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景谷县古树茶分布(景谷发现茶的祖先)

阿呆景谷彝族自治县普洱市,历史上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在茶叶的祖先、种植、加工、贸易、商业、茶馆、企业、标样、品牌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挖掘和推广。

景谷县古树茶分布(景谷发现茶的祖先)

第一,在景谷发现了茶的祖先。

木兰是被子植物的代表,茶树起源于第三纪的木兰阔叶树,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著名的狭叶木兰化石(新种)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于1978年正式描述并发表。它发现于普洱市景谷盆地的芒县和狭叶木兰(新种)化石中,时代为渐新世。它是第三纪晚渐新世植物群的遗迹,距今约3540万年,是以狭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植物群化石。随后,该剖面经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处在景谷芒线上复测,于1982年命名为“3号沟组”,地层厚度1592米以上,时代修正为早中新世。根据地质古生物学家的调查和考证,中国的木兰化石只有两种。一种是广玉兰(新种),仅产于云南景谷,为第三纪渐新世晚期。第二种是辛夷,产于云南七县,其中普洱市三县:景谷、景东、澜沧。广玉兰比广玉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约2500万年前。由于景谷芒县埋藏的最早的广玉兰化石的发现,云南西南部增加了古植物依据,以引证茶树的原始起源。据地质专家介绍,茶树是广玉兰通过辛夷进化的结果。木兰化石发现于景谷煤厂,景谷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区。

二、景谷茶的生长与种植

山谷中有野生茶树、栽培茶树和古茶区。据史料记载和调查,今正兴镇黄草坝村甘坝子山三处有野生茶林2000亩。中间有许多上百年的大茶树,有一棵树高20米,基干直径88厘米,宽16.5米,树龄400年左右。凤山镇光山沿线2300-2500米高的山上有1000亩野生茶树,与镇远田坝野生茶树接壤。景乡文山村大黑龙潭有1000亩野生茶林,茶树树干直径超过30厘米。景谷和凤山的茶叶产区就在山的两侧。井巷乡文东村大中山野生茶林500亩,益智乡大田村大路山野生茶林500亩。可以说,这些都与茶树的起源密切相关。

景谷有着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正兴镇黄草坝的董和种植“南宋茶”,最早是为了自己种植,后来逐渐作为商品出售。已经传了九代了。景美乐乡有百年大村,钟山乡有羊塔大白茶、马蒙茶山、龙塘茶山,景谷乡有苦竹山茶山、马路山茶山。民国时期景谷街每年卖茶叶100吨,民国26年(1937年)卖茶叶550吨。景谷茶区是以河流为中心的产区,是小黑河、景谷河、大村河、新村河、闻韶河流域上游的半山区或山区的产茶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景谷县设8区18乡,成为云南著名的茶区。1949年,全县茶园1.1万亩,采摘面积1.02万亩,茶叶128吨。

三、景谷茶的加工特点

民国以来,景谷茶加工全过程都是手工操作。茶农从茶树上采摘茶叶,先杀青,然后揉捻,再烘干成生茶。史料说:“晒青是普洱茶的一种。是农民采摘、油炸、揉搓、晒干而成的。”根据收获季节,茶叶可分为春茶、二水茶、谷茶、阳春茶四大类。经过初加工,各种粗茶都要经过人工采摘,去除老叶、粗茶、黄膜、茶梗、杂物,也就是市售的粗茶。绿茶干燥的手工加工方法一直使用到1952年。精制普洱茶早在清朝就有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景谷街人黎文翔创办制茶作坊,以优质晒青绿茶为原料,用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称谷物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毛恒、永昌祥抄成“碗形茶”,再运达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在昆明、昭通等地销售。茶叶代表作《沱江水,下关茶,高香,好滋味,好品质》的商业广告。于是茶卖得很好,被称为沱茶,后来在产地又被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起源地。“静观茶”,又叫“古庄茶”,是以景谷晒青绿茶为原料,在下关加工而成,故称“静观茶”,品质非常好。民国时期,景谷县有15家私人加工作坊,加工团茶(四两包、五两包)、小饼茶(二两包)、大饼茶(八两包)、方茶、茶膏等。有两种茶的配方:祝福,幸运,生日,和禧年的话和没有话。有字的优茶和无字的普通茶。一包五球茶,四块方茶,一桶十饼茶,一桶七饼茶,故称“七饼茶”。大码包装,竹篮内衬竹笋,分层包装,封件,分类入库出货。建国后,商务部确定景谷为边境茶叶产区。1959年,景谷县茶厂在县城建成,1960年初投产。心形宝颜牌紧压茶是由本县原料加工而成。六七十年代,景谷茶厂生产的“宝颜牌”紧压茶,我看到内飞飘是下关茶厂的,实际上是景谷茶厂生产的。我亲眼看到的,西藏独家出售。当时,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问了我的老朋友,茶厂的李师傅。他对我说:“藏民认得这个牌子的珍贵火焰。”他为我解开了这个谜。李师傅的儿子老师至今还保存着景谷县茶厂生产的心形紧压茶。1978年,景谷茶被省里定为政治任务。1967年后,景谷茶厂制作方形紧压茶生产“景谷茶砖”,年加工产量250吨,为下关茶厂提供原料150吨。1978年,县茶厂加工茶叶441吨,达到最高水平。1980年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出口茶叶品种,扩大国内茶叶加工量。从1960年到1990年,30年共加工边销茶7.497吨,年均加工250吨,居边销、内销、外销三大茶类之首。1979年,景谷县茶厂以5-10级晒青绿茶为原料制成普洱茶出口,1980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获得外贸部“出口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6年实现年加工能力212.3吨的好成绩。从1980年到1990年,共加工普洱茶1565吨,年均加工157吨。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省里制定的《云南绿茶收购标准样品》是景谷县茶厂制作的。以上我亲眼所见的景谷茶的加工特点,值得继承、发扬、发展。

第四,前景谷茶叶贸易

清代景谷的茶叶贸易是由政府官员经营的,茶商多为政府官员。“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与同治、威远(今景谷县)设友乐,镇远、恩乐设流官,争夺茶山利益。“这是《滇云历年传》年的记载,说明当时景谷的茶叶生产和销售都是由政府控制的。到了民国时期,景谷茶贸易有了很大发展,经贸规模扩大,商人增多。自民国元年(1912年)景谷区出现私人茶楼以来,景谷街成为景谷、景东、镇远三县的茶叶交易中心。每年春茶上市期间,都会举行“春茶会”,外商、商队云集,周边茶区有镇泰、汤芳、民乐、钟山等。据相关史料记载,民国9年(1920年)为县茶区,年产茶叶30万斤,运销滇西。在泾县,每到适宜的牛羊街时期,来自四山八路的茶叶就聚集在大街小巷,商家和农民自由交易。县内主要的茶叶市场有景谷街、龙塘街、罗蒙(民乐)街、海子街、宝木街和威远街。民国26年(1937年),仅景谷街一地,年卖茶叶就达11000多吨,营业额达22万银元。民国36年(1947年),景谷街年购销0.8千吨,春建茶收购价每吨200银元,最高价930斤,最低价每吨大米500斤,是茶叶价格最好的时期。茶商分两种:行商和坐商。行商包括川、昆、未夕、宣威、腾冲、下关、新平、普洱等地的商人,且多为季节性,坐商有丰厚的地方资本。民国时期,景谷晒青制成的“景观茶”销往省内外藏区,一些私人作坊加工团茶、饼茶、方茶,销往省内外。在过去,景谷茶的贸易在整个普洱茶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

动词(verb的缩写)历史上的景谷茶马古道

过去景谷在东、南、西、北四线都有马帮古道。即东线从景谷县经威远渡口、那阳坡、孟兵、小白庙垭口、暖里、橄榄树垭口、蒙乃、高桥、芒古、铁厂、西洒至普洱,设三个马站(一站30km)。然后取道边江、潼关、墨江、元江、吴恙、峨山、玉溪经磨黑东到昆明。全程15个马站,往返一个月。这叫“关马路”。从县城到磨黑,从县城经铁厂、宽洪、岔河、大风垭口、黄苏山到磨黑有四个马站。南线从县城到朱蒙,从朱蒙到思茅,从朱蒙到澜沧。从西线到临沧,从县城到孟佳和双江。北线从县城沿关马路经芒棱、芒峪、龙塘街、文联至景谷街,再经振泰操帝街、力威、文井至京东,再经南涧、邓氏美蓉、下关、中甸、德钦至西藏。滇西后路景谷茶运销国外,走东线和北线两条“关马路”。

不及物动词1949年后的茶叶企业

景谷县茶厂建于1959年,1960年初投产,主要加工边销紧压茶。当时拥有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筛分、风选、土燥、蒸茶、压茶等加工机械10余台,员工70余人。那是一家国有企业。1980年,随着市场的变化,加工业务范围扩大到三类:边境销售、出口销售和国内销售。1981年,茶厂原为县茶叶公司,加工业务独立核算。1986年深化改革,将核算与茶叶公司合并,成为收购、加工、经营的中型企业。1987年调整关系,在县经委领导下,承包经营

景谷县也有民营企业,如景谷白龙茶叶有限公司、景谷万润利茶叶有限公司、景谷大白茶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等。大白茶公司主要以云南大叶茶特有品种和阳塔大白茶为原料,开发大白茶贡品。

七。发展前景

景谷茶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发茶的始祖(景谷木兰化石)的原产地,可以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地位和知名度,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恢复清代景谷“谷茶”(月饼形团茶),以及30多年前生产的心形紧实茶、景谷砖茶,可以扩大在国内外的销售。近几年台湾省出版的《普洱壶艺》有景谷茶厂的“79景谷砖”照片图案,不少台湾省茶人对景谷茶砖的味道赞不绝口。建设景谷茶楼、茶楼有规格,与茶文化寻根、科研、旅游、贸易相结合,打响景谷“茶祖故里”品牌,走向国内外。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一杯浮生茶,一生浮生梦「浮生就像一杯茶」

下一篇: 痛风可以喝普洱茶不,有通风的人能喝滇红百合白塔茶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