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三国正史周瑜怎么样?

网友提问:

三国正史周瑜怎么样?

优质回答:

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对周瑜一定不陌生,这是一位有背景、有能力、有地位、有容貌但嫉妒心极强的人物,《三国演义》为了捧诸葛孔明,而对周瑜极为不友好,我们朗朗上口的一些词汇也来自于此书,比如“既生瑜何生亮”、“智激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等,那么,实际上的周瑜真如《三国演义》所描述那样吗,正史里记载的周瑜又是怎样的人物呢?

讲到三国正史记载,不得不提《三国志》,《三国志·周瑜传》是已知较早记录的周瑜事迹的纪传体文学著作,作者乃西晋时期的陈寿,四川南充人,《三国志》成书时间三家归晋时间仅过5年(即公元285年),间隔时间短。同时,陈寿又是治学极为严谨的人,但凡不可靠的消息,一一不采用,以致《三国志》成书相对简略。正因《三国志》的简略,亦有南朝时期文人裴松之为本书做注,补充了大量较为可靠的材料。陈寿的《三国志》加上裴松之的注,使得此书较为丰满。我们今天所说正史周瑜内容,均出于此二书。先将史书中有关周瑜的介绍与生平事迹做个汇总:

周瑜,子公瑾,官宦之家。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长壮有姿貌、吴中呼为周郎)。与孙策关系甚好,“登堂拜母”;

兴平二年(195年),丹阳率兵迎策助孙策平定江东之战,时孙策为袁术部下,周瑜伺其不才,欲曲线回江东。同年交识鲁肃;建安三年(198年),与肃东归,授建威中郎将;建安四年(199年),随孙策要攻打荆州,升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破宛城,纳小桥为妻。同年进攻寻阳、刘勋,次年讨江夏,平定豫章、庐陵等郡。而后周瑜留下镇守巴丘;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托孤于周瑜。对孙权率先行君臣礼以支持孙权。并向孙权推荐鲁肃;建安七年(202年),力劝孙权不要送人质给曹操;建安十一年(206年),讨伐麻、保二屯。俘虏了邓龙。向孙权推荐降将甘宁;建安十三年(208年),随孙权征讨江夏的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抓获黄祖;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刘破曹,作为孙刘联军前线总指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复又征讨曹仁,大胜。战后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孙权未采纳;建安十五年(210年),对孙权提出讨伐益州的战略—— 夺蜀(刘璋)、并张(张鲁)、联马(马 超),孙权许之,周瑜返回驻地江陵进行准备工作,行至巴丘,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通篇,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青年将领,尽其一生辅佐孙氏家族,亦是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策平江东之战,周瑜亲率大军迎策,给予极大支持。孙策遇袭身亡,周瑜带兵前往奔丧,率先与孙权行君臣礼以支持孙权。赤壁之战一片投降论调,周瑜坚持“抗战到底”以保江东基业。南郡之战带伤上阵击溃曹仁。看出刘备的威胁,上书孙权出狠招,可惜病故于回江陵的路上。如此之能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们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一位人物,居然会被人给气死,被他气死还差不多,至少小编极其羡慕。完全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个“小心眼”的周瑜。

周瑜 三国演义剧照

周瑜能力高、背景好,而其亦有宽广的胸襟,我们来看看史书上周瑜的性情是怎么样的:

陈寿的三国志对其的评价是:“性度恢廓”

而同时期与周瑜接触过人又是如何评说的呢?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蒋干“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孙权“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刘备

……

性情开朗、气度宽宏,这就是史书记载的周公瑾,真实一位漂亮至极的英雄(易中天语)。

小编也选取两首与周公瑾有关的诗作为结尾: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是真得不错,一位喜欢历史、酷爱三国,做点原创,分享点有感触东西的小编!

其他网友观点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位心胸狭窄、忌才妒能的小人,而正史中的周瑜实际上却是个智勇双全、英俊风雅、雅量高致的儒将形象,他23岁助孙策平定江东,33岁在赤壁大败曹操,一举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引言·梦中人

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更漏乍长天似水。银屏展尽遥山翠。

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

18年的孟冬,我在潇湘登楼记事,共二三长辈闲谈旧话。少年浮躁,听了几息便头频点地,故而告罪回了下榻处,一颗心悠哉悠哉,朦胧间便沉沉睡去。

梦里,仿佛独身游览,没了栏杆束缚,于云深不知处下瞰红尘,前望君山。白阳没,洞庭冬,相同的腊月,依稀记得从前这里另有别名,是谁的劫数。我于是穷尽所能地远眺,想透过时光,透过隔离阴阳界的青烟,到名巴丘之地,寻一无双之人。

梦里不知身是客,还守着风月,望穿秋水。

周郎,周郎。

是采莲女吴侬软语的轻音,浅浅出口的称谓仿佛都呆在饴糖尖尖上,缱绻出那样一段腻歪的情意。

皎皎君子,江东之畔。

风之潇潇,云之燎燎。

思君不见,佳人不还。

江东之畔,植吾相思。

语不成诗,曲不成调,寿春的风里我恍惚醒来,灵台还未清晰,人已泪流满面。

一、少年时

忆周郎,最忆是庐江。

这里是庐江、舒城,一切伊始。

晨曦在紫云里微醺氤氲,满城的青竹红芍凝着露滴,一场雨润透,桃夭都泛着清纯。忽而见谁家少年结伴自那东陌上行来,一路畅笑着,吟风弄月、怒马鲜衣。

瑜者,美玉也——果真是位风姿卓越的小郎君,就连名字都雅致到了极点。

公瑾和他的伯符,就是于此一同打马涉水看江湖,一同在天南尽头的小茶寮解鞍少歇,抖落满身风尘。也可能同在某处幽篁,对坐清谈,笑语间探讨天下大势。每至兴来,站起舞几套剑法,坐定拨两动琴弦。

周瑜的童年如此的灵动,他是世家公子,没有孙策背负的血海深仇,也不是纷乱在战争中的蝼蚁白身,他本可偏安一隅,可那不是他选择的人生。

守得住一隅风花雪月,撑得起一方海晏河清,这才是未来的江东周郎。

初平四年,孙策袭业。

总角之好,莫逆之交——非其本人不能解其意。周瑜对孙策的情谊,是舒城幼年的相识相伴,才有历阳的将兵相迎,倾家托付。

而孙策对周瑜的情谊,那永存史志的一句“吾得卿,谐也”,足矣。

我想若是天公假年,他们君臣间的佳话绝不下刘备孔明的鱼水之说。可悲剧所以是悲剧,就是因为它总爱把美好的东西在你眼前生生碾碎。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戟折、玉缺。

二十七岁,大好年华,心中合该有远志万壑、豪情千顷,就这么突至弥留,孙策该是带着怎样的不甘逝去的?而视之如兄的周瑜,突闻噩耗,又该是何等撕心裂肺?

二、挽狂澜

千里奔袭,周瑜归来,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留给他的是满堂素缟——他尚未及冠的少主,他登堂拜母的国太,还有虎视眈眈的世家,以及一堆等待站队的臣子。谁都在等,等他这个手握大权、深得民心的中护军决断。江东基业在他手里,仿佛摇摇欲坠,顷刻间便可倾颓于地,如同孙策生前的豪言壮语一样烟消云散。

千年以后,感性的人在心疼,但是他是周瑜,他不需要,也不能。他甚至没有时间悲伤罢?他飞快地、理智地处理着一切,军事政事,朝堂民间……主少国疑,有太多的要务需要他来办。

为主立威,他独先尽敬,便执臣节;之后几年,讨二屯,还宫亭,击邓龙,他稳步推进,开疆拓土。孙权要打江夏,他便略阵督军;孙权要拒曹贼,他便为他献上一场恢弘壮阔的大戏。就像他当年效忠老友时,别无二致。

横江、当利,秣陵,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攻皖,寻阳,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你战,我便是剑;你退,我便是盾。大丈夫临危受命,若不拔剑而起建立功业,岂不愧对至交英灵?

他就这样,带着两个人的夙愿,马不停蹄,一路奔波。

还镇人心、再辅吴主,生死无悔、永固江东。世人言美周郎,扶广厦于将倾之际,为人又性度恢廓、精通文武,在江东乃至天下人心中都烨然若神人。让人几乎忘了,他也不过是而立之年,不过是血肉之躯。

展眼,赤壁。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

关于东风的来历,除了周郎借地理之势,我还知道一个说法,准确地说,是一个痴心妄想的脑洞。我向来感性,即使明知有些事不过后人杜撰、胡诌八耪,也愿意偶尔听听那些个相对美好的遐想。毕竟相对于罗贯中先生的修仙小说,好歹这个版本还能抚慰一下我受伤的心灵。

不是不知虚妄,只是一往而深:

地府

周瑜:请问江东故主孙策可有投胎转世?

小鬼:等到第八年,投了。

周瑜:投哪里去了?

小鬼:投成一股东风了

就连梦中,也常见他或是按剑端坐,或是长身玉立,或是于大殿朝堂之上悠悠踱步,将心中万种奇谋徐徐道来,那是怎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将军啊?面对雄霸北方的强敌,他睥睨微笑,战意高昂。

“如今,曹操兴兵来犯,我江东诸臣真该颔首称庆,仰天大笑三声啊!”

“周瑜只需精兵数万,便可北退曹贼,为主公成就千秋功名之大业!”

孙权说得没错,当真是天授公瑾于他,不然这世上怎么会有周公瑾这样的奇人呢?

不然怎么孙权地位终于稳固后,老天却又要这么急着带走他呢?

“他们都以为赤壁的烽火只是个开端,谁知,那已是绝唱。”

三、玉弦断

建安五年,孙策死。

建安十三年,赤壁。

建安十五年,玉碎、弦绝。

江东忌讳任何一个十年。真的,江东少年未见白头,是有实可依,有据可循的——双璧就是典例。

非策愿去,命不留人。

非瑜背诺,天不假年。

最是意气风发,最是天妒英才。南郡一战,当胸一箭,我没什么立场去怨曹仁,各为其主而已。然而每见周郎身负重伤且仍透支生命安定军心,还是控制不住地流露一两分不满。

这伤,生生又折了一位天之骄子——那是我的周郎,他好看,博学,能打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安天下之大能。

曾经,曲有误,周郎顾。如今,曲再误,君已故。

那是江东的周郎。

今朝衣冠犹满座,君已寥寥入史册。

玉盏潋华,盈杯过往,他是舒城三春桃夭,是建业四季星火。

结语·醒来事

18年的孟冬,我在潇湘登楼记事,朦胧睡去又恍惚醒来,月出东湖,想起一个人,想到一支歌。

徘踏春色并好友,趋驰十里赏青丘。

舒城少年未曾老,入梦听鼓按吴钩。

文/少郡主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吗,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野谈杂论,都别抢答,我来回答!

别被演义迷失了双眼,历史上真实的周瑜远没有被诸葛亮气死的那般狭小器量,相反的,历史上的周瑜性格宽容,文略胆识皆不亚于诸葛亮。

根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长相俊美,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不仅是个大帅哥,性格极好,而且非常有才。

周瑜是个官二代

周瑜,字公瑾,东汉名将,一生致力于东吴崛起,是奠定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主要人物。

周瑜出身宦官世家,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他的父亲是洛阳令,比起官二代诸葛亮,家庭背景深厚的多了,如果把周瑜放到现代,绝对是当代女性的理想对象。

《三国志·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

程普曾经说过,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连程普这个老油条都能自醉,由此可以看出周瑜的人格魅力有多大。

公元190年,周瑜与今生最重要的人,也是最好的朋友知己孙策相遇了,孙策与周瑜同年生,并且孙策为人豪爽,在当地很有名气。周瑜慕名而来,并且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从此周瑜与孙策交好,并且一生致力于帮助东吴一统天下。孙策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一生致力于江东基业

可以说周瑜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孙策的江东事业,在知己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又按照孙策的遗嘱辅佐年龄尚小的孙权,在当时,可以说如果没有周瑜,就没有孙权的成就。

周瑜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孙策开拓江东基业和帮助孙权联刘抗曹,三分天下,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联刘抗曹则成了周瑜一生最大的耻辱,可怜周公瑾一生为人宽厚,待人如诚,竟然被演义黑成如此模样。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是诸葛亮,已经近似于妖了,什么舌战群儒,什么设坛借风等等,其实这些大部分都是周瑜的功劳,周瑜也压根没有被诸葛亮气死,根据《三国志》记载,火烧赤壁的计策实际上是周瑜的部下黄盖出的。

《三国志·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联刘抗曹成功后,周瑜曾劝说孙权软禁刘备,以解后顾之忧,可惜孙权没有同意。从此三分天下已成定局,这其中的功劳周瑜功不可没。周瑜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英年早逝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于行旅途中,年仅三十六岁,至于是得什么病去世的,史料上面没有记载。在周瑜去世后,孙权亲自为周瑜披麻,后来孙权称帝后曾说过,如果没有周公瑾,他是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的,由此可以看出周瑜为东吴所做出的贡献。

周瑜在正史中的描述与《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完全相反,正确看待历史,切勿被小说蒙蔽了双眼,随着《三国演义》的家喻户晓和深入人心,周瑜的形象似乎也被板上钉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狭小器量让周瑜从此蒙冤至现代。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正确看待历史!正确看待历史!正确看待历史!重要的事说三遍!

史料来源:《三国志.周瑜传》

我是野谈杂论,一个喜好历史的乡野村夫,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知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男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结果女方反过来说男方强奸她,这样构成强奸罪吗?为什么?

下一篇: 为什么重庆人反感别人说他们是四川人呢,以前不都是一家的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