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西效应是什么意思】,德西效应含义,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德西效应是什么意思2、你还在盲目奖励孩子?不懂德西效应,你将是孩子不爱学习的助推剂1、德西效应是什么意思
1、德西效应说白了与奖励有关:一般来说,奖励可以提高一个人积极性,可当他有兴趣时,你给它奖励,这会降低它的兴趣,从而影响其内在动机,久而久之会影响一个人的潜能。对此,在职场上和教育上都有应用。
2、首先是职场上:老板给员工奖励是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可当员工积极性很高,并想全力做成某事时,你时不时的给他一点奖励,这很可能让员工降低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结果就是事半功倍。
3、其次在教育上:老师鼓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当学生本身对学习感兴趣时,老师还去给学生奖励,这会使学生把奖励看出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转移,而只关注奖励本身。
关于德西效应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2、你还在盲目奖励孩子?不懂德西效应,你将是孩子不爱学习的助推剂
最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同事说她家孩子不喜欢学习,每天晚上回来都不爱写作业,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只要孩子在9点之前完成作业就奖励给他10元钱。你别说,这招还真管用,同事说她家宝宝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是一回家就自己写作业了。不过好景不长,同事刚给我夸完没两天,她家宝贝就不配合了,理由就是:今晚没给10块钱。
细问了同事才知道,那天她加班回去比较晚,也不知道孩子几点写完了作业,没有给他10元钱结果第二天他就不好好写作业了,甚至比以前的逆反情绪更重。
其实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在孩子身上发现类似的现象。孩子本不喜欢做一些事,但是家长一些奖励很快就改变了孩子的态度,让孩子表现的很积极,这看似改变了孩子的态度,却遗留了更多问题。
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们
"title":"高奖励会引起认知失调","content"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逆反情绪呢?奖励为什么反而起了反作用?
这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经典认知失调理论了,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和做事的态度其实是统一的,一旦有些行为或者态度不一致时,那就会出现认知失调。当出现这种失调的情况后,可能会出现心里紧张和不适感,这会促使个体去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者改变认知来寻求自身的平衡。
认知失调而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那孩子们不爱学习跟这个理论有什么关系呢?
费斯廷格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认知失调实验:要求参加实验的人缠一个小时毛线,在这个时间段内除了缠毛线什么都不做,缠完毛线后出门告诉其他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意思的实验。”
实验分两组,高奖励组的人缠完毛线会获得200块,低奖励组的人缠完毛线会获得10块,大家猜一猜,第二天哪种奖励的人会改变对缠毛线的态度?答案是低奖励组,这个答案是不是让很多人意外。
其实这就是因为奖励改变了大家都缠毛线的看法,高奖励组的人觉得缠毛线很无聊,却要告诉别人这件事很有趣,本来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之间产生了失调,但是收到了200元让他们心安理得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错,所以高奖励组的人依然觉得很无聊。但是低奖励组的人就不同,10块钱并不足以改变他们的态度,而为了寻求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平衡点,他们会转而改变态度。
这个道理应用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孩子身上一样成立,孩子本身不喜欢写作业,但又必须坚持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之间,出现了认知失调。这可能让孩子表现出一些不适情绪,但是家长许诺按时完成就给孩子10元钱,这个奖励的出现,平衡了孩子失调的感觉。孩子本身还是不喜欢写作业,长期以往孩子对写作业会更加厌烦,奖励才是孩子追求的目的。一旦孩子不需要这个奖励或者奖励不到位,那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给孩子物质奖励会带来负面效应
"title":"奖励触碰了德西效应","content"爱德华·德西等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外部激励,不仅不会帮助孩子形成内在动力,还会明显的削弱它!
德西曾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去解答一些有趣的实验难题。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学生一起答题,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孩子们被分为两组,一组孩子每答一道题就会得到1美元,而另一组孩子还是继续之前的状态,没有奖励。第三阶段,是自由休息时间,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答题或者不答题。
结果发现,没有奖励的孩子在第三阶段反而更愿意答题,也就是他们的兴趣并没有衰退,而奖励组的孩子兴趣却明显降低了很多,这说明奖励反而改变了孩子们的心态,影响了孩子们做题的兴趣。
而除了德西以外,很多的心理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Mark Lepper曾主持的学龄前儿童画画,这次孩子们被分为三组,第一组的孩子们被告知只要坚持画画6分钟就会得到漂亮的“好孩子奖励”卡片。而另外两组孩子并没有被告知有奖励,甚至没有奖励。实验后,评判人员发现第一组孩子们的画质量普遍低于后两组,几周后,第一组的孩子拿起画笔画画的频率相比第二组和第三组少了很多。
这些实验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当孩子本身对一件事有内在驱动力或者较深的兴趣时,如果给孩子期望的奖励,这种外部动机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孩子不再是为了兴趣而去做一件事,而是为了奖励,奖励的结果反而减少了孩子的内部动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家长发现,孩子本来好像还挺喜欢一件事,甚至原本没有那么厌烦,当家长不断鼓励或者奖励时,反而改变了孩子的态度,变得不再喜欢了。
一定奖励后孩子反而不再喜欢做一件事
"title":"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爱上学习?","content"想让孩子们真正的爱上一件事,重要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内在的动力。内在的动力和外在动力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是自发行为,如果是孩子自己喜欢这件事,这就是说明孩子有内在的动力,而如果是父母的奖励让孩子想要去完成这件事,那明显就是外在动力的影响。
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外部的激励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力,那有没有什么更高明的办法可以让孩子爱上一件事呢?德西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给与自主性”的方法,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通过主观能动性去带动孩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给与自主性”的方法究竟如何实施呢?
首先,坦然承认这件事可能很无聊,不被孩子喜欢,其次,与孩子一起讨论做这件事的长远影响,最后,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就拿孩子不喜欢写作业来说,父母可以试着这样与孩子沟通一下:“我知道每天晚上回来写作业让你很苦恼,但是写作业可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也可以让你更加博学,渐渐的你或许还会有更多新发现,而且快速写完作业后你还有可以一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除此以外,假如孩子不喜欢数学,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多玩一些数字游戏,孩子不喜欢写作业,家长也可以约束自己在这个时间多去做一些阅读、学习有关的事,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孩子,而不是想着当机立断就帮孩子建立起学习态度。俗话说的好,“欲速则不达”,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也不能图快,要重视长远性。
其实一旦孩子建立起了自主性,这种由内而发的动力会产生更强大的力量,孩子们也会逐渐去发现事物正向的一面,开始积极的面对那些曾经不感兴趣的事。
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性
当代动力理论的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认为,想让孩子自发的喜欢一件事,拥有自主性,需要满足三种心理需要。
1、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让孩子意识到不管这件事做的如何,都能够被接纳、被尊重、被爱。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否有归属感也决定了孩子对待问题的直接指向性,如果孩子不能在父母这里得到归属感,对待一件不喜欢的事更不容易与父母达成一致。
2、自主感
自主感是指让孩子感受到行为可以自己控制,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对这件事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利,并非完全被控制和安排。如果长期被逼迫去做一件事,就会破坏孩子自主感的建立,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
3、胜任感
胜任感是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我能,我可以,我一定可以做到”,这种由内而发的胜任感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更容易建立起做事的主观能动性。
当家长试着从这些方面去改善孩子的现状,建立起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孩子才会厚积薄发,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满足孩子的三种心理需要
"title":"小惊喜比大奖励更重要","content"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是提前期许的奖励。孩子去做这件事的动机,更倾向于取得的奖励,这会破坏孩子自主驱动力。但是小惊喜就不同,给孩子惊喜,并不会有什么负面作用,相反会对孩子有正向激励的作用。
比如说,如果你跟孩子许诺考试成绩如果有进步,就带孩子去游乐场。这种提前预知的奖励就没有孩子有进步后突然送给他一个小礼物来得更有意义。
虽然小惊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奖励的形式。但是因为这种奖励不固定,具有随意性,也没有任何的规律,更能够让孩子珍惜这种得来不易的收获,也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的体会到努力的重要性。孩子会用正向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付出,相比奖励来说,这对于孩子反而会更有正能量。
小惊喜对孩子更有意义
"title":"哪些情况小奖励也会破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content"当孩子对一件事有很强的内在驱动力和兴趣时,小奖励也会破坏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学家马克·兰博曾在1973年时,选择了一群3-5岁孩子做了如下研究:这些孩子都喜欢画画,把他们分为3组,第一组孩子只要拿起笔画画就会收到一条“干得棒”的缎带作为奖励,而第二组的孩子会在画画途中不定期收到奖励,还有一组孩子没有奖励,实验的最后发现没有奖励的孩子却是画画频率最高的。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当孩子对这件事有很强烈的爱好或者内部动力时,任何的奖励都会影响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孩子有这样的爱好或者动力,完全是天然的喜欢,只需要支持孩子,让孩子继续保持下去,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无需过多的奖励,当然这种奖励并不局限于物质奖励,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奖励,家长一句“你画的太有天赋了”,就很有可能真的摧毁了一个画画的天才。
有时候小奖励也会破坏孩子的自主性
所以家长朋友们,你还在用这些方式来奖励孩子吗?你是否了解孩子不愿意做事背后的原因,真正的帮孩子建立起兴趣呢?是否花更多精力的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呢?只要用对了方式才可以真正的让孩子从中受益,盲目的奖励虽然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有可能有更负面的影响,今天的知识你学到了吗?
本文关键词:德西效应是指什么,举例说明德西效应,什么是德西效应,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德西效应含义,德西效应负面影响。这就是关于《德西效应是什么意思,德西效应含义(你将是孩子不爱学习的助推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