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含梗量的历史渊源
对于习惯喝绿茶,尤其是名优茶的茶友来说,茶梗的存在是不受待见的,会被理解为茶叶品质差的标志。在普洱茶感官评价的标准中,二级普洱茶会含有少量的嫩茎,而四级、六级、八级普洱茶的茎含量依次增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历史上主要销往东南亚、西藏、新疆等地区的普洱茶,对采摘原料要求不高,一般为一芽三叶或四叶,并含有一定量的茶梗和粗老叶。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茶梗的存在,普洱茶在后期储存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茶秆的物质基础
茶梗对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影响与其所含物质密切相关。据相关研究表明,茶梗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质素、纤维素和一定量的茶氨酸,这些都是水溶性物质,易溶于水,因而成为茶汤的有效成分。
此外,茶梗中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物质,对普洱茶的后期储存有积极影响。虽然茶梗因为木质化程度高,容易给人利用价值低的印象,但显然不是这样。
茶梗对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影响
普洱茶陈化后期,茶叶中的多酚、多糖和茶氨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的多酚类物质逐渐氧化降解,使茶叶更加温和,茶氨酸等清新爽口的物质会逐渐减少。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茶梗中所含的茶多糖和茶氨酸会被逐渐消耗,氧化降解后的多酚类物质会重新构成普洱茶的风味特征。茶梗的存在使得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变化更加丰富,特征更加明显。
除了历史因素,茶梗对普洱茶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茶梗中所含的物质为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提供了充足的可消耗材料。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老茶,充分说明茶梗的存在,对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是有积极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