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战机优势那么大,轻型战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优质回答:常言道:术业有专攻,战斗机的出现一直有着明确战场分工。
随着战斗机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飞机造价越来越高不可攀。
真正能设计生产制造装备重型战斗机也不过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几个“老大”。
大部分国家的空军“玩不起”重型机。
重型化,多用途带来的还有造价,使用费用,维护保养的高投入,一般国家还是承担不起!
中/轻型战斗机例如:F16、幻影2000,歼10,米格29“枭龙”包括印度的“光辉”战斗机仍然是一些国家空军的主力机型。
美国空军的“高低搭配”F18与F16就是处于军费开支和实际作战考虑的,不同的作战环境,使用不同型号的作战武器装备,也是战争经济学的组成办法。
中远程作战使用重型机,近距离低强度作战使用轻型机……
当今世界各国空军为了最大化发挥作战飞机的效率,一机多型,多用途,模块化武器吊舱广泛运用。
以中/轻型机“枭龙”系列为例,经过中国成飞和巴基斯坦空军的不断挖掘潜力,“枭龙”从原形机发展了不同用途系列型号飞机加油型,战斗教练型,歼击轰炸型等等!
重型机与轻型机,各有千秋,都不可或缺。也是战略战术和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其他网友观点的确,现代空战确实是更注重战斗机的超视距攻击能力,强调的就是在其上百公里外就能发现敌方目标并将其击落和就算陷入危险的近距离格斗也能依靠强悍的双发动能利于不败之地的绝对优势,这也往往是重型战斗机所具备的特点。
但在其现实的情况下,轻型战斗机依旧有着自己的特长与能力存在于现在的各国空军装备序列里,各国军事强国装备轻型战斗机的数量还不少。确实重型战斗机有着如此无与伦比的作战能力,每个国家的空军都想全部装备这种类型的战机,然而现实确是一架重型战斗机的单价成本与使用成本太贵了,在其国际军火市场上最便宜的苏-27系列战斗机也要将近5000万美金的单价,还不算上其高昂的使用费用。
因此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也未能实现这一愿望,(截止2017年)美空军中的重型战斗机数量的比例占到整体战斗机数量比例的62%,只是一半多一点。也正是如此,轻型战斗机凭借着(2000-300万美金)的绝对价格优势,在各国空军中作为重型战斗机的补充品被补充大量采购和装备。
其次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也得益于飞速发展的现代军事电子技术,以前笨重的大功率电子设备与器材,用现在的科技可以做的体积小巧且极易搭载,现在的轻型战斗机在换装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就可以搭载很多,也能像重型战斗机去执行一样的作战任务。特别是相控阵雷达的面世,大大提高了轻轻战斗机的看不远的致命缺陷,轻型战斗机在空战中也具备了一定的超视距空战的能力。
其他网友观点重型机虽然作战半径更大,载弹量更大,雷达更好。但是决定一个国家重型机和中型机搭配比例的最核心的,是作战环境下对战斗机作战半径的需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冷战时期的苏联和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冷战时期的苏联可以说是欧洲国家的梦魇,苏联的国防战略就是威慑西欧,防止欧美动手。为此,苏联航空兵的主战场就放在了西欧,苏联航空兵中仅在远东有少数重型战斗机/截击机服役,绝大多数战斗机都是中型机,部署在东欧。但是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无力维持起一支大规模的空军。俄罗斯空军的重型机与中型机的比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型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中型机,达到了2:1的比例。这是因为俄罗斯空军的规模远不比苏联空军,但是领土面积却并没有小多少,此时就需要战斗机有很大的作战半径,重型机自然就成了主力。
类似的还有中国。中国虽然疆域不及俄罗斯那么地广人稀,但是因为面对的主要威胁均来自东海南海,所以中国空军也倾向于作战半径大的飞机,J-11系列的数量比J-10系列更多就是个例证。
但是重型机绝对不是说任何时候都能替代中型机的。关于这点我们不妨看看美国人是如何评价F-22与F-35的:“一架F-22的空战能力相当于三架F-35,但是一架F-22并不能同时出现在三个地方。”
实际上这段话正好揭示了高低搭配的本质:在作战半径足够的情况下,数量较多的中型战斗机将是构成空军作战体系的主体。前线制空权的争夺往往是中型机干的事情。而重型机是指挥官实现战略目标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