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她们有什么不同?

网友提问: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她们有什么不同?

优质回答:

公主之所以叫公主,是因为国王的千金要由仅次于国王级别公爵来主婚。到了皇帝时代,也就遗传了下来,为什么不升级叫王主呢?福垊认为,王爵都是皇帝的家族男性,自己人给自己人主婚不好吧。如果有异姓王的话,叫王主似乎也不错啊。

我们根据历代典籍我们都知道公主是皇女、长公主是皇姐妹、大长公主是皇姑,真是这样的吗?福垊想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您想如果公主很长寿,成为皇帝的姑奶奶,甚至姑太奶奶,该怎么称呼?这种现象,历史上可是有的。福垊告诉您的是,几乎所有的朝代无论是皇帝的姑奶奶还是皇帝的姑太奶奶其最终的身份只有一个——大长公主!

然而有看似一个朝代实际是两个朝代的王朝是个例外,因为这个朝代拥有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而且姑太奶级别的她,称号竟然不是大长公主。还有就是这个朝代后来是唯一改称公主系统称号的朝代!想不想听听,咱先从这个公主说起,最后再说说郡主和县主好不好呢?

福垊讲述史上最长寿的公主的传奇来为您答惑。

她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七朝,看到徽宗、钦宗,想必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一下子知道了这个看似一个朝代实际是两个朝代的王朝就是宋朝。靖康之耻,是多么地刻骨铭心啊。对,她就是鲁国公主,她是宋仁宗赵祯的第十个公主。她生于嘉祐四年(1047年)五月戊午日(五月廿五,阳历7月7日),属相猪,星座巨蟹。她是不仅是最长寿的公主,还是最幸运,最有福的公主。

仁宗朝,她是公主。

英宗朝,她是皇妹,故称长公主。尽管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堂侄(他父亲宋真宗亲兄弟孙子),但宋英宗是作为宋仁宗的“儿子”(养子)继位的。要福垊说起来宋真宗真是倒霉生了六个儿子,就成活一个宋仁宗。宋仁宗更加倒霉生了三个儿子,无一成活。他生了十三个女儿,九个都早亡,其中老十就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1067年,长公主下嫁吴越王钱镠的的玄孙钱景臻(钱镠-钱俶【chu】-钱惟演-钱暄-钱景臻)。

神宗朝,她是皇姑,故称大长公主。

哲宗朝,她是皇姑祖母(皇帝的姑奶奶),该怎么称呼呢?北宋、南宋的规定是两国大长公主。《宋史.列传第二》关于十公主有语“改韩、周燕国”之语。福垊认为神宗朝她是韩国大长公主,而在哲宗朝她升级为周国、燕国两国大长公主。

徽宗朝,她是皇姑祖母(皇帝的姑奶奶),她的称号变了。徽宗于1113年,采纳蔡京的建议,学习周朝好榜样(周朝公主成为王姬),将公主改为帝姬,长公主改为长帝姬,大长公主改为大长帝姬,两国大长公主改为两国大长帝姬。此时,十公主的封号为秦、魏国德景行大长帝姬(两国后加四字是美称)。

钦宗、高宗朝,她可是皇姑曾祖母(皇帝的姑太奶),该怎么称呼呢?会不会两国升为三国?不会,宋朝最高的公主前缀就是两国。故而钦宗朝,曾祖母级的公主的称号依然是秦国、两国大长帝姬。而到了高宗朝,废除帝姬的称号,恢复了公主的称号。故而曾祖母级公主的她的称号是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

鲁国公主以花甲之年赶上了“靖康之耻”,她是一名幸运的人,大概年老色衰,住所偏僻的原因吧,竟然毫发无损,平平安安地到了南方。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老太太受到皇帝赵构无比的尊崇,而老太太倚老卖老为儿子为孙子要官,而且根本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弄得赵构都说你福大命大知足吧。老太太才不好意思张口了,1133年老太太薨逝后,赵构又对她的子孙全部官升一级。

关于郡主福垊还得谈这位最长寿的公主

郡主在晋朝全称为郡公主,为皇帝的女儿的封号。唐朝为皇太子千金的专属。宋朝玩得最溜,后面再详细讲述。辽朝皇帝庶女初封郡主,表现好升级为公主。明朝皇太子、亲王女为君主。清朝郡主也是亲王家的千金,不过称呼是和硕格格。

宋朝的郡主有三种:

第一、功臣的女儿。如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的女儿就是郡主。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赵普以元勋诸女封郡主……

第二、公主的女儿。最长寿的十公主的两个女儿都是郡主,一个是同安郡主,一个是文安郡主。

第三、皇太子的女儿。这个还用举例吗?宋徽宗曾将郡主改成宗姬。

最后,福垊谈谈县主。

县主源自于县公主,正如关羽是汉寿亭侯一样,在汉朝还有乡公主、亭公主,可以简称为乡主、亭主。东汉所有的公主都是县主,因为都以县命名的。宋朝改为族姬,清朝郡王、世子的女儿封为多罗格格,也就是县主。

宋朝的县主有两种

第一、功臣的女儿。赵匡胤的铁哥们高怀德的女儿就是县主。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高怀德二女特封县主。‘’

第二、亲王、郡王的女儿。这个就不需要举例了吧。因为很多答主解释的非常详细啊。

感谢大家的阅读,原创不易,多多鼓励。感谢点评,感谢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这些在朝代不同,有时为会不同,不过简单通俗的就是身份的不同。

大长公主一般指的是皇帝的上一辈公主,是皇帝的姑母辈。长公主是皇帝的同辈,是皇帝的姐妹。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郡主和县主,一般指的是皇族之女。当然朝代不同,所以称呼又是也会有所不同。

就以汉朝的馆陶公主和平阳公主做个例子。

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刘恒和窦漪房的女儿,汉景帝刘启就是馆陶公主的弟弟,在汉文帝做皇帝是,作为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就是公主。

汉文帝驾崩后,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漪房尊为太后,作为汉景帝姐姐的馆陶公主就变成了长公主,而汉景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

到汉景帝驾崩后,太子刘彻登基为帝,是为汉武帝,而作为汉武帝姑姑的馆陶公主就成了大长公主,作为汉武帝姐姐的平阳公主就为长公主了。

这就是公主、长公主、大公主的区别,当然也有特别的,比如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

这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在汉武帝时以帝女的身份越级而称为长公主,她的待遇也远远超过她其他的姐妹,因此也让后世之人不解。所以卫长公主的封号也很特殊,不同于其他的以自己的汤沐邑或者是以丈夫的食邑而得封号的公主。

当然这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县主、郡主、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会因为朝代的不同有所改变。

就以县主为例,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时期的帝女会封为县公主,隋唐时期,王爷的女儿会封县主,明清时期是郡王的女儿为县主。

其他网友观点

历朝历代对宗室女子的封号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清世宗雍正帝就曾经将废太子胤礽、怡亲王胤祥和庄亲王胤禄的女儿养在自己身边,并封为了和硕公主。但是,这毕竟是特例,总体上公主还是以皇帝的女儿为主。清朝根据出身又将公主人为分为了两个等级,嫡出者为固伦公主、庶出者为和硕公主。但并不绝对,皇帝愿意封庶出的女儿为固伦公主也是可以的,如清高宗乾隆帝的第十女和孝固伦公主。只要皇帝愿意,甚至亲王的女儿也是可以被封为固伦公主的,比如恭亲王奕訢的一个女儿就曾经被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封为了荣寿固伦公主。

何为长公主、大长公主

既然皇帝的女儿是公主,那么长公主和大长公主又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比皇帝的女儿地位还高的公主吗?其实,无论长公主还是大长公主都还是皇帝的女儿,只不过给他们封号的人变了。通常情况下,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长辈称大长公主。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明白?也就是说,公主的皇帝父亲死了,她的兄弟当了皇帝,她就是长公主了。如果她活到兄弟挂了、侄儿登基,那她就是大长公主了。当然,这主要涉及的是待遇问题,与公主本身并没有本质区别,她们依然是公主。

何为郡主,何为县主

郡主这个封号源自于魏晋时期的郡公主,彼时以郡为汤沐邑者称郡公主、以县为汤沐邑者为县公主。到唐朝时渐渐发展为了郡主、县主,郡主是为皇太子家专设的,只有皇太子的女儿才能受封郡主,亲王的女儿只能受封县主。

最能解释这种区别的例子是唐隐太子李建成的女儿李婉顺,作为皇太子的女儿,李婉顺最初的封号应该是郡主。但是,“玄武门之变”后,李婉顺的二叔唐太宗李世民将李建成降为了息王,作为亲王的女儿,李婉顺出嫁时,唐太宗给了她一个闻喜县主的封号。但是,唐太宗并不厚道,从出土的李婉顺墓志来看,在李建成被改谥隐太子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恢复她郡主的身份。

到清朝时,郡主、县主成了亲王、郡王嫡出女儿的封号,亲王嫡出之女封郡主,郡王嫡出之女封县主。说到底,所谓郡主、县主是根据各自父亲的爵位高低进行的人为划分,与公主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某一位皇帝或追尊皇帝的后代。

县主之下是什么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县主之下还有什么主?很遗憾,县主之下没有主了。历朝历代县主以下宗室女子的封号有所不同,以清朝为例,县主之下还有郡君、县君、乡君,同样是以各自父亲的爵位进行的人为划分,清朝没有封号的宗室女子统称宗女,同时又按俸禄品级将没有封号的宗女分为了几品俸宗女,如食七品俸者就叫七品俸宗女。总之就是,血缘越远支,品级越低、俸禄越低。

清朝贝勒嫡出的女儿封郡君、贝子嫡出的女儿封县君、入八分公(镇国公、辅国公)嫡出的女儿封乡君。除此之外,侧福晋所生者降两级,例如亲王侧福晋所生之女封郡君、郡王侧福晋所生之女封县君,以此类推。侍妾所生之女在侧福晋所生之女基础上再降两级,基本上就没有封号了。乡君以下都称宗女,以品级俸禄区分。

综上所述,所谓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儿,之所以分列是为了强调辈分高低。而公主、郡主、县主,包括郡君之类主要是根据各自父亲的爵位进行的人为区分,主要涉及待遇问题,并没有本质区别,她们都是皇帝或追尊皇帝的后代。不是皇帝后代的异姓功臣之女是没有资格封主、君的。

当然,清朝的格格除外。清朝的格格与公主并不是一回事,它最初只是满洲人对大户人家女子的一种称呼,并没有特定含义。后来爱新觉罗家族崛起,才赋予了它特殊含义,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其余所有宗女都可以称格格,皇帝暂时没有封号的女儿也称格格。格格并不是一个正式封号,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而已。

除此之外,清朝皇子、入八分王公的侍妾也可以被称为格格,如清高宗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清世宗潜邸时期的身份就是格格,甚至私下里满洲私人也会称自己家的闺女为格格。由此也可见,清朝的格格并不是一个官方的正式封号,很多影视作品将格格与公主划等号其实是错误的!最后顺带说一句,格格的读音不是第二声,而是第一声,这是末代肃亲王之女金默玉女士给出的读法,她本身就是格格,应该不会有错,诸君不要被影视作品给忽悠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西方人在有现代西医前,靠什么医术治病?

下一篇: 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真的与阿巴亥有暧昧关系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