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我国古代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不干脆直接控制蒙古草原?

网友提问:

为什么我国古代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不干脆直接控制蒙古草原?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这个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蒙古不是你想控,你就可以控!”

在我国数千年的古代,中原王朝最大的外地不是海盗,不是山贼,而是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的套马的汉子们!这些人是逐水草而居,是天生的骑手。

他们来去如风,没事就聚在一起喝酒吹牛,遭遇天灾了就骑着马南下到中原地区大肆抢劫。而等到中原王朝聚集力量,准备解决掉这帮不速之客时,他们又迅速退走,继续在中原的不远处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

真是个令人无比头疼的问题啊!

中原王朝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原王朝从黄河流域发源,逐渐占据了蒙古高原以南所有的膏腴之地,因为文明高度发达,中原王朝也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对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形成了人数的巨大优势。

而蒙古高原从来都是地广人稀,两相对比,除了马多一点,无论如何也是中原王朝占据主动!

然而,被动挨打的总是中原王朝。所以即使是秦始皇这样的千古一帝,也只能修筑长城进行抵御!

那么,面对人数可怜的蒙古高原,中原王朝为何不进行直接的控制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统治成本入不敷出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管理一个地区的成本要远远大于投入时,就要考虑是不是应该放弃了。明朝放弃交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烧钱太多。

但是,很多时候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尤其是蒙古高原这样的地区,控制这里,即使投入巨大,最起码可以消除帝国的北方威胁。这种经营边疆的形式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比如汉朝经营西域。

从这一点来看,这种入不敷出的经营虽然当下不见收益,却是实实在在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历朝历代的王朝即使有这样的烧钱大项,也想着去试一试。

不过蒙古高原这个地方,不是说试就能试的!

首先,这里纬度很高,根据温度地带性规律: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会越来越低。蒙古高原因为纬度比中原地区高很多,因此全年平均气温总体偏低。这导致农作物的生长期远远低于中原地区。在中原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时,蒙古高原只能一年一熟。

没有粮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养活更多的人。即使这里不种粮食,因为气温低,牧草的生长期也非常短,这种条件也注定草原上养活不了大量的牛羊,没有牛羊肉吃的牧民自然人数也不会太多!

其次,这里海拔很高。蒙古高原平均海拔超过1580米,这是什么概念呢?根据山地垂直气候分布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温度下降0.6℃。而1580米就最起码是9℃。

纬度高加上海拔高,导致蒙古高原成为同纬度地区最寒冷的地区,每到冬季,蒙古高原内部就会形成蒙古高压区,这是我们喝的西北风的主要原产地。

而且因为海拔高,来自海洋的水汽无法到达这里,使得这里气候干燥。

多个因素的作用,导致这里形成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以中原王朝想要管理这里,就要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将大量的人口迁到这里屯垦,巩固蒙古高原。

而为了保证人口的生存,需要从中原地区调集大量的粮食支援这里。

这绝对不是沉重的负担几个字可以概括的。毕竟塞罕坝可以种出防护林,但是蒙古高原不会因为中原王朝的辛勤屯垦就变成江南水乡。所以只要中原王朝想要统治这里,就要不断地烧钱,这是真正的无底洞!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以卫所制度不断向蒙古高原延伸。企图通过这样的堡垒压缩蒙古的势力范围,达到直接统治高原的目的。

但是朱元璋驾崩后,后继者无能,长城以北的卫所比如开平卫、东胜卫、大宁卫等被纷纷放弃,明朝退到了长城一带!

相比之下,长城绝对是抵御游牧民族的良心之作!砖石虽然是冷冰冰的,但是却抵挡了游牧民族的热血,保卫了中原文明。而且,相比于不断地北伐征讨以及花大力气经营蒙古高原,长城绝对是小成本大制作!

2、游牧民族是无法根除的

如何消灭黑社会?答案是所有人都成了黑社会!

如何消灭游牧民族,答案是所有人都变成游牧民族!这一点,只有清朝做到了!所以清朝成为唯一一个彻底解决蒙古问题的王朝。

在清朝之前,几乎所有的王朝,特别是汉家王朝,都没有找到有效解决游牧民族的手段。

直白点说,对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不是蒙古高原以及那些牧草,而是生活在上面的游牧民族!只要搞定了这些人,也就彻底解决了游牧民族问题!

但是,游牧民族是消灭不完的!

从秦朝以来,游牧民族肆虐北方,等到匈奴被汉朝赶走,鲜卑成为蒙古高原新的主人;等到鲜卑南下中原建立北魏,柔然又成为北方的霸主;而当柔然因为征战走向衰落时,柔然麾下的打铁奴突厥趁势崛起,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等到突厥被唐朝消灭后,回纥成为新的草原之狼。

回纥是草原上的强大力量,但是绝不是最后一支力量,其后契丹占据了蒙古高原,直到蒙古成为这里的主人,直到今天!

蒙古高原虽然不适合种地,但是却适合游牧民族放羊,这注定了这片区域不会被撂荒。所以,即使中原王朝消灭了小匈,还会有小柔,消灭了小突,还会有小契。

这真是比打地鼠还令人抓狂的存在!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消灭这些游牧民族比占领他们的土地更为重要。但是但凡中原王朝北伐,有着快马的他们会在遭遇中原王朝之前,快速向北逃窜。中原王朝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军队,需要充足的后勤补给,所以离中原王朝越远,后勤补给就越困难!

而因为农耕文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农作,因此这决定了中原王朝对外征战一般都会选择农忙时节,比如冬季,比如春季。但是蒙古高原气温低,纬度高,这决定了中原王朝无法长期和游牧民族在高原上兜圈子玩消耗战。

所以,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原王朝征战游牧民族时,不可能无限制地追逐下去,因为是假不等人,霍去病毕竟是少数派。大部分军队还是需要在秋季到来前撤兵,这决定了游牧民族不用跑到西伯利亚,就可以摆脱中原王朝的追击!

敌进我退,而且我退敌还追不上,这才是最令人恼火的!

直到沙俄占领了西伯利亚,让蒙古彻底失去了退路,才给了清朝彻底解决游牧民族的有利时机!

所以,控制蒙古高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原王朝在草原上设置的都护府,本质上是一种羁縻机构,距离直接控制还有十万九千里!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古代王朝,除了少数几个以外,几乎都受到了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困扰。匈奴屡屡为汉朝边患;隋唐时期的突厥,回鹘也曾强盛一时,与中原王朝相抗衡。明朝时期的蒙古,更是成为了明帝国的梦魇,土木之变,庚戍之变,都使得大明王朝陷于极度危急之时刻。似乎在清朝之前,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一直是搞不定的。那么,中原王朝为何不直接派兵,控制蒙古草原,杜绝后患?

实际上,这个想法也只能想想,根本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至少在清朝之前,它是不切实际的。

中原王朝,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一统王朝。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农业为自然经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故而王朝的财政是很薄弱的,虽然也经常出现大规模的盈余,但这只是相对太平时期而言,一旦遇到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如蝗灾,水旱灾害和瘟疫,这点盈余顷刻之间便会烟消云散。所以,历朝历代,其财政收入大多之是能勉强维持基本军费和内政开支(官员俸禄,某些大型工程和局部赈灾)。

北部的草原地区,其不具备天然的,可供军事使用的堡垒和城池,一旦驻军,那么必然要增加财政开支,去修筑一个个成体系的堡垒和军事城镇。广阔的草原上,需要修筑的城池数量极多,耗费的开支也必然是一笔大的数目。这笔钱对于王朝而言,是沉重的负担。

即使修筑城池,实际上用途也并不大。因为游牧民族一般都是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居所。修筑固定的城池,对其地方实现占领,也无法避免其突然的骚扰,其强大的机动性,仅仅凭借军事占领,是难以做到彻底消弭隐患的。同时,由于蒙古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种植业,所以如果驻军,军饷必然需要完全从内地运输,在古代社会,陆路运输的成本高,效率低,这样一来,王朝的开支便更加巨大。

综合来说,在草原地区实行军事占领,王朝难以征收到税,反而需要自己贴一大笔钱和物资进去,即使如此,也不一定能彻底杜绝游牧民族的侵袭,这样一来,傻子都能做出成本收益分析,这简直是完全赔本的买卖,历朝历代无论是君主还是大臣,都能算得清楚这笔账。

实际上,历朝历代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多种多样,并不一定非要用军事手段。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坚壁清野,经济封锁。游牧民族一般情况下并不善于攻城,所以当游牧民族到来时候,边关守将只需要将城外百姓驱入城内,物资也全部集中在城里,然后紧闭城门不去出战,这样一来,一般性的侵扰是无可奈何的。再者,游牧民族的游牧经济比之农耕经济,更加脆弱,所以很多时候其补给是依靠与中原王朝交换的,只要中原王朝暂时停止贸易,进行经济制裁,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除了经济制裁之外,中原王朝还通过分化游牧民族内部的办法,来使之内耗,以减少其整体的实力。最典型的便是汉朝扶植南匈奴,明朝初期朱棣利用鞑靼和瓦剌的矛盾,煽风点火使之内耗。

总之,中原大一统的王朝,在综合国力上,对游牧民族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凡中原王朝策略运用得当,不需要用军事手段,便能使边境安稳。至于直接跑到蒙古高原去驻军,这是最愚蠢的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他网友观点

汉民族的一部发展史也是一部同草原民族的斗争史。历史上中原政权强盛时也曾几度深入草原内部确又主动放弃了,因为汉民族是似农耕为主业的民族,占据草原后又不能种地,单纯的驻军成本又太高只能选择主动放弃。自古长城沿线大体上是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天然分界线。长城以南华夏民族占据肥美的膏腴之地自给自足,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北方草原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草原上自然资源短缺,生存条件恶劣。每当气侯变冷和蝗旱雪等灾害性天气会造成人畜大量死亡。剩下的人生存不下去就会到南方暖和富裕的农耕地区抢劫。草原民族生存在马背上来去如风有着很强的机动性,抢劫之后又迅速逃走,由于从小生活在苦寒之地战斗力强悍。中原地区军队以步兵为主,骑兵战车为辅机动性较慢很难将草原骑兵睹住,既使截住了又逮不住追不上。当中原王朝强大时也曾率兵北伐过,比如汉和匈奴之间断断续续进行了百年战争。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3一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曾数次北伐匈奴。霍去病饮马翰海,封狼居胥宣示大汉主权,漠南千里无匈奴王庭。但无法长期占领,这里不产粮食,汉人不会放牧。如果驻军的话,粮食得从內地运来耗费巨大。汉武帝以倾国之力北伐匈奴消灭十多万匈奴人自身人口消耗过半,经济几乎达到崩溃状态只能选择放弃。同样后世东汉时期窦宪勒石燕然,唐朝打败东突厥,薛延陀和后突厥汗国以后主动选择放弃或设漠北都督府等命令当地渠帅为头领的间接统治。明朝朱棣北伐之后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因为修长城军事防线进可汉退可守,修筑长城的费用大大低,于出兵讨伐的费用。也只能封蒙古部落鞑靼和瓦刺为归义王之类的官职间接统治。清朝统治者是农耕兼渔猎部落有着管理草原的丰富经验。他们和科沁蒙古世代联姻的办法达成政治联盟。这个时侯沙俄人占据广阔的西伯利亚,草原部落战败后无法再象从前那样北逃,人员损失也得不到补充只能选择定居同中原王朝合作。比如漠北蒙古科布多,喀尔喀四部主动选择投靠清朝。清朝把草原上划分若干个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实行直接统治。同时规定牧民只能在本旗生活严禁外迁,引进喇嘛教对蒙古人实行减丁政策。在古代王朝中,只有清朝吸取历史经验有足够的方法统一北方草原使中华民族成为统一体。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中可看出最后被休了吗?那贾琏又娶了谁?

下一篇: 金融,就是吃利息行业吗?还有什么解释?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