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科举考试状元榜眼探花和其他进士区别大吗?一般考中之后给几品官?

网友提问:

科举考试状元榜眼探花和其他进士区别大吗?一般考中之后给几品官?

优质回答:

古代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和其他进士还是有区别的。进士及第后,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其他进士挑选精英考试后可成为庶吉士。

一般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虽然官职不高,但属于皇帝身边人,提拔进步快,很有前途。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臣都出自翰林院,比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

其他进士一般会下放到基层单位做七品,八品诸如县令,县丞之类的县级官吏。

其他网友观点

科举创立于隋,发展于唐,成熟于宋,定型于明。就以唐明来说。

唐代科举并不限于进士。而且官员科举的主流是明经(秘书官员)、明法(法律官员)这两个途径。进士科非常严格,每科多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四五人甚至一个不中,能够中进士真是祖坟冒烟。正因为进士少,所以晋升速度非常快,通常初授予官八品(很多知县都只有八品)职务,不出20年就有机会入相,这才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当时人生成功标志就是,中进士第、娶五姓女。

明清科举定型。每科定额300人,进士分一甲二甲三甲,区别非常大。一甲前三名直接授予职务,状元是从六品翰林院修纂,榜眼探花是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三年后则会重授职务,一般都在翰林院继续磨砺。但是很不幸,明清时期的前三名都没什么官运,尚书总督是屈指可数,入阁为相更是绝少。

第4至第60名为二甲,61名之后为三甲。

无论二甲还是三甲都需参加庶吉士考试。庶吉士是明清进士的重要学习途径。庶吉士每次名额只二三十人,中者领从七品待遇入各部院学习三年,情商智商高、交际能力强的庶吉士不仅可以学习到中央政权的行政流程,还可能被尚书侍郎等看中而进入帮派,所以庶吉士有储相之称,更有非庶吉士不入阁的说法。

没有中选的二三甲进士由吏部统一分派,第一次职务都是从七品,如地方州府的判官或者布政使都事等,也就相当于市级法院副院长或者省长随从官。三年后几乎都是一样的晋升正七品。此后差距就会出现,三甲进士晋升慢,到老当上从四品知府都很难。二甲则要好些,就算背景不好但运气好点,能当到三品官,大约省级副省级。

中央政权属官情况不一样。

明清进士平均年龄35岁,以70岁寿命计有35年奋斗时间。明代规定六年一京察,清代三年一京察,就是对这期间的中央所有官员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优者外放(多晋升两级),合格者晋升一级,平者换岗,劣者淘汰。所以表现出众的中央官员就非常有优势,两次优秀评价就可从七品晋升过5品这道坎,相当于在地方辛苦20年时间,退休熬到2品大员甚至封疆大吏是完全可能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武状元比不过文状元?

下一篇: 代宗皇帝的皇后,在战乱中失踪,为何两代皇帝苦寻多年仍未找到?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