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三国时期,蔡瑁投降曹操时荆州有25万兵力,为何没有反抗的呢?

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蔡瑁投降曹操时荆州有25万兵力,为何没有反抗的呢?

优质回答:

看历史要从大的宏观局势上看,从阶层矛盾来看。

三国表面上看是军阀争霸,底层逻辑却是“士族”与“寒族”之间的对立。士族和寒族最大的区别,就是出身不一样,掌握的社会资源也不一样。在“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里,袁绍是“士族”,曹操是“寒族”。结果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寒族势力就占了上风。

为什么士族多到可以形成一个阶层呢?这还得从汉朝的选官制度上找原因。汉朝施行的制度是“察举制”,每个正式官员都可以举荐人才。一个人被举荐之后,就会成为候补官员,在通过一些简单的考核之后就能参与政治。在当时,举荐标准主要是两个方面,才与德。如果一个人在才能和品德方面被认为达到了一定标准,就可以被举荐。

这个制度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偏差。最大的问题是,举荐的标准,它没法量化。怎样是有“才”,怎样是有“德”,全看推荐人怎么说。实际操作起来,只要被举荐的人没有什么明显的瑕疵,就都能留用。所以你看,这就从择优变成了取及格了。又因为没法量化,被推荐人的政治起点,很大程度上得看是谁举荐的。这样一来,人际关系就变得特别重要。

大部分拥有举荐权的人,都会举荐自己的亲朋故旧。而等到这些人进入政治,掌握举荐权之后。他们就又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回报当初举荐自己的人,让这些人的后代也可以进入官场。这就是当时官场的潜规则。当这种规则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就形成了很多掌握政治资源的家族,袁绍的袁氏和杨修的杨氏就是其中的代表。曹操的高级谋士荀彧,来自颍川荀氏;诸葛亮,来自琅琊诸葛氏;大都督陆逊,来自江东的陆氏。这就是士族的由来。在政治利益上,他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依赖,所以算是一个阶层。

士族是有政治资源的家族,那对应的寒族就是缺少政治资源的家族。比如曹操就是寒族出身。曹操是宦官的养孙,他们家只有父亲曹嵩当过“三公”之中的太尉。这样出身的人,在身份上不被士族接纳。比如,袁绍曾经骂曹操是“赘阉遗丑”,说他是宦官的后代。从这个角度看,“官渡之战”也是寒族与士族的决战。最终曹操胜出,这就造成了“士族屈服于寒族”的局面。

当时很多士族都依附于曹操。比如蔡瑁,依附于曹操并不是并不是他个人的意愿,而是整个士族阶层的意愿,用现在流行一句话,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景。

其他网友观点

这是曹操政治权谋高超的地方。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蔡瑁为啥不抵抗?这里面有内幕,有利益,有关系,有深层次考虑。

第一,蔡瑁和曹操是老友。老朋友会打仗吗?

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荆州地区名门望族。他是蔡讽之子,姑母嫁给太尉张温(朝廷高官),大姐嫁给黄承彦,二姐嫁给刘表。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刘表担任荆州刺史。当时江南地区政局不稳,盗贼横行,蔡瑁协助刘表剿匪,平定荆州。刘表先后委任蔡瑁做江夏、南郡、章陵等州郡太守,兼做刘表军师。

刘表病死后,蔡瑁、张允拥护刘琮(刘表次子)继位。

史载:曹操和蔡瑁很早就认识,老朋友。

后来曹操夺得荆州,去到襄阳,亲自去拜访蔡瑁。进入蔡瑁宅院后,直呼蔡瑁妻子名字,并说自己是蔡瑁的老友,以前还一齐去见过梁孟星。(根据史料翻译)

蔡瑁和曹操既然是老相识,老交情。荆州这一战,能打起来吗?

第二,利益驱动,抵抗无名也无力

曹操要夺取荆州,他和蔡瑁是老朋友,肯定先写信派人联系,劝说蔡瑁配合自己的行动,等到功成之后,封给蔡瑁更大的官,赏给更多好处!

蔡瑁收到曹操的劝降信,肯定心动!他也不敢不心动!

正因为是老相识,蔡瑁当然了解曹操是什么人,才学和能力如何,有几斤几两?

他知道,曹操打垮袁绍集团后,势力大增,手下文臣武将如林,雄兵十几万!

第三,抗命就是找死。

曹操不是以曹操个人名义出兵征伐的,他是“奉汉天子诏命”征讨四方的!刘表是汉朝封的镇南将军、荆州牧,如今汉朝皇帝委任曹操为统帅,起兵征讨荆州!这是名正言顺,荆州士绅百姓都知道,曹操统领的是朝廷大军,是代表皇帝的!他们从内心深处就不敢抵抗!再说,既然是朝廷大军,他们干嘛要抵抗呢?有很多人也许巴不得曹操打过来呢。

第四,蔡瑁能找出一条抵抗理由吗?

找不出。但是,按他的自私心理,他也不想投降!刘琮做荆州长官,好啊!一个小孩子懂啥,啥都不懂!啥都要蔡瑁指点迷津,教他如何做官,这对于蔡瑁来说,其实他才是幕后的荆州长官!蔡瑁有没想过拒绝曹操呢?肯定有的,只是想了两个月都找不出“抵抗的法子”!他没实力!

真实情形是:曹操收编了袁绍集团的部队后,有十几万正规军。荆州可以上阵作战的兵力顶多4万人(荆州军队有一半是水军,防备东吴孙权的,陆战能力差。还有刘琦带走一部分,至少两万人)。

这么一个兵力对比,蔡瑁就算想做“幕后荆州牧”也不行啊!他玩不动!

除非,蔡瑁能够联合刘琦刘备和孙权,一齐联手对付曹操!但是,孙权肯干吗?有一桩“杀父之仇”搁着呢!

第五,蔡瑁不可能拼命。

蔡瑁家族是荆州地区的名门望族,根深蒂固,他家的宅子建筑得富丽堂皇,仆人侍女有几百口,拥有田地肯定一万几千亩!

蔡瑁就是不做官,他也是大地主大绅士大富豪!

他犯得着去冒险打仗?跟朝廷大军打仗?跟老友曹操打仗?不可能的。

所以,蔡瑁接受朝廷号令(投降曹操)是唯一正确选择。

事实上,蔡瑁投降后,曹操对他不薄:升官,封侯。还让他做荆州水军主将。

史载:公元208年曹操夺荆州,蔡瑁与蒯越主事,胁迫刘琮投降曹操。蔡瑁随后归属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等职,封汉阳亭侯。

(注:正史三国志记载,曹操收编荆州军队后,总兵力没有83万,那是三国演义吹牛,曹操打赤壁大战时,手下兵力20万左右)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其他网友观点

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曹操代表的是国家政府,投降曹操,就算是正规军了。

第二,史料记载,曹操与蔡瑁是老相识,蔡瑁应该明白,自己的才智与曹操相比,差得太多了,真要打起来,自己必败无疑,干脆投降吧。

第三,所谓“兵随将令草随风”,代头大哥投降了,手下的小弟又有谁敢再去跟曹操抗衡呢!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宋朝有哪些冷知识?

下一篇: 秦汉时期北方草原上的匈奴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