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评价茶叶的角度来说,通常用五个字来表示滋味的强弱:“浓、厚、醇、谐、平”。
如果使用比例标度,“粗”表示强度最高,为100%,其次是“粗”,为80%,以此类推,酒精-60%,和声-40%,平坦度-20%。到了水平,会觉得像水一样平。
五个词相互搭配,产生一个中等水平的强烈强度描写,如:“强、壮、浓、醇、醇、谐、和、平”,它们之间的比例下降到5-10%。如果加上“上”、“前”等程度副词的使用,就形成了系统的味道描写体系。
普洱茶内容丰富,是一种强度很高的茶,大多从“浓”到“醇”。当然也有醇香的茶,可能分“醇香”或经年“醇香”。至于“平和”或“平淡”的茶,其味道已接近“无味”的程度。
“三厚”是我创造的一个新名词。希望用这个词,也就是“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达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特征,算是对传统评价术语的一个充实。
什么是“三厚”?
饮酒的艺术,从狭义上讲,是一门基于味觉体验的艺术,上升到“身体体验”(就像很多人说的打嗝——“胃反应”、“茶息”——全身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粹的精神体验,这不是我在这里要展开的。
五千年来,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艺术种类繁多,有相通、相似或可借鉴之处。在中国传统的书画领域,有一句名言叫“三距”。用“三距”法创作了多少代中国画和中国画家。
书画可以说是一种“视觉体验”,喝酒是一种味觉体验。两者有相似之处,我可以借鉴。
中国山水画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透视形式,其中“三远”是主要内容。
所谓“三距”,主要是指由于视点不同,景物处理和艺术效果的差异不同,景物的空间感、立体感乃至意境也不同。
宋代画家郭对公元《林泉高致-山水训》年的“三远”作了如下描述:
“有三座山:从山脚到山顶,高;从山前到山后,是深远的;从近山望到远山叫平原。高色明,远色重,平色亮暗。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模糊空灵。其字远,高者明,远者细分,平者钝。明不短,细碎不长,冲已不大,三远也”。( 《林泉高致集山水训》 )
郭把山水画的意境概括为三种类型,即高、远、平。
从山下到山顶,山峦清晰突兀,给人一种清明之感;
深远是从山前到山后,所以山叠,山重,山暗,给人很深的感觉;
远看,是从近山到远山,所以山暗而明,景物纤巧,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兴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