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白茶都是以压饼的形式销售,销售人员往往会附上一张纸条:“白茶压饼是自古以来的制茶传统。这是遵循古法的好品,比散茶更值得拥有!”
白茶和白茶糕,哪个是传统工艺?还有为什么白茶糕这么受欢迎?白压饼的工艺会影响传统白茶的鲜度和保健效果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说说用白茶压饼的前世吧。
白压饼不是古代方法的继承,而是一种新工艺。
进入茶叶市场,当你选择购买一种白茶时,许多推销员会为你推荐白茶糕点。而他会告诉你,“用白茶压饼是一种沿袭自唐宋的古老工艺。你知道,那时候所有的茶都需要压饼。只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废团茶,兴散茶”,我们的传统茶饼压制工艺几乎失传了。好在在众多茶主的努力下,恢复了传统的白茶饼压制工艺,可以再次品尝唐宋时期的白茶了!”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有人说白茶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年有记载。白茶自然是唐宋时期的产物,但事实并非如此!宋徽宗(《大观茶论》)写道:“白茶是一种茶,不同于普通的茶。它的叶子很薄,在悬崖和森林之间,偶然形成。虽然不是人力造成的,但是只有四五户人家,但是只有一两株活的。芽不多,蒸烤特别难。一旦汤和火失传,就成了俗物。”可见宋代白茶是茶树的一个品种或品系,其制作方法是绿茶制作法。(转引自王振恒、王,《中国名茶志》)
据陈宗茂主编的《中国茶经》记载,清嘉庆初年(1796年),福鼎以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作银针、白毛。大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在福鼎县培育成功。自1985年以来,福鼎大白茶品种的强芽应作为原料,使白茶。也就是说,现在白茶的制作工艺只能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那么,为什么会有用白茶压饼的古老传统呢?纯粹为了营销,胡编乱造,混淆视听!
此外,根据白茶的定义分为散茶和白茶饼两种形式,白茶的制作可分为传统工艺和新工艺。传统工艺的要点是晒干、不炒、不揉和低温干燥。白茶新工艺主要是当地天气原因,采用室内萎凋,但室内萎凋湿度大,不能再低温干燥,只能高温干燥。至于压饼,我们知道制作压茶需要蒸汽的高温来软化茶叶,同时需要对茶叶进行压榨成型。也就是说白茶压饼,茶叶要经过高温和挤压,使细胞破碎(类似揉捻)。
与传统白茶相比,紧实的白茶汤颜色会更深,香气的鲜度明显不再,口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不禁怀疑,白茶糕是不是真的白茶。除了口味的变化,还有传统的白茶,也很在意它的保健效果。传统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虽然最早的压制白茶饼离现在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早期的白茶饼制作的很少,所以是否具有传统白茶的功效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白色压制茶饼是怎么来的?
小编编辑根据现有的资料和线索,只知道2000年以后,白茶企业跟随市场上的好普洱趋势,开始压饼。随着白茶产量和销量的增加,运输和储存问题逐渐凸显。茶叶在运输过程中散落容易破碎。好品级的白茶坏了,价格会大打折扣,损失不小。在这个时候
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与同等重量的散茶相比,饼茶的体积要小得多,尤其是更便于运输和储存,占用空间少,易于管理,自然更受市场欢迎。这就是白茶压饼风潮诞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经常在茶市和茶叶市场看到很多白茶(包括黄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类)被压制成紧压茶出售。
在茶城,如果想买白茶,销售人员一般会推荐白茶糕;在淘宝上,输入关键词“白茶”,超过一半的产品都是白茶糕。在对茶企的调查中,大部分白茶企业都是压制白茶,占所产白茶的70%。
也就是说,与散装白茶相比,压制成饼的白茶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实白茶是否压榨,直接是市场认可的问题。消费者会更认同压制白茶。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更方便收纳,礼品更有品质感。
白茶还是白茶糕?
看到前世的白茶压饼,问题来了:传统散茶好还是白茶压饼好?
首先,从技术上讲,压饼时,温度控制非常严格,而传统白茶原本就是一个没有高温干预的“不炒不揉,半烘半晒”的过程。但是一旦加入高温高压灭菌,口感和后期陈酿都有不确定性的变化。所以压制的白茶是不是白茶,还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其次,从口感上来说,也有人指出,压饼后的白茶口感更甜、更浓,却失去了传统白茶的清新爽口感。这项新技术的介入所带来的味觉变化是否值得推广,还有待商榷。
第三,文章开头已经说了,加入高温高压新技术制作的白茶饼,存放多年后还能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传统白茶功效吗?至少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看到这种现象,只能等待时间来验证。
最后,白茶压饼的明显优势是:储运方便,减少商家在物流上的损耗,消费者在送礼时有更好的品质感。所以消费者是否要因为这些优势而大力提倡白茶压饼,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