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普洱茶最好,是存储收藏以后更好喝的好,还是现在很好喝的普洱好,是熟茶好还是生茶好,是古树好还是名山头好,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今天的思考。
茶的品质,是由茶树品种与环境、天气、土壤、加工工艺决定的,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可以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初加工,再有就是通过良好存储的转化而完成。所以,普洱茶,不可以只看当前喝的情况定品质,还要感知存储后转化价值,才是完整的普洱茶品质。
当然,想要喝到一杯好普洱,后发酵【也称存储自然加工】虽然很重要,相信茶友都会用心对待。但我们用心存储的普洱茶,绝对不可以是那种现在很好喝,却因为存储,会变得口感与香气淡化的那种。而应该寻找那种通过存储发酵以后,苦与涩转化为浓浓的茶汁与香气,茶汤醇厚绵滑的,喝上一口,满嘴生津,回味无穷。
生态环境,看看这些有名气的好普洱,如果没有到过的,相信也有耳闻,路很走,除了茶就是树木。可以说,这些地方,都是当地最穷的地方,因为普洱茶的价值被人们发现,他们才得可过上幸福生活。但采茶还是辛苦的,那么大一棵树,需要爬上树采小芽。
上天给的机会,温差!!春天是云南最好季节,晴空万里,白天温度达到30多度,晚上风一吹,温度立即大幅度下降。而那些高山老寨,本就环境恶劣,晚上温度更低,而这些环境,更好为普洱茶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机会,茶树吸收营养,通过阳光产生光合作用,又因为温差,让茶叶直接固定住这香气。还有普洱茶是需要日晒的,持续晴朗天气,也给普洱加工提供良好环境。
茶树与土壤,普洱茶需要吸收土地的母汁,吸收得越多,茶叶的品质就会越高,当然也就会越好喝。所以,当茶树可以接触到新土壤,就可以吸收到源源不断的新物质,这也是名山头茶好喝的重要原因。
当理解这些,就知道哪些茶会品质高,而不用去茶山守茶,品质好的普洱,是可以用喝出来的,而不是喝那名气,喝山头。
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不同区域与土壤生长的茶树,品质相差不小。不同树龄与生长环境,茶的品质也 相差很大。
好的普洱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完美结合,不是所有的名山头的茶都是好茶,也不是所有的古树都是好茶,更不可能靠炒作就可以将茶的品质歪曲。一个有良好土壤与环境的山头,还需要有好茶树,而同样的茶树,生长在同一山头,茶叶品质也不会相同。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你细心观察,土壤并不是一个山头都一样的。
当然,茶汤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精髓所在,首先最能直接体现的就是回甘明显。甜味是一种人类本能喜欢的味感,它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我们对茶中的“甘甜”也会表现出好感。“甘醇”、“甘”、“回甘”这类词语总是用来表达高档的茶叶的品质。
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醣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茶中的包含了多醣与寡糖。茶中呈现甜味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蔗糖,还有在加工中形成的麦芽糖。在茶树上,这些醣类物质随着叶片的生长而增加,也就是适当成熟叶片里的醣类含量比嫩叶要高;在摊放过程中,许多单醣作为呼吸基质被消耗了。但双醣、寡糖、多醣可以水解为单醣,其含量又会增加;而在后续的高温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又会消耗掉一部分糖。这些醣类经过了复杂的经历,再被我们浸泡出来入口之后,才是我们可以品尝到的糖。所以成品茶中最后嫩度高的茶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海有时也会高于嫩度低的,但这个没有规律。
对于神秘的“回甘”,我们的古人就开始关注这种感觉,“望梅止渴”可以算做这一类体验。好的茶经常会带有“回甘”,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经常作为评判好茶的指标。实际体验中回甘与生津还经常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比较神秘的体验,但不可否认回甘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体验。相对入口立刻表现出来的甜味而言,这种“苦尽甘来”的后味更富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
对于“回甘”,目前也没有系统性深入的研究。
一说认为是这是口腔的一种错觉,即“对比效应”:
也就是苦尽甘来。茶汤中含有许多咖啡因、绿原酸、儿茶素等苦味成分。这些成分导致茶汤入口后,使我们感到苦味,但人的感官会自动调整以适应这种苦味。等到这些苦味物质入肚后,感官依然保留这种错觉,以致会产生一种甘甜的感觉。但这种说法有几点说不通:一、如果仅仅是一种对比效应,越苦的茶应该回甘更明显,但实际并非如此,许多茶我们仅仅感受到锐利的苦味,却感受不到一丝回甘;二、在好茶中,入口其苦涩感并不强烈,但是其回甘依然明显而持久。但我们也不能排斥这种感受的真实存在。如我们喝下苦味明显的茶汤之后,立刻喝一口白开水,会发现那白开水会变甜,这就是一种对比效应。也许这种错觉仅仅是造成回甘的一种因素。
一说认为是涩感转化的结果:
茶汤中的茶多酚引起口腔的涩感。但涩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茶多酚苦涩味化掉时,收敛性转化,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就呈现生津的感觉。
自己给好茶定个标准,带着心中目标,继续寻找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