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生 > 内容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关于【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想让娃更优秀,家长就要牢记“三不做”2、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

1、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想让娃更优秀,家长就要牢记“三不做”

大家好,我是艾米妈~

从孩子出生开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特定的事物感兴趣,会学东西特别快,并且会经历一个特别的模仿期。

当孩子到了模仿期后,他们学什么像什么,并且有些模仿是无意识的模仿,但是这些都是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的模仿父母和周围一些人好的行为和习惯,但是也会模仿一些不好的行为,更有孩子模仿别人后 ,会让别人感觉到尴尬。

邻居家女儿沐沐是一个两岁半的小姑娘,她就非常爱模仿,在小区玩时,她看到一个背有点驼的老奶奶,她就跟在那个老奶奶后面,学习老奶奶的样子,驼着背走路,并且走几步还学着老奶奶咳嗽几声。

这让沐沐的妈妈挺尴尬,然后把沐沐拉到一边,狠狠教训了沐沐一顿,并告诉她,模仿老奶奶这样走路是不礼貌对的行为。

其实, 沐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正处于儿童的“模仿敏感期”。

一、什么是儿童的“模仿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开始了模仿学习,他们不仅能复制接触到人的行为,而且会动脑子进行加工,创新。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之所以如此,模仿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孩子学习某一个行为或者动作时,当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后,孩子更可以快速地模仿,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

孩子的这种模仿,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通过模仿可以满足这种好奇心,并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

● 什么是儿童的“模仿敏感期”?

关于儿童的模仿敏感期,我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简单概括起来,儿童的模仿敏感期多发生在2-3岁,在这个年龄段的话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一切行为,男孩喜欢模仿爸爸,女孩喜欢模仿妈妈化妆等。

孩子之所以会选择模仿父母, 是因为模仿是他们快速学习的重要方式,除了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外,他们还会模仿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比自己年龄大的小朋友。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值得强调的是,孩子除了模仿周围人的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有趣的行为习惯外,还会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这种模仿是无意识的,但是如果家人不注意,不给孩子纠正,对孩子成长就会不利。

记得我家二宝在2岁多时,就超级爱模仿我,模仿我走路的样子 ,模仿我化妆的动作,只要看到我化妆,她总要把我化妆盒里的东西拿一遍,模仿我的样子一一 化妆。

因为了解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爱模仿的特征,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我都会满足她,并且耐心地等着她,当她心满意足模仿结束后,我才收拾起来。

二、面对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家长错误的做法

当孩子进入模仿敏感期后,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变得越来越有趣,并且童言童语也不去计较,这样会让孩子不能辨别对与错,对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朋友说,她女儿2岁左右时候就非常爱模仿,刚开始她还没有太在意,后来有一次她发现女儿和爸爸说话时,完全是自己的表情和语气。

那天,2岁多的女儿看到爸爸下班后,飞快地跑向爸爸,想让爸爸抱抱,但是当机灵的女儿跑到爸爸面前,爸爸刚抱住她时,她却一脸嫌弃地说:“又喝酒了,你看你,每天就知道喝喝喝,喝成这样,怎么还找得到家啊?”

当爸爸听到这句话后,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带着醉意抱着女儿不松手, 但是女儿孩子挣脱开爸爸,去看动画片去了。

而旁边的妈妈却非常得意,觉得女儿终于可以成为自己的传声筒,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给老公听了,这样也让老公知道,他喝酒后她和女儿都很嫌弃他。

像朋友这样的想法并不可取,孩子有的模仿并不值得提倡,比如有的孩子模仿老人咳嗽,有的孩子模仿残疾人的动作等,这些都不尊重人。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但是, 有不少家长反而觉得,那么小的孩子能模仿得惟妙惟肖,看着就很逗,很搞笑,是家人的开心果。

其实,这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默许和认可,会让他们更无法分辨对与错。

三、想让娃更优秀,家长要牢记“三不做”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爱学习,善于观察的表现,越是模仿得像,说明孩子观察得细致入微。

而孩子到了两三岁这个最爱模仿的年龄,也就是孩子处于“模仿敏感期”时,家人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会有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表情、动作、语言和行为。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和父母相处最多,耳濡目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娃更优秀,家长就要牢记“三不做”:

① 不做不良的行为举止

心细的家长会发现,如果家人生气时喜欢摔东西,当孩子心情不好,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也喜欢摔东西?

刚开始父母看到小小年纪一生气就摔东西,还挺生气,觉得这么小年纪脾气就这么坏,以后还怎么管教,于是就会对动手管教孩子。岂不知,孩子的这种行为正是学习父母的结果。

有的孩子喜欢说脏话,家长听到后会很惊讶,其实孩子之所以会爱说脏话,这些脏话都是从父母,以及经常接触到的人身上学习到的。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管教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而是要查找下根源,反思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不是欠妥当,是不是成了孩子学习的“坏榜样”。

② 不做不守信用,说话不算话的人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说到做到,要遵守约定”等,但是,作为家长,因为在身份上的绝对权威性,往往喜欢哄孩子,说过的事却忘了,不遵守承诺。

孩子看动画片时,我们会告诉孩子,看二十分钟要关上,但是孩子不听话,时间到了让他们关上电视时,孩子就会哭闹蛮不讲理。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反思下,自己之前是不是经常对孩子不能说到做到,比如说让孩子好好吃饭,给孩子买棒棒糖,比如让孩子做某件事,如果孩子同意,就用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哄骗孩子。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如果家长经常不能说到做到,那么孩子也会说话不算话,不遵守规定。

③ 不做不遵守规定的事

在过马路时,我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带着小孩子一起闯红绿灯,看到路上没有几辆车,就会带着孩子左看看右看看,然后闯红灯过去。

其实,真是多等那么十几秒,也不会耽误什么事,但是有的人就是习惯了闯红灯,似乎这样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岂不知,家长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规则意识减弱,他们以后也不会遵守交通规则,也会模仿大人闯红灯。

所以想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模仿敏感期”,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为孩子做好榜样。

结语

孩子出生后的0-6岁,都在模仿大人,而2-3岁时孩子进入“模仿敏感期”,这个年龄段他们最喜欢模仿父母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模仿能为他学习语言、社交带来很大的助力,但是因为孩子不会分辨,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也会模仿不良行为。

因此当孩子进入“模仿敏感期”时,家长一定要牢记上面提到的“三不做”,孩子才能越变越优秀。

你家孩子小时候爱模仿吗?

2、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

当家里老人有不良行为习惯……怎么办?

一位妈妈带儿子到超市购物。这位妈妈想买一点水果,叫小男孩在旁边抽一个透明塑料袋。接下来的一刻把妈妈看呆:

孩子一连抽了10多个透明塑料袋,他先把手上10多个透明塑料袋卷好,塞进自己宽大的裤袋,最后才抽了一个透明塑料袋,走到妈妈身边装水果。看到自己儿子做出的举动,这位妈妈内心很不是滋味。

孩子的奶奶平时也有这种一进超市便抽一大堆塑料袋的坏习惯,孩子一定是模仿了奶奶的行为……

这是最近一位妈妈的求助,她说家里的老人非常难以沟通,每次说几句就会不高兴。但孩子的坏模仿不是小事,如果养成习惯,一定会玷污孩子的品格,未来甚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父母要警惕什么样的模仿?

与孩子接触和生活的人,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两种模仿。

第1种:即时模仿

作为父母,我们不难看到,

当小婴儿躺在婴儿床上玩耍时,如果我们朝Ta吐舌头,Ta可能也会吐舌头;

当我们朝Ta微笑,Ta可能也会立即报以微笑;

稍大的孩子,看到路上驼背老太太走路,孩子可能会在一旁模仿驼背老太太走路慢吞吞的动作;

如果看到老太太跳广场舞,孩子还可能兴奋地把舞姿模仿得活灵活现……

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便是即时模仿,一看到便立即模仿。如果说,即时模仿的孩子,常常把我们逗笑;那么,延迟模仿的孩子,可能给我们带来恐惧,尤其是不良行为的延迟模仿。

第2种:延迟模仿

什么叫延迟模仿?即孩子看到后,不立即模仿出来,爸妈们也不知道孩子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但一段时间后,孩子身上会做出一些似曾相识的举动。

比如本文一开头的孩子模仿奶奶偷拿塑料袋;

又比如在平时吃饭时,孩子模仿姥姥把菜咬断,然后丢给旁人吃;

再比如,孩子会在趁人不注意时,模仿爷爷偷偷倒酒喝;

再再比如,孩子可能会模仿姥爷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挖鼻Shi……

这些行为,与其说是模仿,还不如说孩子已经将模仿来的行为,内化成自己的习惯和行为。

这方面,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有过专门的解释,他说,当孩子的心智逐渐发展,孩子会把他们平时模仿来的行为,内化而形成自己的心像。简言之,就是孩子身旁的人的行为,慢慢地会变成孩子自己的行为。

家庭中,孩子模仿老人的不良行为,如何破?

1、关系上的隔离?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环境熏陶,不惜三次搬家,一次又一次地与过往的关系隔离,希望孩子获得良好的模仿。

我们面对家庭中的不良模仿,举个例子,比如老人为了哄骗孩子吃饭,答应孩子吃完后就买玩具,结果没有一次兑现;

孩子可能便学会了撒谎,或许他偷糖后撒谎,说糖是玩具熊偷吃的……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与老人分开住,是一个直接断绝不良模仿的做法。

然而,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有这样的经济条件。

去年,有一位读者妈妈跟我说,她的儿子,因为身高长得快,5岁已经到了需要刷卡坐地铁的身高,但他模仿爷爷“逃票”。

每次进地铁时,孩子会故意四下看看有无工作人员,然后迅速地从闸门钻进去。第一次看到孩子的行为,妈妈感觉很“冒火”。当她跟丈夫商量,是否与老人分开住时,却被丈夫拒绝。

丈夫的理由很现实:一是经济问题,夫妻俩要上班,他们也请不起保姆照顾孩子;二是如果让孤独的老父亲自己住,他们会被戴上“不孝顺”的帽子……

2、心理上的隔离

有个名词,叫“烂苹果效应”,在一个篮子里,出现了一个烂苹果,有人不舍得把烂苹果扔掉,没多久,却惊讶地发现,整一篮子的苹果都坏掉了。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的行为习惯非常恶劣,孩子很可能会被带坏。

然而,有些家庭,从客观条件来说,不能杜绝这样的不良影响。因为即使行为不好,毕竟都是家人啊,尤其是老人,不能说分开住就能分开住。

除此之外,不少老人到了一定年纪,思想容易固着,难以沟通,不容改变。怎么办?那么就改变孩子的想法和认知,帮助孩子修正对事情的认识。

幼儿说在上面提及的故事,孩子模仿爷爷逃票,看看这位妈妈后来是怎么做的?用“模仿”反“模仿”。

话说有一天,一家三口玩司机与乘客的角色扮演游戏,爸爸扮演小天使。

小男孩扮演的士司机,妈妈扮演乘客,他们用玩具拼成一辆小的士,后面还加上一张椅子。

妈妈:“你好,坐车去小兔公园多少呀?”

小男孩:“10块。”

妈妈:“好嘞,上车了,开车吧!”

小男孩:“叮叮叮,小兔公园到了,乘客请下车!”

妈妈:“我要逃票啦,我不要交车费,拜拜!”妈妈“跳车”,假装摔断腿了。

这时“小天使”发话了:“坏乘客,为了惩罚你逃票,你的腿断了,永远也不能接上。除非你返还车票。”

妈妈:“哎呀,我再也不敢逃票了,我现在要还车费了。”

“由于你勇敢认错,现在你的腿伤消失了。”

……

角色扮演结束后,妈妈故意问:“我们这里,有谁曾经逃票没?小天使会惩罚坏乘客的。”

“妈妈……”孩子有些紧张,“我前天跟爷爷逃票了,天使会不会让我也断腿?”

“小天使很善良,会给犯错的小朋友改错的机会。要不妈妈陪你去把地铁票还掉吧?”

最后,这位妈妈带着儿子,把4次逃票的钱,在地铁服务站交还了。

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孩子不仅没再模仿爷爷逃票,还经常劝说爷爷不要当坏乘客。

温馨提示:这种做法,适合尚在玩过家家游戏年龄的孩子。当然还有其他的做法,原则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不良行为的错误。

在孩子的行为纠正上,父母除了帮助孩子改变错误认知,爸妈平时还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正面和积极的模仿环境,减少孩子与不良模仿对象的接触,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最终改变坏模仿,达到行为的塑造。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爸妈别忘记赞扬孩子。当然,孩子在家庭中的模仿,除了老人,父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模仿者,所以父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重视。

当一个篮子里出现了烂苹果,如果不能及时把烂苹果丢掉,那就把好苹果保护起来吧!虽然父母们需要付出更多,可是终有一天,孩子们会感谢您的!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

当家里老人有不良行为习惯……怎么办?

一位妈妈带儿子到超市购物。这位妈妈想买一点水果,叫小男孩在旁边抽一个透明塑料袋。接下来的一刻把妈妈看呆:

孩子一连抽了10多个透明塑料袋,他先把手上10多个透明塑料袋卷好,塞进自己宽大的裤袋,最后才抽了一个透明塑料袋,走到妈妈身边装水果。看到自己儿子做出的举动,这位妈妈内心很不是滋味。

孩子的奶奶平时也有这种一进超市便抽一大堆塑料袋的坏习惯,孩子一定是模仿了奶奶的行为……

这是最近一位妈妈的求助,她说家里的老人非常难以沟通,每次说几句就会不高兴。但孩子的坏模仿不是小事,如果养成习惯,一定会玷污孩子的品格,未来甚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父母要警惕什么样的模仿?

与孩子接触和生活的人,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两种模仿。

第1种:即时模仿

作为父母,我们不难看到,

当小婴儿躺在婴儿床上玩耍时,如果我们朝Ta吐舌头,Ta可能也会吐舌头;

当我们朝Ta微笑,Ta可能也会立即报以微笑;

稍大的孩子,看到路上驼背老太太走路,孩子可能会在一旁模仿驼背老太太走路慢吞吞的动作;

如果看到老太太跳广场舞,孩子还可能兴奋地把舞姿模仿得活灵活现……

孩子们的这些行为,便是即时模仿,一看到便立即模仿。如果说,即时模仿的孩子,常常把我们逗笑;那么,延迟模仿的孩子,可能给我们带来恐惧,尤其是不良行为的延迟模仿。

第2种:延迟模仿

什么叫延迟模仿?即孩子看到后,不立即模仿出来,爸妈们也不知道孩子受到了怎样的影响,但一段时间后,孩子身上会做出一些似曾相识的举动。

比如本文一开头的孩子模仿奶奶偷拿塑料袋;

又比如在平时吃饭时,孩子模仿姥姥把菜咬断,然后丢给旁人吃;

再比如,孩子会在趁人不注意时,模仿爷爷偷偷倒酒喝;

再再比如,孩子可能会模仿姥爷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挖鼻Shi……

这些行为,与其说是模仿,还不如说孩子已经将模仿来的行为,内化成自己的习惯和行为。

这方面,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有过专门的解释,他说,当孩子的心智逐渐发展,孩子会把他们平时模仿来的行为,内化而形成自己的心像。简言之,就是孩子身旁的人的行为,慢慢地会变成孩子自己的行为。

家庭中,孩子模仿老人的不良行为,如何破?

1、关系上的隔离?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环境熏陶,不惜三次搬家,一次又一次地与过往的关系隔离,希望孩子获得良好的模仿。

我们面对家庭中的不良模仿,举个例子,比如老人为了哄骗孩子吃饭,答应孩子吃完后就买玩具,结果没有一次兑现;

孩子可能便学会了撒谎,或许他偷糖后撒谎,说糖是玩具熊偷吃的……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与老人分开住,是一个直接断绝不良模仿的做法。

然而,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有这样的经济条件。

去年,有一位读者妈妈跟我说,她的儿子,因为身高长得快,5岁已经到了需要刷卡坐地铁的身高,但他模仿爷爷“逃票”。

每次进地铁时,孩子会故意四下看看有无工作人员,然后迅速地从闸门钻进去。第一次看到孩子的行为,妈妈感觉很“冒火”。当她跟丈夫商量,是否与老人分开住时,却被丈夫拒绝。

丈夫的理由很现实:一是经济问题,夫妻俩要上班,他们也请不起保姆照顾孩子;二是如果让孤独的老父亲自己住,他们会被戴上“不孝顺”的帽子……

2、心理上的隔离

有个名词,叫“烂苹果效应”,在一个篮子里,出现了一个烂苹果,有人不舍得把烂苹果扔掉,没多久,却惊讶地发现,整一篮子的苹果都坏掉了。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的行为习惯非常恶劣,孩子很可能会被带坏。

然而,有些家庭,从客观条件来说,不能杜绝这样的不良影响。因为即使行为不好,毕竟都是家人啊,尤其是老人,不能说分开住就能分开住。

除此之外,不少老人到了一定年纪,思想容易固着,难以沟通,不容改变。怎么办?那么就改变孩子的想法和认知,帮助孩子修正对事情的认识。

幼儿说在上面提及的故事,孩子模仿爷爷逃票,看看这位妈妈后来是怎么做的?用“模仿”反“模仿”。

话说有一天,一家三口玩司机与乘客的角色扮演游戏,爸爸扮演小天使。

小男孩扮演的士司机,妈妈扮演乘客,他们用玩具拼成一辆小的士,后面还加上一张椅子。

妈妈:“你好,坐车去小兔公园多少呀?”

小男孩:“10块。”

妈妈:“好嘞,上车了,开车吧!”

小男孩:“叮叮叮,小兔公园到了,乘客请下车!”

妈妈:“我要逃票啦,我不要交车费,拜拜!”妈妈“跳车”,假装摔断腿了。

这时“小天使”发话了:“坏乘客,为了惩罚你逃票,你的腿断了,永远也不能接上。除非你返还车票。”

妈妈:“哎呀,我再也不敢逃票了,我现在要还车费了。”

“由于你勇敢认错,现在你的腿伤消失了。”

……

角色扮演结束后,妈妈故意问:“我们这里,有谁曾经逃票没?小天使会惩罚坏乘客的。”

“妈妈……”孩子有些紧张,“我前天跟爷爷逃票了,天使会不会让我也断腿?”

“小天使很善良,会给犯错的小朋友改错的机会。要不妈妈陪你去把地铁票还掉吧?”

最后,这位妈妈带着儿子,把4次逃票的钱,在地铁服务站交还了。

后来,这位妈妈发现,孩子不仅没再模仿爷爷逃票,还经常劝说爷爷不要当坏乘客。

温馨提示:这种做法,适合尚在玩过家家游戏年龄的孩子。当然还有其他的做法,原则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不良行为的错误。

在孩子的行为纠正上,父母除了帮助孩子改变错误认知,爸妈平时还要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正面和积极的模仿环境,减少孩子与不良模仿对象的接触,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最终改变坏模仿,达到行为的塑造。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爸妈别忘记赞扬孩子。当然,孩子在家庭中的模仿,除了老人,父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模仿者,所以父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重视。

当一个篮子里出现了烂苹果,如果不能及时把烂苹果丢掉,那就把好苹果保护起来吧!虽然父母们需要付出更多,可是终有一天,孩子们会感谢您的!

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使宝宝。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却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你不喜欢的习惯。

可你知道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好坏,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虽然父母不是完人也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应该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尽力做最好的'自己。

看看下面的这些坏习惯各位父母有吗?

如果有的话,为了孩子做一些改变吧。

戳上面的绿色按钮就可以听啦~

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平常的,能理解的。

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

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令孩子精神高度紧张、不安,心理会产生恐惧感。

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如果有矛盾要把握度。

尽量不要让争吵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样也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

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

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挑食

曾经有位妈妈跟我说过:

我的孩子挑食特别厉害,都是因为我有一点挑食,从来都不吃青菜胡萝卜,只喜欢吃肉。

后来孩子就跟着我们学,也不喜欢吃青菜,孩子老生病,头发黄,个子都不长。

有些父母爱挑选那些他们认为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吃。

这种挑挑拣拣的做法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孩子自然就会趋向于那些所谓好的食品,而对所谓不好吃却又含丰富营养的食物,就少吃甚至不吃。

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谈论哪种食物不好吃或者自己不喜欢。

这会对孩子造成心理暗示,让孩子提前对这种食物产生反感,拒绝吃相应的食物。

另外,家长在吃饭时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应自己先吃得很香,再鼓励孩子自主进食。

不遵守交通规则

在过马路时,我们发现许多人都在毫无顾忌地闯红灯,这里面也不乏领着孩子的父母。

你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大人的言行?

其实恰恰相反,孩子从2岁起,就有了自主意识和判断力。

如果你时常闯红灯,在ta眼中就会认为,那是可以做的事,可能从小就养成闯红灯的坏习惯。

父母在带孩子过马路时,应该告诉孩子红绿黄灯的意义,以及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并且要以身作则,自己坚持不闯红灯,过马路一定走斑马线。

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在孩子面前只顾玩手机

经常会有朋友说,自己的孩子迷手机和电脑游戏不能自拔。

还有参加聚会的时候,家长为了叫孩子们安静,经常会看到孩子们一人一个手机在那玩游戏。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沉迷游戏呢?

家长们要反思自己了:

大人是不是成天抱着手机不放?只顾玩手机也不愿意跟孩子玩?不和孩子交流?

孩子慢慢的也会觉得手机一定很好玩,要不怎么爸爸妈妈们这么感兴趣!

家长们应放下手机,别让孩子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的绝望感!

多带孩子出去看一看、走一走,热爱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心情、活跃思维。

在孩子面前抱怨

父母的心态对孩子有影响,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孩子还小,他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父母的对生活的态度直接会影响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安全感和信任。

抱怨会让孩子过早的对社会产生了恐惧感,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对于以后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也会有影响。

对于家长来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因为您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言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没有什么过去不去的坎,积极的去面对,给孩子传递生活正能量!

本文关键词:孩子的模仿行为,孩子为什么模仿坏的行为,怎么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孩子爱模仿怎么办,孩子特别爱模仿别的孩子行为。这就是关于《孩子模仿了坏行为怎么办,小孩子的坏行为(孩子到了“模仿敏感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走路的正确姿势,正确的走路方式是怎样的(走路姿势也暗藏健康危机)

下一篇: 诺基亚lumia1000(诺基亚lumia及1000大概会买多少钱一部)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