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

网友提问:

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

优质回答:

刘邦的爹人称刘太公。作为中国第三个皇帝的亲爹,刘太公是挺尴尬的。

第一个尴尬,儿子是皇帝,刘太公却不是。

太公的妻子人称刘媪,前面和太公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有一天,刘媪在河边淘米,一阵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有人就看见一条龙盘在刘媪身上。刘媪回家后,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这些屁话都是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阿谀拍马的人胡说的,刘邦为了显摆也承认了。可这样一来,太公就尴尬了,明明是自己生的儿子,可儿子却说自己的爹另有其人,那到底太公算哪根葱?更有甚者,左邻右居街坊中的不肖之徒暗地里都说太公头顶绿油油的,太公还没地儿说理去。

第二个尴尬,太公对刘邦可是一直看不上的。

太公一家就是朴实勤劳的农民,就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本本分分过日子。四个儿子,老大刘伯、老二刘仲除了种地,三脚踢不出一个屁。太公带着老大、老二勤劳耕种,算是迈入了富农的行列,就省吃俭用的供老三刘季、老四刘交读书,满指望两个小的能出人头地,广大老刘家的门楣。

刘交也是老实孩子,读书读的真好,有学问。老三刘季,也就是刘邦可就不行了,简直就是个祸害。读书没见有多好,倒是交了一帮狐朋狗友,山南海北的到处乱逛,还曾经跑到离家几百里外的汴梁城,想要当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是什么人,那是天上的人,那里是泥腿子能攀上的?果然,只看到刘邦瞎折腾,没看到他有什么出息。钱糟蹋了不少,还净惹祸,官府动不动就来家抓人,老婆孩子爹娘老子都吃挂落吃牢饭。

太公气的对刘邦说:“你看看你二哥,老老实实种地,苦哈哈的挣下一份家业。你呢?二流子,穷的媳妇儿都说不上。”

刘太公是真的对这个游手好闲的刘季恨坏了。

第三个尴尬,刘邦的事业刘太公没少“出力”。

刘太公身体真好,儿子刘邦中年才开始创业,当爹的居然一直熬到儿子当上皇帝。刘邦创业也是一波三折,太公跟着也没少活受罪。

秦末还没有大乱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在芒砀山落草了。他倒是自由快活了,可苦了家里人。官府抓不住刘邦,就把他老婆孩子等抓起来,刘太公没少破费。

后来楚汉相争,项羽抓不住刘邦,就把刘太公、刘邦的老婆吕雉等都抓起来,威胁要活煮了刘太公,如果刘邦不投降的话。刘邦这个兔崽子居然对项羽说:“咱俩当初拜把子,既然是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要烹你爹,别忘了给我碗肉汤喝。”太公当时差点没吓死。我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你们这些天下英雄在我身上较什么劲那?

最后一个尴尬,就是当上“太上皇”了。

刘邦当上了皇帝,刘太公也从项羽那里出来了,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按理说可以过过清静日子了。

刘太公要求也不高,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小三儿当了皇帝,也有个样子了,每隔几天就来给爹磕个头,看望看望。太公过的也算舒心。

于是太公的管家就来说话了:“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却是人主,您老虽然是爹,却是个布衣老百姓。哪有人主给老百姓磕头的道理啊?”

太公听了就上了小心思,问管家该怎么办。管家说这么办这么办。

过了几天,刘邦又来看望爹了。刘邦的车还没停稳呢,就看到刘太公一身短打,抱着个扫把在门口迎接他。刘邦赶忙下车,过来要搀扶太公。太公抱着扫把,刘邦进一步,他退两步。刘邦心说,我爹今天是要跟我跳广场舞呢?问怎么回事?

太公说了:“人主怎么能给我这个平民客气呢?”

刘邦明白了,爹是给我要待遇呢!这好办。首任皇帝嬴政追封他爹叫太上皇,我爹活着就见到我这么有出息,我也封我爹当太上皇。

于是,刘太公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太上皇是太上皇,可不是太上皇帝。刘太公也只是解决了个待遇问题,实际权力可一点没有。

有一次刘邦大摆宴席,和群臣吃酒,太上皇也出席了。刘邦喝高了,对爹说:“以前你说我不如二哥会挣钱养家,你看看,我现在这份家业跟二哥比怎么样?”

老头儿老脸一红,刘邦大笑,群臣也大笑。群臣很多都是刘邦的乡亲发小,是太公的晚辈,太公看着他们光屁股长起来的。当着这么多人,刘邦让太公有点下不来台,尴尬了。

其他网友观点

大家都知道,皇帝乃九五之尊,天下之主。所有人(除了太上皇、皇太后)都要对皇帝行跪拜大礼。刘邦称帝的时候,他的父亲刘太公还在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父子之间的尴尬就不可避免,刘邦又是如何化解这种尴尬呢?

刘邦的父亲刘煓(刘太公),本是沛郡丰邑一农民,刘邦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后,这个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从小就不安于现状的儿子将来有一天会成为天下之主。倒是因为刘邦与项羽的“两雄相争”差点使他死于项羽之手。前205年,楚汉相争正处在白热化状态,汉军先是攻陷西楚都城彭城,项羽闻之大惊,乃调集十万大军反攻,汉军大败,来不及撤离的刘太公和儿媳吕稚一同被楚军俘虏沦为人质,项羽扬言要杀了他们,岂料刘邦淡定回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幸分我一杯羹。”(据《史记》)。项羽知后大怒想要杀了他们,幸在项伯的苦劝下刘太公及吕稚总算刀下留命死里逃生。

过了一段在楚营的囚禁生活后,楚军形势急转直下,双方决定以鸿沟为界,楚军送还刘太公及吕稚。刘太公死里逃生,不免对自己的儿子当初见死不救闷闷于怀。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打败实力最强劲的对手项羽后的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汉朝既立,刘太公的好日子自然也来了,刘邦长年马上征战,疏于孝道,现在天下一统,正可以好好孝顺刘太公了吧。

可是,刘邦是天下共主,万乘之躯,天下臣子莫不伏地再拜以尽臣礼。按常理,刘太公虽然是皇帝之生父,但毕竟汉朝是刘邦所立,刘太公虽然是刘邦的父亲,照理也要按臣子的身份对皇帝行礼。兴许是父子之间都疏忽了这个大礼仪,刘邦称帝后照制度五天朝见刘太公一次,行人子之礼,刘太公的管家知道这不合国制,乃直言不讳告诉他“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皇帝乃天下正主,太公虽皇帝之父,实为人臣,让皇帝拜见臣民,岂非颠倒秩序?”

刘太公听后颇以为然,刘邦再来府上拜见刘太公,太公就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知道父亲的意思后大为惊讶,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尊奉,乃改尊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就不会有人说闲话了。刘邦虽然是世之枭雄,但他也非常懂得“忠孝”之道,事父恭敬,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到刘太公府上问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拥篲迎门”的典故。刘太公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当过皇帝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为了父子之间的大礼仪问题,刘邦可颇费了不少心思。

其他网友观点

刘邦取得天下,做了皇帝以后,见他父亲,如何行跪拜之礼,还要避免场面尴尬,在当时确是一道难题。

刚开始的时候,刘邦每五天拜见父亲一次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每五天朝拜他父亲一次,相见的时候,行家里的父子相见礼节。

古代讲究三纲五常,父子相见的礼节,就是三纲五常中的“三纲”之一,“父为子纲”。即早起和晚睡前,都要给父母行礼请安。因为刘邦做了皇帝,政务繁忙,所以每5天去朝拜父亲一次。朝拜父亲的时候,见面要先磕头,然后起身问候父亲身体、饮食等。

如果在父亲那里吃饭,吃饭的时候,父亲没坐,刘邦是不能坐的,父亲没动筷,刘邦也不能动筷。还要注意父亲喜欢吃什么,就要把什么食物放到父亲跟前,关注父亲何时需要添饭、添汤等等。

刘邦离别的时候,还要向父亲磕头道别,还要嘱咐父亲注意身体、饮食,不可劳累。

刘邦父亲的家臣劝刘邦父亲,才不让刘邦行礼

因为刘邦是皇帝,而他的父亲是他的臣民,总这样去拜见父亲,外人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刘邦父亲的家臣,就劝刘邦的父亲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君王。如今高祖虽然是您的儿子,却是君主,您虽然是高祖的父亲,却是臣子。怎么能让君王拜见臣子呢!这样做,会使皇帝失去威严。”

意思其实就是说,让刘邦来拜见您,给您磕头,不是有损皇帝威严吗?

后来,刘邦父亲用扫帚迎接刘邦

后来,刘邦再去朝拜父亲的时候,他父亲就抱着一把扫帚,到门口去迎接,倒退着走。刘邦一见,大吃一惊,连忙下车搀扶他的父亲。

他父亲就说:“皇帝是万民之主,怎么能因为我,乱了天下的法度!”于是刘邦就尊他父亲为太上皇。

结语

刘邦尊他父亲为太上皇,那么再行父子相见之礼,就没什么尴尬的了。后世也是如此,皇帝的父亲被尊为太上皇,皇帝的母亲被尊为太后,这样就解决了皇帝朝拜父母行礼尴尬的问题。

万事孝为先,如果皇帝都不孝,如何让天下百姓孝敬父母呢!您说呢?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别人用你的身份证办信用卡,但银行说卡不是你办理的,要求你还钱,你会怎么办?

下一篇: 俄国和美国的联邦制有什么不同?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