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康熙的大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

网友提问:

康熙的大儿子为什么不能做太子?

优质回答:

谢邀。康熙的大儿子是庶出,而且才智平庸,所以不可能立为太子。

在清朝的历史中,皇位的传承有别于其他朝代。传统中,立长立嫡是铁律,不可以更改。但是清朝在这一问题上,情况就比较复杂。

满族是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生产力低下,经济贫困,部族之间战争不断。这就造成了部族首领必须择优而立,否则部族的存亡就在旦夕之间。

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已拥有了一个政权的基础。这是他也考虑仿效汉族的立长立嫡制度,以取代原来的公平竞争、自由推举、择优而立的民族传统。但是,虽然努尔哈赤雄才大略,在挑战传统时,却遭遇了惨败。长子褚英首先成为牺牲品,次子代善也险些步了后尘。因此,努尔哈赤终其一生,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

这就造成了清朝历史上,每一次皇位更迭,都伴随着一场血雨腥风。而康熙立储,更是上演了手足相残的惨剧。雍正即位后,确定了秘密立储的制度,才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他网友观点

古之皇权传承,一般依据三种选择皇储的方式:立长、立嫡、立贤。因为“贤”的评判标准比较笼统,主观因素较大,也难以令人信服,所以皇储人选的选择一般以立长、立嫡为主。清王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在康熙皇帝继位以后,受中原地区历史悠久之汉文化长时间的强大同化和融合,康熙皇帝为了威服朝臣、保证太子威信,也只能按照立长、立嫡两种原则来选择皇储人选。

自后金政权建立者努尔哈赤始,清朝一直未明确设立太子,因此带来的皇权之争始终伴随着皇权更迭,但康熙皇帝之所以做出明立皇储的决定,却并非出自对皇子夺嫡的担忧。

那么,康熙皇帝明立皇储的目的何在

康熙十四年,22岁的康熙皇帝将刚满周岁的嫡出皇子——爱新觉罗·胤礽明立为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原配嫡后——孝诚仁皇后所出第二子,因长子早夭,其乃系康熙皇帝事实上的嫡长子。当时康熙皇帝已经生育皇子9位,但却已有5子早夭,而且几乎全都夭折在两岁之时。对于胤礽能不能活过两岁,康熙皇帝心中并没有把握,他之所以如此着急的明立其为太子乃系出自两方面的考虑:

1、康熙十四年,正值“三藩之乱”的关键时期,清军节节败退,吴三桂的大军直逼长江,已经明显打出了南北分治乃至直逼京城、颠覆皇权的战场优势。当初不顾朝臣反对,力主撤藩才主观导致“三藩之乱”爆发的康熙皇帝自然就会受到皇室宗亲、满洲勋贵乃至朝堂诸臣的质疑。而这些质疑声音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当朝大学士,当初力荐斩杀主战大臣的赫舍里·索额图。

索额图,乃系孝诚仁皇后亲叔叔,康熙帝嫡子胤礽的叔外公。为了压制朝野质疑声音,维护皇权权威,康熙皇帝只能用册立索额图外孙为皇太子的办法,对其进行安抚和拉拢,以达到稳固皇权的最终目的。

2、康熙皇帝即位之初,鳌拜权倾朝野,权势凌驾于康熙皇帝之上,“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为了扳倒鳌拜,真正意义上掌握朝政大权,实现中央集权,孝庄太后决定让康熙皇帝迎娶当时唯一能够鳌拜制衡的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即为后来的孝诚仁皇后。在赫舍里家族的鼎力相助下,康熙皇帝得以智除鳌拜,掌握朝政大权。

康熙皇帝和孝诚仁皇后之间虽为政治联姻,但两个12岁的孩子,在如此艰难的时期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两人之间的感情深厚程度可想而知。孝诚仁皇后生育胤礽时,难产而死,让康熙皇帝悲痛异常,为弥补发妻早逝的感情空虚,康熙皇帝明立胤礽为皇储,也算是痴情男子的必然选择。

那么,同样拥有强大的外戚势力,拥有长子优势的皇长子胤褆到底差在哪里?

和嫡子胤礽相比,康熙帝皇长子胤褆几乎拥有等同的皇储必备条件。在接连四子早夭后,胤褆得以顺利突破两岁的生死关卡,让康熙皇帝开始对其刮目相看,更增加了对其母惠妃纳喇氏的恩宠。

当时的胤褆已然成为了康熙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而且除了长子身份外,他还有一个实力强大,正受康熙皇帝倚重和恩宠的后台——纳兰明珠。从辈分上讲,纳兰明珠乃系康熙皇帝的堂姑父;从外戚关系上讲,纳兰明珠又是皇长子胤褆的叔外公,乃系和索额图一样的皇亲国戚。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纳兰明珠正担任兵部尚书,而且是力主康熙皇帝撤藩的主战派代表人物。就当时清廷正值节节败退的关键时刻,康熙皇帝对于纳兰明珠的倚重甚至超过了大学士索额图。

但前线战事的不利,短时间内无法挽回,而朝野上下的质疑声音已经到了让康熙皇帝不得不有所举动的时候。再加上孝诚仁皇后在康熙皇帝内中绝对无法撼动的特殊地位,胤礽高贵、显赫的嫡出身份,让康熙皇帝只能选择胤礽而舍弃了胤褆。

也就是说,相对于嫡子胤礽,皇长子胤褆的先天性条件并不差,甚至有超越胤礽的部分存在。但因为命运使然,时机不对,让康熙皇帝不得不选择了胤礽为皇储,以安朝臣质疑声音。

既然条件优越,一废太子时,皇长子胤褆又为何败下阵来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将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3年的胤礽废黜,并将其禁锢看守。而负责看守胤礽的,正是当初错失太子之位的皇长子胤褆。

此时的胤褆,虽然和胤礽一样,都失去了深为倚重的外戚势力,但其因为长子身份,为康熙皇帝出力做多、建功最多。按照当时服务于清廷的传教士白晋所言,当时的胤褆乃系“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的美男子,深受康熙皇帝喜爱。也就是说,胤礽被废黜太子之位后,距离皇储位置最近的就属皇长子胤褆。

可在胤礽被废乃至禁锢以后,皇长子胤褆却将自己的性格秉性全部暴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康熙皇帝明确表示“胤褆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以后,胤褆的依然继续自己的愚蠢举动。《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了皇长子胤褆在此以后的具体表现:

允禔奏曰:“允礽所行卑污,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禩必大贵。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上怒,诏斥允禔凶顽愚昧,并戒诸皇子勿纵属下人生事。

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废黜胤礽之时,康熙皇帝“且谕且泣”乃至“复痛哭仆地”,一副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的模样。胤礽毕竟是当了33年的太子,毕竟和康熙皇帝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父子感情,胤礽一朝被废,康熙皇帝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可就在康熙皇帝如此悲伤的时候,皇长子胤褆竟然提出“请诛胤礽”之冷血无情、暴戾无义之奏请,胤褆会在康熙皇帝心中落得什么印象,可想而知。

而就在康熙皇帝对皇长子胤褆失望透顶的时候,皇三子胤祉又向康熙皇帝举报了胤褆“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魇镇胤礽”之罪行,让康熙皇帝对其彻底失望,“命监守,寻夺爵,幽於第”,彻底失去了成为皇储的可能。

后记:康熙帝皇长子胤褆,拥有长子身份,且为父做事最多、建功最甚,较之嫡出皇子胤礽而言,几乎拥有同一水平的竞争优势。但康熙十四年的命运使然、时机不利,让胤褆错失皇储位置后,心有不满乃至生出诸多荒唐、愚昧之魇害甚至谋害太子胤礽的举动。这些被康熙皇帝深为不容的举动,在一废太子的时候,得以集中爆发,让其彻底失去继位可能。

皇长子胤褆之所以成不了太子,命运不济占据部分原因,但自己作死才是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实录·圣祖实录》、《康熙帝传》

其他网友观点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满族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按照汉族传统,皇帝在位期间通常采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来册立太子,做为王朝未来的接班人。那么康熙的大儿子要想登上太子之位则必须先满足一个条件:康熙帝没有嫡子。那么事实上康熙到底有没有嫡子呢?

传统的嫡长继承制

嫡长继承制是历代王朝的通用准则,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妾室所生的儿子称为庶子。嫡子在帝位继承权上享有无可辩驳的优先权,只有在皇帝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可能立长子为太子,这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由来。那么康熙帝有没有嫡子呢?当然有,那就是皇次子胤礽,他的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也就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

胤礽做为康熙的嫡子,自然享有着无可辩驳的帝位继承权。虽然胤禔才康熙的长子,但依然无法跟胤礽的超然地位相抗衡,因此而不能登上太子之位。

清朝特殊的继承制度

可能有的朋友会提出疑问,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古代政权,并不按照汉族的嫡长继承制传承帝位,为什么做为长子的胤禔就不能做太子呢?确实,清朝的继承制度是历史上最为特殊的,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根本就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帝位继承制度。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是在众人的拥戴下登上帝位的,这是遵循少数民族部落推举的结果;顺治的帝位是在多尔衮称帝无望的情况下采取的折中方案下产生的;至于康熙,既非嫡子,也非长子,而是皇三子,却在孝庄太后和传教士汤若望的支持下继承大统。

如果按照清朝特殊的继承制度来说,做为长子的胤禔确实有可能成为太子。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太子之位虚悬,可康熙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就册立为太子,这就断了大阿哥胤禔的进阶之路。因此,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胤禔为了能搞垮太子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竟然采用最为恶毒的魇镇之法来诅咒太子,康熙发现胤禔的不法行径后对他深恶痛绝,将他削爵囚圈,至死也没有原谅他。

胤禔做为皇长子,康熙帝对他是比较喜爱的,曾三次带他出征、巡视,征剿噶尔丹时让他参赞军机,还与内大臣索额图统领御营前锋营。胤禔的生母惠妃纳喇氏是惠宜德荣四妃之首,地位比四阿哥胤禛的生母还要高。如果胤禔不是过于心急,先采用邪术魇镇太子,又在太子落难时企图杀掉自己的弟弟,而是规规矩矩,任劳任怨的替朝廷当差办事,在胤礽被废之后还是有机会登上太子之位的。可惜他急功近利,恰恰应证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那些想走捷径的人,最后都走了弯路!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八旗”是清朝核心力量,朝廷为何坐视不管其腐朽糜烂令湘军崛起?

下一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家和谢家谁的势力更大?为什么?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