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孔乙己怎么考都考不中秀才?是因为科举制度有弊端吗?

网友提问:

为什么孔乙己怎么考都考不中秀才?是因为科举制度有弊端吗?

优质回答:

读书科举是很难的。

就算最低的秀才也不是谁都能中的

明清时期,平均每两年有25000名秀才,算60年时间也不过75万秀才(实际估计只有50~60万左右秀才),而明清时期全国人口按2亿人计算的话,等于说:秀才是今天全国14亿人中混得比较好的前500万之一,这标准绝对应该是千万富豪(能拿出纯现金的)吧?

所以,自隋朝科举开创至1905年废黜,读书科举从来都是贵族世家的专利。

明清秀才可不是这样的:

就拿明清时期比较:学生5岁启蒙,全年休息不过5天,寒暑不论,刮风下雨也得去,然后开始认字,背四书五经,熟悉对仗诗词,学习本朝典章,最后才能学八股文。

参加县中童生考试,再参加县府院三级11场考试通过才能中秀才。

想一想,学生全脱产不说,还得读书20年(明清秀才平均年龄25岁)才可能有收益。这中间既不能给家庭产生效益,白养活20年,再支付生活费,拜师费,学杂费,交际费,交通住宿费和衣服这些开支,就是普通小地主家庭都很难支持几个孩子读书。还不要说,中途还需成家结亲的这些费用。

秀才都是地方头面人物:

寒门(小地主)从来难出贵子。

可别以为耕读传家是寒门。

耕读世家可同样是有底蕴的贵族,有土地财产不说,几辈人积累下来的人脉与科举经验极其丰富,不是一般人家可比的。

明清时期读过书的人怎么也有四五百万,可能中秀才的大约只五六十万,大多都是中途辍学为生计奔波,有些童生坚持到白头还在努力考秀才。而孔乙己这样的小户人家,考不中秀才绝对是大概率的事。

其他网友观点

肯定是平时不认真学习的结果。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妃子侍寝皇帝,洗完澡,为什么光着身子卷起来送给皇帝?

下一篇: 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被“赌”害得家破人亡的吗(听来的不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