气,越想越憋屈,早早就气死了,却给后代留下了祖训,就是光复大燕国。

慕容龙城虽然于治国毫无经验和才能,治家本领还是有的,除了祖训,他给家族还留下了一些东西。一个是乱世搜集来的金银财宝,足以让慕容家族成为当世一等一富豪家族,二是慕容龙城搜罗的各门各派武功和他自己的盖世神功,并把这个习惯发扬了下去,三是四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为了抬高身价,称为四大家臣。但是慕容龙城没有给自己家族提出正确而有指导意义的复国正确道路,而是延续了他在世时候组织江湖好汉造反的方式,他觉得自己命运不济遇上了赵匡胤这个异数,而他的后代未必如此倒霉。

正因为祖训如此,慕容复从小才开始勤学武功,而且慕容复从小被长辈教育,要以复国大任为己任。慕容复不知道出于哪方面的优越感和自卑感,除了武功,他对中原的文字十分反感,也不愿意读圣贤书,所以慕容复从小学的东西很多,但是如何做人如何成就霸业他并不了解,全凭祖训和自己的一点悟性参悟。这样的人物是没有那个觉悟去精研兵法和治国韬略的,因为这两样的基础是手里有大量的人马,慕容复唯一倚仗的不过是四大家臣,哪有那个觉悟去钻研国家大事呀,他能接触的也就只有学武了。

一边练武一边行走江湖,总算博取了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声。然而,他这个名声跟乔峰比,无论是个人实力还是帮派势力,都相差甚远,可以说只是个虚名。江湖上认同的慕容复身份就是他是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除此之外,再无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后来他这个身份还被段誉虚竹取代。

慕容复最大的问题,不是他自己资质或本性的问题,而是慕容复从小的教育有很大问题。他的老祖宗就稀里糊涂,不懂得如何建立一个政权,几辈传递下去,也没有诞生一个擅长此道的后人。慕容复就更可怜了,他老爹在他年幼的时候只会使奸计搞事情,以致吓得装死去了,慕容复可以说是有爹生没爹教,能成长成那个模样已经很不错了。

正因为从小缺乏正确的教导,而慕容复又是一个格外努力的人,他的家族条件也足以让他有努力的环境。但是没有正确的方向,越努力走的岔道就越多,所以慕容复整个性格就有很大问题,他只能走上坡路不能有挫折,一切顺风顺水慕容复还是一个青年才俊,一旦接连遭遇打击慕容复的心态就失衡了,从迷失方向到嫉贤妒能,从利欲熏心到冷酷无情,从丧尸自我到最后彻底的疯狂痴癫。慕容复也是可怜人哪。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努尔哈赤死后,为何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继承了汗位?

下一篇: 为何评估欧洲战斗机台风比阵风还好?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