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和民国政府有什么不同?
优质回答:国民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区别和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所指的含义上来看:
国民政府是政府机构的总称,亦既政权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形态的统称;通俗来说,国民政府特指行使统治权的中枢(中央)各机关各部门。
民国政府的内涵和外延则更广,不仅指中枢(中央)机构和部门,还包括各省地县乡等所有地方政府机构和部门;另外,民国政府亦具有“普天之下,莫非民国之天下”的意义。
二、从历史演变上的区别来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国民政府特指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府,先后有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以及最后的南京国民政府——统一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政府或叫中华民国政府。
此前,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而诞生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后迁都北京,成了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等主导的中华民国政府——也叫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
这样,在1924年至1928年的四年间,中国南北同时并存过两个大有区别的民国政府,直到1928年6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进入北京,诞生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政府或叫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北京政府),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最后的补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它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1年1O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它向世界表明,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永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败退到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实际上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华民国政府了,它已从法理和政治两个层面“消亡”。
其他网友观点这个问题本人科普多次,再说一次:国民政府和民国政府有同有不同。
不同:民国政府不仅包括国民政府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革命党以逼迫清帝退位为条件,将大总统之位让于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从此,北京政府成为民国中央政府,但是由于一直是北洋军阀控制,因此北京政府又被称为北洋政府,但是这里确实是1912年到1928年之间国际承认的中国中央政府。
但是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始终未能实现全国统一,一方面是军阀混战,一方面是南方革命党始终没有放弃反对袁世凯独裁、恢复帝制和其他北洋军人的“统一”意图。
北洋时期的民国政府国旗是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
有同:国民政府也是民国政府前面说道,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包括后来的国民党始终没有放弃反对北洋政府,一直以广东为根据地。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为国民政府主席。1926年到1928年,国民政府两期北伐,击溃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部队,把奉系军阀势力赶出了北京,1928年6月,北洋政府最后一位掌门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同年12月,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东北保安司令)宣布东北易帜,由五色旗换为青天白日旗,表示服从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次特殊的“改朝换代”,因为没有改国号,国家还是叫中华民国,还是以民国纪年,因此这时候代表民国政府的,就是国民政府,所以说,国民政府也是民国政府。只不过是1928年到1949年之间的代表民国的政府。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是南京国民政府,早已不是广州国民政府,期间的演变又太多了,需要另外写一篇了。
其他网友观点民国政府:是指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10月1日间建立的政府名称,一般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或历史时期,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从时期划分可知,国民政府时期包含于民国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是指南方革命党亦可称国民党,1925年7月1日开始在广东建立国民政府起,至1949年国民党逃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建立的政府。狭义而言,即按政府性质来说,1928年12月29日,北伐战争结束、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建立的政府即算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政府,1925年7月至1928年,革命党在南方建立的政权应归为地方割据政权。国民政府分三个时期,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和宪政时期。顾名思义,军政时期就是军政府,军人执政。训政是指国民党以党代政的反动独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