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优劣?

网友提问: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优劣?

优质回答:

选官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夏商西周到清朝结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渐趋公正,客观。

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它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来选出了各级的政府官员。但因历史资料不足,夏商时期的世卿世禄制还未有充分资料显示。它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产生。

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废除了原先的世卿世禄制,而采用二十等爵制。改变了以血缘为依据的选官制度,采用军功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它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爵位的制度,改变了上层社会的结构,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军功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再试用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到了汉朝,采取了察举制和征辟制

(一)察举制是由下而上的推选官员,它以孝德为依据使得下层阶级更易进入国家机器当中。这样的选官制度使得一些世家大族掌握了人才选拔的权利,从而,在汉朝后期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

(二)征辟制则是由上而下的选拔官员,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如武帝即位之初,“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使得在此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的垄断局面。

从隋至清末时期,中国开始采取科举制。它将考试与选拔人才结合起来,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以考试为选拔的依据,使得下层人士有权利进去统治阶层,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同时也为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落后于世界。

但中国选官制度无论怎么发展,世家大族仍然对选官制度产生影响。

其他网友观点

先秦之前,是贵族世袭制,非贵族基本不能出仕,贵族分封的级别与职务基本对应。

秦代,主要是军功爵制,以军功(农民向政府缴纳粮食也是功劳)折算后授予爵位,职务因此晋升。

西汉,是第一个非贵族王朝。选拔官员途径修订很多,有推荐制、恩荫制、察举制,辅之以官学选才制。

东汉,世家崛起,察举征辟制成熟。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初步成形。但还不是主流,与推荐制、恩荫制度并行。

宋代之后,文武科举制基本成熟,是主流出仕途径。清代八旗子弟同样需要科举,不仅是正常科举,笔贴士考试也是科举变种。

整体来说,中国的选官制度以世袭、九品中正制(察举征辟是其前身)、科举的这么一条主线推进发展,与贵族和世家的消亡有相当显著的时间重合度。

同时,推荐与恩荫制度始终贯穿整个的古代社会,但均是在逐渐地弱化。这也与皇权的逐步强化基本同步。

具体来看,三大选官制度都有历史定位,当然有合理的存在理由,但也有阻碍社会进步的缺陷之处,乃至最终消亡。

最后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秦时代当然是贵族阶层占据政治资源;到世家时代显然就是士族凭经济与书籍垄断出仕途径;北宋之后经济技术发展,世家消亡,书籍摆脱皇族与世家的垄断而得到推广,官僚士大夫阶层因此迅速崛起,耕读才成为可能。

其他网友观点

世官制、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

从秦朝时期开始所有的爵制主要依据军功,官位世袭。一直到了西汉时期比世袭制度有所进步的是设立了察举制度,但是这种制度的操作方法有很多暗箱操作,比如地方长官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一旦地方长官的意志不坚定就会出现贿赂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的存在。

后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的是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是察举制度的演化版。官员一共被分为三六九等九个等级,这是中央部门或者是地方部门选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中央会派出比较公平公正的推荐人,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都有这些推荐官来决定。这个制度一直到了西晋时期逐渐完备,在南北朝时期衰落,隋朝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举制度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形成于隋朝完善于宋朝,宋朝时期已经不再给科举考试人员限制范围了,大量的平民百姓入仕,所以宋朝也被称为平民的社会。科举制度一共实行了一千七百多年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的时候废除。在这一千三百多年内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了无数栋梁之才,促进了社会各阶级的流动,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成为了统治者重要的统治手段。这种选官制度使得整个社会上形成了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封建官员以及百姓之间的循环链。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诸葛亮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北伐?

下一篇: 1948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中,以色列分得了57%的土地,这公平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