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包括,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你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吗?2、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你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 ,作者张亚妹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官方公众号。欢迎关注!我们将不定期分享儿童健康科普知识。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眼光是纯真的,视角是独特的,孩子的行为发育有其特点和规律且多样化。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我们家长要知他懂他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养育他。
那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及能力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
我们知道,出生后前3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心理行为也在不断发育成熟,表现在运动、语言的发展,感知觉和认知的发展,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如果缺乏对孩子心理发育的初步了解,家长会错误解读孩子的行为,把正常的认为不正常,把不正常地认为正常。
举例
一位家长由于2岁半的孩子学点数的问题到处询问。因为在孩子面前摆了4个苹果问孩子几个?孩子在父母面前1-2-3-4地数数,但是问几个,不能回答出来或答错。家长于是怀疑孩子有智力问题。
其实这是孩子还没有从具体形象发展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表现,在这个年龄段是正常的。
此次内容,我们主要来探讨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孩子长大成人前大致根据年龄分为五个阶段:0-1.5岁、1.5-3岁、3-6岁、6-12岁、12-18岁。当然年龄并不是非常准确的划分依据,只是大致的划分标准。
# 01婴儿期(0-1.5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第一个阶段。简单来讲,也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那0-1.5岁安全感怎么建立呢?有几个要点:
1陪伴
在0-1.5岁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尽量先放下工作,多陪伴和照顾孩子。
2情绪稳定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时候情绪状态一定要稳定,尽量保持开心的情绪状态,哪怕有什么不开心,都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了,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
3多接触
多对孩子进行温柔的触碰、抚摸、拥抱、亲吻等动作,这些亲昵的动作都是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 02 儿童期(1.5-3岁)
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1.5-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自己和其他人也是分离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会产生探索的需求。
这个阶段培养的重点是:
1不过度压抑,也不过度放任
关于度的原则在于:影响和代价不大的事情则尊重孩子,影响和代价较大的事情则坚持自己。比如孩子要玩什么玩具,让他自己决定,孩子要咬玩具,我们可以帮他擦干净,让他咬。但孩子要玩刀,就坚决收起来。
2适度放手,保持关注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一直依偎在父母身边,孩子会四处探索,这里看一看,那里摸一摸,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内心又是渴望父母保护的。
所以孩子爬出去探索的时候,遇到一些响动,或是感到兴奋,有可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寻求保护,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世界、父母三者的关系。所以最佳的状态是,一方面适度放手,允许孩子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地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关注,以便于在孩子需要时我们能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3培养基本技能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孩子和父母的界限越来越明确,孩子需要独自面对很多问题。而这个阶段中孩子是非常需要一些生活中常见且必要的基本技能的,不然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情况。
把这些技能教给孩子,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能获得更好的内心体验,这也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储备成功经验,形成积极力量。
# 03 学龄初期(3-6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最为关键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探究。
1.5-3岁是探索期,探索是为了认识事物的表象而进行的行为,而3-6岁的探究期则是为了深入地认识事物而进行的行为,探寻到事物究竟是什么。
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内在能力,都会逐渐在这个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孩子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勇气、挫折抵抗、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等等等。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显著的心理发展需求:人际交往。在幼儿园里,不论孩子是否愿意,他都需要主动或被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所以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帮助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1界限和规则
给自己和孩子设定相对明确的界限,界限内的尽量放手,界限外务必坚定。有界限也就必然会有规则,所以这个阶段也是规则发展的主要时期。
家长一定要明确规则、明确界限,什么事父母该管,什么事父母不该管,一定要明确。该管就坚定地管,比如晚上几点睡、习惯培养方面,这些要管我们就坚定地管,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说到做到的,孩子必须听且必须做到。
而不该管的,在代价可控的情况下,就应该放下自己的小心肝,大胆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今天穿哪件衣服、穿哪双鞋,是去公园玩还是去动物园等等,这些父母不该管的事情,尽量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尝试,失败受挫也没关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一定一定要避免过度保护,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剥夺孩子独立的权利,不要给孩子太多特殊待遇,不要凡事以孩子为中心等等。
2温和而坚定
温和对人,坚定对事。不管孩子怎么样,我们对待孩子时,情绪是温和的,哪怕有时候需要提高音量,我们内心都应该是平和的,而对待那些需要坚定的事情,我们的态度则应该是非常坚持和坚定的。
具体点说,在哪些地方应该如何温和而坚定呢?比如孩子哭闹着不想上学,我们温和地告诉孩子需要上学,然后坚定地要求孩子。如果孩子不干,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比如5分钟,温和地告诉孩子,5分钟后,我希望你能好好上学,如果做不到,妈妈会抱着你进学校哦。然后5分钟后,坚定地抱着孩子进学校就可以了。
不要怕孩子的哭闹,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在一旁陪伴着孩子就行,该要坚持的事情,依然坚持做。
3关注真实需求,塑造成功经验
很多情况下,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真实需求。我们需要挖掘真实需求,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塑造成功经验,贴上正面标签。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未知的事物表示退缩时,其实孩子内心是很想尝试挑战困难的。我们可以身体力行践行成功的经验,然后及时表扬她的勇敢和坚强,发挥正面标签的作用。
# 04 学龄期(6~12岁)
3-6岁是孩子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6-12岁是孩子能力凝固成型的阶段。因此3-6岁如果的确错过了,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握好。这是孩子调整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发展得相对比较完善了,很多能力近乎大人的水平。
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关键任务是能力。
培养的要点:
1平等尊重
孩子许多能力已经接近成人了,所以这个阶段我们越是想要控制孩子,孩子越是容易叛逆。在6-8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一些相对强制的方式进行教育,9-12岁几乎已经无法通过强制进行教育了,这时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都必须要进入到平等和尊重的状态当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权限和空间。
平等和尊重,不代表放任不管,如果家长认为不强制孩子,就是不管孩子、不教育孩子,那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定需要进行修正和调节。除了强制以外,还有许多方式,比如谈心、比如协商沟通、比如真实体验、比如情感互动等等。我们希望如何影响一个成人,就可以如何影响一个孩子。但不管如何,我们内心和孩子是处于平等状态的,内心对孩子是保持尊重的。
2刻意练习
这个阶段孩子很多习惯已经养成了,我们的教育很难再通过说几个道理和提醒孩子一两次来达到,这个阶段往往需要我们和孩子意识层面达成一致后,通过帮助孩子刻意练习,训练孩子的能力。刻意练习是这个阶段教育的核心方式。
3用心对待
很多家长都感觉自己对孩子是非常用心的,但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用心程度还非常不足。我们跟孩子说话时,往往都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要么带着强制、要么带着讽刺、要么带着忽视,孩子跟我们说话时,我们也经常心不在焉。用心对待的核心在于,我们是用心去理解孩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用心去对待孩子。
# 05 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
很多家长都知道了青春期教育的痛苦,甚至是谈青春期色变,但实际上青春期也并没有那么恐怖,所谓的青春叛逆期,不过是大家为了掩盖教育的不足而杜撰出来的概念。
青春期是青春期,叛逆期是叛逆期,两个时期并不一定等同,有些孩子3岁会叛逆,有些孩子7岁会叛逆,有些孩子13岁会叛逆,这个不取决于孩子的年龄,而取决于孩子自我意识和外界控制的博弈。
之所以青春期会显得更容易叛逆,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骨子里还带有控制孩子的思想,而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接受被控制了。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形成了真正的我。这个阶段会发展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生方向、内在动力、社会性、自我定位、世界观和价值观等。
1这个阶段培养的重点是:完全当大人对待
该给尊重给尊重、该给责任给责任、该给指导给指导、该给情感给情感、该给帮助给帮助,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该示弱还得要示弱。
2一定要避免管教,避免控制,避免好为人师,避免一切正常成年人不会喜欢的相处方式。
这个阶段培养的核心就是:责任、权限、利益的统一。完全放手,充分却又不唠叨地沟通谈心,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青春期最关键的教育点是亲子关系的处理,倡导亲密而又不越界的亲子关系。
我们了解了孩子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
才能更好地懂得孩子的行为
2、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一、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
2、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兴奋过程也比以前进一步增强。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相对增加。7岁儿童每天睡11个小时就足够了,这使儿童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
二、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一、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7岁的儿童。此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
2、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在不断增强,兴奋过程也比以前进一步增强。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相对增加。7岁儿童每天睡11个小时就足够了,这使儿童有更充足的时间参加游戏和学习实践活动。
二、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这时孩子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因此注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的识记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能运用一些识记方法,记忆的持久性也进一步发展,但精确性不足。
这时孩子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
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已很广阔,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好奇,爱问,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的概念都开始有一定的发展,想象力也进一步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确的教育下也发展起来。意志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这时孩子的情感富有易变性和冲动性、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能有意地控制情感,但也有一些不良情感如嫉妒、虚荣心等。孩子的个性初步形成,儿童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初步形成较稳定、较经常的心理特征。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
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本文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包括,学前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特征。这就是关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包括(你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