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李自成,明朝会不会灭亡?
优质回答:明朝的灭亡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小冰河的天灾,内部的农民起义,外部的满清入侵等等。
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末的党争耗尽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丝力量。
谈及明末的党争就不等不提到矛盾最为严重的两个党派,一个是以宦官为首的阉党,另一个则是以文官为首的东林党。
阉党的兴起按道理明朝是不会有阉党的出现的,因为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为了防止宦官专权而令"寺人不过侍奉洒扫,不许干与政事"。虽然明初朝廷就制定了太监不得干政的规矩,但是后世皇帝却不引以为戒,屡次违反朱元璋制定的祖制。
第一个破坏朱元璋规定太监不能干预朝政的皇帝,就是那一个当过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亲政后,十分宠幸太监王振。甚至在王振的鼓动之下还御驾亲征攻打瓦剌,可惜的是也正是在王振的瞎指挥之下,最终朱祁镇战败被俘。
在朱祁镇之后,还有出现了宪宗朝宦官汪直、武宗朝宦官刘瑾、熹宗朝宦官魏忠贤等,都曾干预朝政、打击士人官僚。
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宦官干政,让后宫的太监势力日渐强盛,最终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阉党团队。
东林党的兴起阉党势力的强大,必定触犯了文官集团的利益。最初文官集团只是小规模的反抗,并没有形成党派的势力。
到了万历年间,一个人的出现让文官集团第一次组成一个大规模的党派。这个人就是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其实最初顾宪成组建东林党并不是为了与阉党争斗,相反此时的顾宪成斗争的对象还是同为文官集团的内阁首辅。
顾宪成本身是在吏部工作,当时张居正倒台后,朝廷意识到了内阁势力过于强大,欲分散内阁的势力。这时候朝廷其他的六个部门便开始了与内阁争权夺利,其中以顾宪成为首的吏部更是首当其冲。
最终在这一次党争中,顾宪成脱颖而出,不仅成为了吏部的掌舵人,还扳倒了内阁首辅王锡爵。
王锡爵退出朝堂之后,万历命令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等人违背皇帝的意思,几次提名的人,都是万历所厌恶的。最后忍无可忍的万历皇帝将顾宪成贬官回乡。
回乡之后的顾宪成,并没有因为官场的失利而沉沦。
相反他开拓出一种新的途径,那就是以讲学为名,广交朋友,四处活动。随着活动量的增加,顾宪成感到有必要建造一个固定的场所,将分散的讲学活动变成一个有协调组织的统一活动,从而增强社会影响力。
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东林书院,并与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八人发起东林大会。自此东林党最终成立了,在往后的二三十年里,成为了左右大明王朝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势力。
两大党派的争执到了明熹宗时期,因为扶持熹宗即位有功,东林党第一次摆脱了"在野党"的身份。此时如日中天的东林党,打击了大量与他们作对的文官集团,摆在他们面前的政治对手只剩下了明熹宗最信任的太监魏忠贤。
说到魏忠贤,可以算得上明朝历代阉党里面势力最为强大的。当时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两个势力相当的党派相争,必定引起朝局的动荡。
天启五年,魏忠贤对东林党采取了残酷的镇压行动,他借熊廷弼事件,诬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大肆搜捕东林党人,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冤死狱中。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 7 人,东林书院被限期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
崇祯皇帝继位后,为了收拢皇权,便开始打击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最终不可一世的"九千岁"倒台了,树倒猢狲散阉党集团再也掀不起风浪了。
另一方面,崇祯皇帝也平反了大量天启朝被魏忠贤陷害的东林党冤案,东林党人再一次成为了朝廷的决策班底。
胜利的东林党,却成为了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近十年的阉党与东林党之争,最终以东林党的胜利而告终。
虽然阉党集团存在贪污、专政的政治污点,但是以魏忠贤为主的宦官团队毕竟还是给大明王朝办了大量的实事。
而东林党虽然有着清廉的政治形象,但是毕竟都是一些理想主义的"在野党"组成,丝毫没有“执政经验”。
在崇祯皇帝为了筹集对起义军、清兵的军费时,准备向江南的商贾士族增税、捐款。但是东林党却因为这些商贾士族是自己的政治依靠,而极力的反对崇祯皇帝的增税、捐款。最终国库空乏的大明王朝被起义大军给推翻了。
讽刺的是,当崇祯皇帝向东林党人士借钱时,东林党人以"穷"为名拒绝了崇祯的请求,但是在起义大军搜查这些东林党人的宅邸时却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本文作者煮酒君,2018年9月首发于头条号。
其他网友观点没有李自成,明朝同样会亡!大秦没有李自成,却有陈胜、吴广,所以一统天下的大秦帝国亡了!大汉没有李自成,却有黄巾军,有张梁张角,所以虽远必诛的大汉朝亡了!大唐没有李自成,却有安禄山史思明,所以处在世界之巅的大唐盛世亡了!因此,即便明朝没有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张自成,大明始终都是要亡的,李自成只是促使大明朝崩塌的催化剂!
明朝是一个极为强硬的王朝,他们不同于大宋,重文轻武,一味的绥靖妥协,即便王朝由盛转衰再至覆灭,但明朝所有的皇帝都保持了天子所应具备的气节,不管是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还是吊死在梅登山的崇祯帝朱由检,他们始终牢牢坚守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祖训。如此一个铁血的王朝的覆灭,绝对不只是一支起义军就能够完成的!那么大明到底是因何而亡呢,请容笔者细细道来!
首先,是因为制度的原因熟悉明朝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大明差一点就完成了君主立宪,在嘉靖到万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阁,因此虽然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依然能够保持政令畅通,但这只是先进的一面,并且还是处于襁褓之中,稍有风吹草动就胎死腹中。而真正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的是他们的宗藩制度和爵位制度,“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由于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所以对于后世子孙考虑的非常长远,怕这些皇室子孙受苦,因此实行了较为细致的分封制度,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元璋显然是忽视了子孙的繁殖能力,于是到了明朝后期,庞大的皇室宗亲的俸禄让国库入不敷出,在此只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个大概,嘉靖年间全国的漕粮是400万石左右,但是亲王到中尉这些宗室的俸禄就高达800万石,全部给他们还差一半,虽然之后的几任皇帝开始缩减宗室俸禄,但仍然是指标而不治本,到了崇祯当皇帝的时候,更是因为庞大的宗室俸禄导致军费的不足,成为明王的一大主因。
其次,是党争的原因说到结党营私,在笔者影响中最为严重的朝代应该就是明朝,从洪武到永乐,从天启到崇祯,党争就一直没有断过。但是如果说起对于大明的灭亡最应该负责的就是阉党和东林党之争,虽然历任大明天子对于阉党都进行了极为严酷的打压,不管是刘瑾还是王振之流都遭受了最为严苛的惩戒,可惜最后还是出现了号称九千岁的魏宗贤,一代又一代的宦官势力的叠加,终于在天启年间成了气候,最终形成了强大的阉党团队!而在另一方面,文官集团中则是产生了一个团体——东林党,东林党诞生于万历年间,由顾宪成一手打造,本来属于在野党的东林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朱由校当政时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由于和阉党存在激烈的利益冲突,所以一场腥风血雨毫不意外的在两党之间爆发了,当时九千岁是天启皇帝最为崇信的人,因此在这场对决之中阉党占尽便宜,东林党的首脑人物左光斗、高攀龙、周启元、周顺昌等人均被残骸致死,东林党也在这场斗争中被打落尘埃,直到崇祯登基之后清算了魏党之后,东林党才得到起复,不过重新回到朝堂中的东林党并没有成为救国的栋梁,反而成为了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东林党代表的是士族集团的利益,所以在军费紧张崇祯打算增加税负时遭遇到他们的强硬反抗,并且在最后关头崇祯筹措军资向这些东林党人借款的时候也遭到了拒绝,好笑的是在义军打入北京城后却在他们的家里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目光短浅可见一斑!
最后,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时代,气候对于明朝也是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打压,如果不是吃不饱饭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流民,没有流民李自成就不可能几次三番的成功的募集到兵员,那明朝的国祚起码应该还能有百八十年的光景。另外明朝的屯兵制也让部队的战斗力每况愈下,凡此种种都是明亡的原因,李自成只能算作适逢其会罢了!
其他网友观点我们首先要知道,明末为什么会爆发农民大起义?万历46年,为了压制辽东的努尔哈赤,明朝开始征发辽饷。
基本上一亩地加征9厘白银,一共是520万两白银。到了天启又开始增加行盐等等,同时到1631年,再次增加辽饷到一亩1分2厘白银,加上增加的盐课等等,征收740万两白银。要知道,万历46年以前,明朝一年的收入也就300-400万两白银。
这等于是全国的税负增加了100%甚至是200%以上。再加上小冰河期的影响,收入降低,税负成倍增加,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农民常常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这些“皇粮国税”。
明军在辽东屡屡战败,就不断增加投入,增加部队。减少其他地区明军的待遇。以至于,卢象升说:西北军人惨状:“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
最后,西北地区的贫困农民,边军和流民就在崇祯年间,爆发了席卷半个中国的大起义。出现了众多首领,比如老回回,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崇祯皇帝拼命维持将倾的明王朝大厦,到了1644年,再也无法维持。1644年初,已经欠军饷达数百万两,南方来的税款只有几万两,国家粮仓已经空虚。当北京被李自成包围时,明朝驻军已经5个月无饷。士气涣散。
因此,就是没有李自成,明朝也已经扛不住了。除非,明朝可以从两线作战当中解放出来,集中主力先打农民军,与后金保持岁贡和局。还有一些机会。两边都要打,两边都要抓,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