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陈年和滋味迷人,抗泡是普洱茶的另一大特色。无论生茶还是熟茶,经过反复冲泡,茶的汤色和滋味依然稳定持久,大家都会评价这款茶很耐泡。冲泡次数似乎是耐泡性的具体表现。
其实冲泡次数和耐泡性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耐泡性是每种茶叶客观具备的,不会因为获得的冲泡技术而改变;但冲泡次数会受到主观影响,会因茶叶的耐泡性、茶叶用量、冲泡方式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
首先看看有哪些客观因素与茶叶的耐泡性有关:
品种:云南大叶种天然耐泡(决定性因素:60%)
耐泡程度与茶叶含量直接相关。最科学的要看水浸出物的含量(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提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茶水提取物主要含有多酚、可溶性糖、水溶性果胶、咖啡因等重要成分,形成了茶的浓郁口感。云南大叶种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40%以上(蒙库大叶种可达46%以上),在酿造过程中可释放出许多水浸出物。所以云南大叶种制作的普洱茶与其他茶相比,可以说是天生抗泡。
原材料详情:树龄、季节、地点(决定性因素:20%)
同样的大叶原料水浸出物会相差几个百分点。这些原因主要是由原料的年代、季节、地点造成的。这是细分茶叶产品品质的重要参考。比如勐库茶区高山地区的老树春茶一般能达到47%以上的水浸出物,而同地段的夏茶浸出物会下降6、7个点,所以口感和耐泡性都不如春茶。
原料采摘:茶叶的老嫩度(决定因素:20%)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是从一芽二叶到一芽四叶。由于芽茎和叶茎所含物质的比例不同,这种采摘标准有利于茶叶更好的口感和后期茶叶更好的转化。如果芽太多或者老叶、老梗太多,都不是好事,会打破茶叶的口感平衡,影响茶叶的耐泡性。
一芽两叶采摘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概念:酝酿时代。冲泡次数与先天茶叶品质、制作工艺、冲泡等后天因素有关。
原料:品种、季节、地点、树龄、采摘(决定性因素:60%)
首先,影响冲泡次数的原料肯定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茶先天的耐泡性是不一样的。先天素质好的话,只要正常,气泡数量不会少于15个。先天素质差,技术再好也不能化腐朽为神奇。比如一个10泡的茶,到不了30泡。
后天因素,如工艺、酿造控制等。会造成同一款茶冲泡次数的一些波动,给耐泡性带来一些错觉。
揉捻:决定味道和香气的释放速度。(决定因素:20%)
茶叶在揉捻的过程中,通常会卷成抛条、中条、紧条三种。紧实的茶叶加工时,充分揉捻,茶叶细胞壁破碎,出味快,汤控制不好会减少气泡数量。中间条适度扭转,内容物缓慢释放;抛时长条轻扭,显出长流水的风格,给人一种抗泡沫的感觉。蒲进普洱茶的常规揉捻工艺采用中棒。
酿造方法:(决定因素:20%)
酿造方法是后期影响酿造数量的关键环节。茶的最终冲泡次数会受到茶的量、茶的形状(散茶或紧茶)、注水比例、送汤速度的影响。同样的茶,不同的冲泡方式,不同的浓度,冲泡的次数甚至可能有10泡之差,呈现出来的口感也会大相径庭。因此,当比较和品尝茶时,我们需要
冲泡次数是一种直观的基于数据的方式来解释一种茶的大致耐泡性和品质,但我们不能因为冲泡次数而妄下结论。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冲泡次数和实际耐泡性,切不可混淆。当然,耐泡只是茶叶品质的一个方面。品鉴时还要注意茶的香气、甜度、层次感、丰满度、韵味、耐泡性(持续性)等综合品质,细细品味每一款茶,才能达到完整的品鉴。
对于普洱茶的品鉴,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客观因素考虑进去,多一些耐心。毕竟知道实际品质才是我们品鉴的目的。普洱茶,细细品来,真的很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