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唐朝中后期为什么不能保证军队将领忠诚度,甚至是中央军的将领?

网友提问:

唐朝中后期为什么不能保证军队将领忠诚度,甚至是中央军的将领?

优质回答:

军队的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安史之乱前,唐代军队主体是兵募和府兵。

兵募虽然打着“自愿从军”的旗号,但事实上是一种强制征兵,因为唐朝会把需要兵募数量细分到每一个州郡,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每个下达任务的州郡必须要把“兵募”人数凑齐,州郡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强征了。不过好在兵募是唐朝朝廷提供粮食,比秦汉时期自带干粮的更卒强多了。

而府兵在唐朝初期还类似于西方骑士,担任府兵是朝廷给中低级官员(六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庶族地主子弟的福利。而府兵制被李治、武则天两口子弄崩溃后,城傍取代了府兵的职能。唐玄宗时期名将哥舒翰、王忠嗣都是“城傍”出身。

但是不管是府兵还是兵募以及城傍,本质上都是有服役年限的部队。

也就是说在唐朝实行募兵制度前,唐朝事实上是没有“常备军”的,包括守卫长安的禁军,其实也不是常备军。

无论是边军还是禁军,其实都是由不同的义务兵填充。

举一个例子,在辽东需要2万士兵驻守,那么这2万人其实是由服役三个月的A地兵募、B地兵募、C地兵募、D地兵募轮番服役三个月构成的,也就是从外部看,常年辽东确实有2万军人,但其实2万军人已经由ABCD等各地兵募填充了。

长安禁军同样如此,当然,长安禁军军制很复杂,我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长安禁军除了少部分守卫皇宫的精锐外,其余也和辽东兵募一样,靠各地上番的府兵来填充。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在实行募兵制以前,唐朝将军想要“拥兵自重”非常困难,因为将领手下的军队每隔几个月就要全换一遍,将领根本没时间熟悉手下军队,军队就又换一批人了。

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改义务兵制为募兵制呢?

这还是和唐朝当时国情有关,虽然唐玄宗开元时期,唐军同时在西北、东北地区“开疆拓土”,即使从保持战斗力角度考虑,此时唐朝需要真正的常备军。虽然可以靠长时间滞留兵募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负责用就是思乡的兵募大量逃亡,以及老百姓不愿意被征召为兵募。

更关键是这些不愿意当兵的,被强征来的老百姓如何保证军队战斗力?这可是和多个强敌进行作战。

所以,唐玄宗不得已改兵募为募兵。而且募兵制下,当兵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族的事情。士兵的军饷要用来养活一家子。

而实行募兵制以后,驻守边境的军队,虽然还是叫“长征健儿”,但事实上已经不在轮换,而是终身制服役。这样一来,将领就完全有条件和手下终生服役的军队建立起非常紧密的关系。

而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把地方财政和粮食征集权力完全下放给州郡节度使,这样,将领有独立的地盘,独立的金钱和物资以及终生制军队,这三者结合那可不就是拥兵自重吗?

这种情况不改变,就算节度使不拥兵自重,节度使下面的将军里总有人会忍不住拥兵自重,然后这个拥兵自重的将军就会轻易赶走那个不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自己担任节度使。

而安史之乱后,皇帝为了应对地方半独立节度使,只能组建完全听命于皇帝的大兵团。然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募兵制下,一个士兵背后就是一个家族。

以唐皇组建的神策军为例,神策军常年保持三十万人规模,而以一个士兵背后有四口之间计算,那么背后就是120万人,三十万个四口之家。

而唐朝中央或者地方州郡发生经济危机或者农业大减产怎么办?只能裁兵,但是正如我说的,募兵制下一个士兵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有多少士兵就有多少户家庭。

这些募兵制下的士兵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杀人打仗以外,唐代裁撤士兵又不会给钱,或者只给很少的钱,根本不够这些士兵生活。

这些士兵也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看着自己和家人饿死,那么就会裹挟军官造反或者说“武装抗议”,而如果军官不同意出头,那么这些准失业士兵就会杀掉这个军官,换另一个愿意出头的军官。

所以,严格来说,唐朝中后期不能保证将军的忠诚度,根本原因是军队构成发生变化,给想不忠诚的将军提供了最合适的温床,而募兵制度下,士兵为了避免失业,往往会找将领带头“武装抗议”,尤其是隶属唐皇的神策军。

很多时候神策军的军官不是想要闹事,而是他们不配合闹事士兵,他们自己小命都难保。

而这个问题别说唐朝,一直延续到五代的后唐时期,在后唐庄宗麾下才算解决,怎么解决的呢?

杀光闹事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属,而且在后唐庄宗大屠杀之前,之前已经如此杀戮过几回了。当然,这些禁军反扑也很厉害,李存勖就死在闹事禁军反扑之下。

也就是说,解决驻守京师的禁军闹事问题的方法,在历史上就是多个皇帝对这些闹事的禁军以及他们的家庭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在持续打击大概20年后,终于把这些闹事的禁军以及他们的家属全部肉体消灭了。

其他网友观点

唐朝中后期,藩镇林立,不仅地方军队不听中央政府调遣,甚至连神策军也也在宦官的掌控之下。宦官专政、藩镇割据已经成为了领统治者极为头疼的问题。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安史叛将均被授予节度使一职。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藩镇为河北地区的魏博等镇。为了制衡这几个藩镇,朝廷设立昭义等镇,结果藩镇越设越多。刚开始除河朔三镇以外大多数藩镇还是听从调遣的,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大多数藩镇看到朝廷地位下降,开始不听调遣抗衡朝廷。

藩镇的性质决定了其士兵不会听从朝廷号令

节度使拥有地方军政大权,特别是河北地区的藩镇不用向中央缴纳赋税。在这些地区,士兵的军饷由节度使直接发放,在这些士兵心中,只有节度使而没有皇帝,谁给他们钱,他们就为谁打仗,藩镇犹如一个独立的王国。因此,在唐朝中后期,中原一带藩镇的军队皇帝已经无法控制。

(唐末疆域图)

中央禁军指挥权不在皇帝手中

地方军队不听号令,那么中央禁军如何呢?提到禁军就不得不提神策军。在代宗以前,神策军是西北边军,公元763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鱼朝恩率神策军护卫代宗,自此神策军成为中央禁军。本来锐意进取想恢复大唐荣耀的德宗皇帝遭遇泾原兵变后心灰意冷,不再相信朝臣,在他看来除了宦官以外,其他人不值得信任,便将神策军指挥权交给宦官。但是令德宗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些宦官利用军权操纵朝廷,甚至任意废立皇帝。唐文宗曾哭着说:“赧、献尚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神策军碑—柳公权)

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唐朝皇帝后期如同傀儡,由于各个藩镇之间需要统一的平衡,在藩镇林立的情况唐朝下仍旧能继续存续一百多年,而黄巢的出现打破这一平衡,唐朝便灭亡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宋朝现实中的包拯真的有权力杀皇亲国戚吗?为什么?

下一篇: 为啥现在到银行存款,很多银行都推荐一年期短期存款,不像以前推荐五年的定期存款?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