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与荀彧差距有多大?
优质回答:郭嘉与荀彧在曹操阵营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荀彧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从历史定位上就可以看到,差距非常明显!首席功臣和谋臣只有这么一个☝️!即是首席功臣也是首席谋臣;而著名的谋士则有一大群……
荀彧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
被视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就是出自荀彧。此外,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
荀彧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的军事参谋—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
郭嘉是随军打仗的,是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还有政治智囊团、经济智囊团、官吏管理智囊团、司法智囊团……
荀彧则不然,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不管你是什么智囊团,都得听荀彧的!我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袁绍拥有河北的青、冀、幽、并四州,精兵十余万;而曹操仅有兖豫二州,军队只有三万。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很大,袁绍又派使者引诱招降豫州各郡,各郡大都听从他的调遣。只有阳安郡不为所动,但都尉李通又急于向老百姓征收税款。赵俨面见李通说:“今天下动荡不安,各郡先后反叛,有心归附朝廷的地方再征收户税绵绢,恐怕会引起民怨。况且远近都有忧患,这些都不能忽视呀。”李通说:“袁绍和大将军曹操相持不下,军情紧急,左右郡县又纷纷背叛。假如我们再不征收户税绵绢运往朝廷,那些爱探听消息的人一定会说我们是见风使舵,别有企图。”赵俨说:“事情也正如您考虑的那样,然而还是应当权衡利弊,暂缓征税,我愿帮您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赵俨就给荀彧去信说:“现在阳安郡应该把征收的绵绢送往朝廷,但是道艰路险,必招致敌寇的袭扰,眼下百姓穷困,周围邻近的郡县一同反叛,我们阳安郡也面临倾覆,易如反掌。这可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啊。况且本郡百姓执守忠节,虽处险境依然不生二心,对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奖赏,那么心怀忠心的人就会再接再厉,肝脑涂地。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藏富于民安抚于民。我们觉得朝廷应该怜惜抚慰本郡的百姓,将已经收的绵绢全部退还给他们。”
荀彧答说:“我即刻将此事上报曹操,公文下发你郡。将绵绢全数退还百姓。”阳安郡的吏民听到这个消息,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执守忠节。
说明白了吧?荀彧是可以替曹操做主的。地方各级官吏遇到危机都要上报到荀彧,然后听从荀彧的安排或者建议给荀彧;郭嘉虽然也非常聪明睿智,但是他还只是在军事方面的贡献比较突出而已。
对于一国而言,军事战略虽然重要,也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个国家的正常和非正常期间的运转靠的是荀彧,而不是郭嘉。即使是在军事领域,曹操的军师是荀攸也不是郭嘉。
吏部尚书陈群常非议郭嘉为人不治行检,故曾数次于廷上投诉郭嘉;他怎么不投诉荀彧!首先,荀彧可能没有什么不治行检的行为;其次,就算是有?我确信陈群他也不敢投诉……
其他网友观点荀彧出身于颍川大族,但他没有当时贵族子弟普遍的纨绔习气,和寒门出身的戏志才、郭嘉交情莫逆,但他又和颍川大族陈群交好,陈群看不惯郭嘉的不拘小节,放荡形骇,而郭嘉也很是看不惯陈群的古板。后来荀彧把他们都推荐给了曹操。
荀彧帮曹操镇守后方,郭嘉随曹操出征出谋划策。
郭嘉的名声不是很好,一直被人家诟病,但是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从这点上来看,他也应该是一个奇才怪才,不是主流社会所认同的那种人才。
荀彧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他为曹操推荐了大量的人才,曹操早期的人才几乎都是经过荀彧推荐的。荀彧在治国方面也很有一套,他是一个相才。如果曹操当时可以看做君王的话,荀彧就是他的宰相。
他们虽然都在曹操的身边,但是职位和职称却大不相同,在人们心中可能觉得他们两个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读过正史的人就应该知道,他们的档次根本就不一样!
曹操一直在夸郭嘉,但是咱们要知道曹操夸起人,那可以说是技术了得。不管是谁,只要是自己能够用上的,那将是非常的会夸。曹操也的确是非常喜欢郭嘉,可是那只是因为只要郭嘉最懂得曹操的心意,他陪伴了曹操十一年的时间。但是虽然是跟了曹操那么久但是曹操却没有给他过什么大的职位。只是曹操身边的军师,这是因为郭嘉的作风很不好,为人也不够正直,因此即使再怎么了解曹操,曹操也没有提拔他。
可是荀彧就不一样了,一开始是让他当司马,后来还当上了尚书令。后来还要给他更大的官职,可是他不愿意接受,最后曹操就赐给了他两千户封地。而郭嘉最后死了也不过只有一千户食祀,跟荀彧简直是没办法相比的!
其他网友观点奉孝是三国第一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