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关羽被奉为“武圣”、“五虎上将之首”,是否言过其实呢?

网友提问:

关羽被奉为“武圣”、“五虎上将之首”,是否言过其实呢?

优质回答:

“五虎上将”之首是名符其实的,“武圣”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推崇关羽对主子的忠和义,而将关羽捧成“武圣”。唐朝时侯设定的武庙,武圣是姜子牙,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地位最高的军事人物,属于第二等,关羽只能和张飞,张辽,周瑜,吕蒙等平起平座,居第三等。而在民间,由于佛,道两教的广泛传播,到明朝时,关庙遍布全国,香火繁盛。从随唐到明朝的民间,关羽的形象更多类似于一个佛教,道教神灵。到了清朝,努尔哈赤熟读了《三国演义》后,把关羽当成他们的战争守护神来崇拜,顺治入关后,为了统治的需要,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至此,关羽正式获得了官方认可的“武圣”地位,不再仅仅限于民间崇拜。

其他网友观点

三国时期的关羽,其实是一个由著名的武将逐步被神话为“武圣”的典型的“造神运动”的产物。如果仅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关羽的“五虎上将之首”还算勉强,但作为“武圣”的关羽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关羽”了,就像“文圣”孔子一样。

就史书《三国志》当中的记载来讲,关羽的地位大约就是“蜀汉的著名将领”。这个人物,应该是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

关羽的优点总结起来其实也就两点,第一点就是“忠诚”,当然关羽的忠诚大约是只忠诚于刘备。他的宗旨就是“敬天,敬地,敬大哥”。第二点,就是“武艺高强”,温酒斩华雄扬名立万,然后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

其实,仔细看起来,和关羽有同样优点的人其实有很多,张飞就是一个,他和关羽一样也是“忠诚”,也是“武艺高强”。但是张飞就没有关羽的运气好。

和那些同样“忠诚”和“武艺高强”的人不同的是,关羽还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关羽挑灯夜读《春秋》”几乎是所有“关帝庙”里面的“标配”。

关羽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他的缺点也算是致命的:高傲,自负。

看不起人加上自以为是,让关羽一旦在“武功”之外和对手较量的时候,就占不了太大的上风,甚至被对手算计之后就“败走麦城”而万劫不复。

这些就是在宋朝之前的关羽形象。但是这个形象自宋朝开始,就被历朝历代不断的拔高,不断的赋予新的内涵,最终当“武圣”的偶像树立起来的时候,那个塑像已经不是关羽,而是借关羽的“光辉形象”而塑造“关帝”了。

关羽之所以最终被“成佛”,“封神”,“称帝”,最主要的原因,是关羽这个人物的基本面很好,所谓的基本面好有一下几个标志:

第一,关羽的“忠,义,勇”。对于君王“主公”刘备的忠诚无人能比,尤其是在被曹操俘虏后,不被各种利益所诱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的“忠诚之举”为统治阶级所称道。而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后对于“兄弟之义”的坚守,重承诺,守信义,又被文人士大夫集团乃至老百姓深为敬佩。关羽勇猛无比,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甚至是“刮骨疗毒”,都为包括江湖人士在内的“武将好汉”和普通百姓津津乐道,以为“神人”。

第二,关羽的形象很好,长得很有偶像感,“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绺长髯”,身体雄壮,加上又喜好读《春秋》,这让文人们也欢喜的紧。

第三,关羽是被当做一种“忠义”的化身一步一步的被抬得越来越高,这既是统治者的需要,也是老百姓的需要,统治者需要的是一个“忠”的偶像,老百姓需要的是一个“义”的偶像,所以,长得有“偶像感”的关羽就被“神化”。各取所需。

到了清代,关羽被封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达到了登峰造极。

其实,集忠、义、信、智、仁、勇于一身的关羽,蕴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出儒家的“春秋精义”,同时包含佛教和道家的教义所认同的“彪炳日月,浩气长存”的“华夏文化的魂”。

其他网友观点

关羽根本不配“武圣”,眼中无人,傲慢无礼,怎么把这种人抬到神坛。赵云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蔡瑁投降曹操时,荆州尚有25万精兵,为何轻易地就投降了?

下一篇: 《康熙王朝》李光地丁忧嫖妓背叛蓝齐格格,康熙为何还要重用他?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