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一年在历史上这么的重要?

网友提问:

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一年在历史上这么的重要?

优质回答: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为何国际上只承认我国3000年的文明史,商朝以前的概不承认?为此我们的公众有些愤愤不平。

其实,这怨不得别人。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都承认信史时代以后的历史,其他的就称之为传疑时代或是传说时代,这个时代一般是不予承认的。

我国最有力的证据是商朝出现了大量的出土文物,这里头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情况,而商朝之前的夏朝,因为没有充足的证据,所以被存疑。

但是,有了这些文物,我们只知道有这么一个时代,但哪年哪年都干了些什么,由于记载的混乱很不连续,我们根本无法捋出头绪来。

什么时候,我们才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做到有据可查了?

那和夏商相隔就比较远了,是西周的周厉王时期。

确切地说,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比较准确的编年史,中国的历史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为何这一年这么特殊,到底什么原因促成的?

因为这一年在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为重要的一页。

发生了什么?

那还得从周厉王做太子说起。

周厉王姬胡,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2年。

周厉王继位后,贪图财利,对百姓十分苛刻。他不但霸占了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还不许百姓私下议论,否则就格杀勿论。

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

不说话是不说话,但日子还得过呀。可是,在这么残酷的统治下如何生存?

最后这些百姓不干了,他们奋起反抗。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三十七年),百姓不约而同的起来反叛,他们袭击了王宫,周厉王一看大事不妙,匆忙中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周厉王的腿快,他跑了。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姬静却没跑掉,他一看出城来不及了,就躲到召公家里。

愤怒的百姓没有抓住周厉王,正后悔得捶胸顿足呢,一听太子躲在大臣召公家里,马上把召公家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一下让召公为难了,因为此前他曾劝谏过周厉王,可是他不听,所以才酿成今日的大祸。但如果让老百姓杀害了太子,那以后如何给周天子交待?

实在没办法了,只好用自己儿子顶替太子,把他交给了百姓。召公的儿子刚交到百姓手中,不一会就让愤怒的百姓肢解了,由此才保全了姬静最终免遭杀害。

天子跑了,太子年幼。那么国家谁来治理呢?

现在大权落到了周定公和邵穆公的手里。

但周朝是个非常讲“礼制”的朝代,他们二人虽然握有实权,但不能临朝听政。

那时的人思想观念,天子就是太子。上一任天子死了,由太子来继任,还没有改朝换代这一说。

这时周定公和邵穆公左右为难了:周厉王只是逃跑了,还没有死;另外太子姬静年岁尚幼,又不能处理国政。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天下岂不大乱?

思来想去,只能在“姬”姓的本族人中间先找一个人来暂时顶替了。

于是他们选定了共伯和来替代这个角色。一来共伯和的年龄合适,二来卫国在各个诸侯国中的爵位最高,和周天子在血缘最近。

虽然名义上摄行天子事,实际上没有实权,也不改年号。

关于这一段史实,历史上有争议。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史记·周本纪》)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竹书纪年》)

《史记》上说,是召公、周公两位丞相共同治理朝政。

但《竹书纪年》中却明确说明,由共伯和代行天子之职。

相比较来看,《竹书纪年》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原因如下:

《竹书纪年》是周人自己的记载,自己记载和转述整理相比,可信度更高一些。此书被长期埋在地下,躲过了许多的人类浩劫,实属难得。

《竹书纪年》的干支纪年,和各位君主在位的时间是完全吻合的,和《史记》中的历史大事的记载是吻合的,说明它是一部严谨的编年体史书。

所以,在此处我们采信《竹书纪年》中的说法。

即共伯和做了代理天子,召公、周公辅佐行政。这个过渡政府一共存在了14年,到了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逃走的周厉王死于逃亡地,此时太子姬静也成年了,于是共伯和光荣“卸任”,姬静正式继位,是为周宣王。

但公元前841年这一年,无意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共和元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确切的纪年。

历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虽然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写起的,但确切的纪年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

共和行政以前有没有历史记载?准确的说,有。

但是此前的记载不但混乱,而且断断续续。司马迁当年整理史料的时候,把头都搞大了,也没有彻底弄清楚。所以,为了严谨起见,公元841年以前的纪年他一概不用,从此以后才开始逐年记录。

其实这也不能怪司马迁,因为要把这个之前的理顺,那可是一个“跨世纪工程”,司马迁一个人根本搞不过来。

直到过了两千年之后,于1996年5月16日,国家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此项目被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经过170多名科学家,4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00年9月15日,才算完结了此项工程。将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间的纪年基本搞清楚了。

所以,司马迁以公元前841年作为纪年元年,来记录中国古代的历史,也就不奇怪了。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公元前841年,的确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国家的历史,才有了令人信服的准确纪年。

就这个历史贡献来说,应该在历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

其他网友观点

公元前841年,即周厉王37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值得所有中国人都必须记住!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周厉王被赶跑,周王朝进入“共和行政”时期。

公元前841年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正式进入“信史”时期,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历史事件才开始有了准确的纪年。在此之前,中国历史是“断片”的,给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带来极大困难。也就是说,公元前841年,是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水岭,由此向前的历史断代学,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课题。

周厉王失国与共和行政

周厉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暴君,不过说实话,他是一位被抹黑的国君。周厉王即位的时候,周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王室大乱。

为了摆脱困境,周厉王决定改革,首先在用人上,他以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辅政大臣;在经济上,他将山川水泽收归国有;在权力结构上,他试图走王权独裁之路。周厉王之所以这么做,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井田制的崩溃和诸侯国不尽义务,经济改革非常迫切;

其二、改革核心必然触及权贵利益,只能从山川水泽边缘经济开始;

其三、王权受到旧贵族掣肘,利益阶层的弄权,导致王权旁落

尽管周厉王采取了尽量回避触及权贵阶层的核心利益,但是依然与他们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改革仅仅三年,以召公和周公为首的旧贵族,挑起国人暴动,将周厉王驱逐。

周厉王逃往于彘地后,王位空缺,周王朝进入卫武公代政,召公和周公联合辅政的阶段。卫武公又称“共伯”,名“和”,所以历史上将这段历史称为“共和行政”,时间起点公元前841年。

史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共和”纪年,公元前841年就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病逝于彘,周宣王即位,“共和”时代结束。

“共和”纪年,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以大臣称号为纪年的历史。

历史的年轮从此开始

当然,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共和行政”,虽然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却不是它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最为历史精确年轮的开端,才是公元前841年最有价值的光辉点。

我们经常讲,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周王朝之前还有商朝,商朝之前还有夏朝,《竹书纪年》里还记载了虞朝,再向前推还有三皇五帝。不过,在相关史料与出土文物验证之前,这样的记载不能当做“信史”,而只是传说。

遗憾的是,中国准确的历史纪年并不算遥远,它的起点就是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为我们留下这个宝贵遗产的,就是司马迁。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从共和元年开始,中国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了准确的时间节点,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丢失了历史的年轮。确认时间节点的最重要文献,就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它记载了共和元年,对应各诸侯王年表如下:

宋釐公十八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共和元年,齐武公十年,陈幽公十四年,蔡武侯二十三年,曹夷伯二十四年,燕惠侯二十四年,鲁真公十五年,楚熊勇七年,卫釐侯十四年,晋靖侯十八年,秦嬴仲四年。

司马迁在解释纪年缺失时说,自黄帝以来,中国就有纪年,可是由于他所看到记载并不一致,加之资料的缺失,已经无法判断真伪,只好如实记录。

为了找回丢失的历史年轮,我国曾在九十年代组织了一次“夏商周断代工程”,力图将史书中断裂的年表续接上。

据当时的研究成果说,他们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准确地找到了,即公元前1046年,由此将历史年轮准确到了夏朝。可惜这个成果后来遭到了很大质疑,不知所终。

其他网友观点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导语:

公元前841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其次这一年在历史上开始有了所谓的“历史性确切纪年”。

事件一:共和执政

周厉王在位时,非常的残暴,他的残暴不在于所谓的“好色”“酷刑”,而是在于“钱”,这是什么意思呢?

周厉王提出了“专利”概念,将国家内所有的山川,河流归于国有化,这些东西其实在之前都只是属于民间自由利用的东西,那么也就是说周厉王的“专利”目的在于大肆增加国家收入,增加收入后供他周厉王挥霍。

这一“专利”实施后,瞬间就激怒了民间百姓,王权贵族,可谓是得罪了全国的人,当时啊,民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这周厉王一看不行,立马派人镇压及监视民众。

虽说周厉王在镇压,但是群众的力量还是伟大的,公元841年,国人被激怒至极点,遂发动暴动,大家冲进皇宫赶跑了周厉王。

那么《史记》中说,周厉王跑了后,朝中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共和执政”,周朝的诸侯卫武公带兵赶到了宫里。宫里说得上话的大臣们推举卫武公暂时代“周厉王”执政,召公和周公等一群大臣组成小团体进行辅政。

共和执政后记

这便是最著名的“公元前841年共和时期”事件,这个事件意义重大,前无仅有,也是周厉王自己将自己推下了台,可惜的是这群大臣在重立周宣王后20年,周宣王再次陷入了昏庸执政的局面。

事件二:历史确切纪年

司马迁在写史记前曾翻阅大量的资料,但是他发现“周厉王共和一年”,就是所谓的公元前841年,这一年之前的历史记载都只是有大约的时间,没有确切时间,其次很多事件记录模糊,各有一词。

与此同时他发现公元前841年之后的事件既有确切时间,又能连在一起。

司马迁思索良久,他认为作为一位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既要对历史负责,又要给未来人一个交代,所以他绝对不允许“大约时间”“模糊事件”的出现。因此司马迁只能以公元前841年为开始编订纪年。

所以公元前841年是历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年,这一年之后的事件在时间上,记录上,都是非常确切,非常连贯的。

结语: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咎由自取,亲手将自己赶下了台,亲手开创了“共和执政”;同时巧的是,正史《史记》又因公元前841年之前的事不能连贯,从而确定这一年为历史上的“确切纪年”。

【看历史,长知识,欢迎关注@老泰迪讲历史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民国的大师都有哪些特点?

下一篇: 有人说打仗就是“打钱”!为什么据说两宋如此富裕,却感觉总被欺负?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