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喝茶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从茶叶被加工成茶饼、茶球、茶砖到现在也有1700多年了。
普洱茶的加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普洱茶的传统加工主要是由茶楼数制,而民间加工多为散茶,其工艺主要是通过杀青、揉捻干燥、筛选等几道工序。传统普洱茶的品种主要有圆茶,也叫团茶或人头茶,砖茶,紧压茶,沱茶和竹筒茶。
茶农到大山里的古茶园采摘茶叶,用铁锅将茶叶炒熟(杀青),然后轻轻揉捻,再杀青,放在簸箕或竹箅子上打开,才可以食用或出售。有时,他们把杀青后的绿茶揉成大小不一的茶球或放在竹筒里做成一筒筒的竹筒茶,有时又把它们压成一片片的茶砖。方法不同,但都是以散茶为主。
自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传统普洱茶是将上述好的茶叶,放入蒸笼中蒸制,使茶叶变软,然后放入布带中轻轻揉搓,再放入石磨模具中压制茶饼,再用人造脚在石磨上来回碾压、踩踏,所以经过多道工序制成。
传统普洱茶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竹笋叶包装,防潮,易散热,不易损坏。包装时,每七个圆茶饼用一管包裹,所以很多人称这种茶为普洱七饼茶。
在普洱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茶人和茶商巧妙地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发明生产了具有现代特色的普洱茶新品种,如棋牌茶、屏风茶、生肖茶、纪念茶等。这些新品种的普洱茶不仅外形美观,也是普洱茶收藏者的首选。
茶是思茅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生靠茶,祭祀要茶,朋友敬茶,礼物贵,嫁妆也是茶。可以说,他们每天都离不开茶。###
祭祀茶神和茶祖是生活在普洱茶区各族人民比较强烈的祭祀活动,已经流传多年。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每年春茶开采前,都要在茶林中选择一棵较老的茶树,祭拜茶树和茶神,以求茶叶丰收。从乾隆时期到民国末期,思茅的茶祖祭祀活动每年都在农历六月十九举行。神台上供奉着鲁豫和诸葛亮的雕像。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民众、茶商和制茶者前来祭祀。在雕像前,他们念着悼词,演奏着《洞经乐》,热闹非凡。
思茅少数民族有新婚夫妇吃糖茶的习俗。即新郎新娘要用糖茶敬老人、长辈、亲戚,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死者下葬时,参加葬礼的人要在口袋里放茶和米饭,以示邪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