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古代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的诗,哪一首最著名?

网友提问:

古代英勇就义,慷慨赴死的诗,哪一首最著名?

优质回答:

1928年3月20日,在武汉汉口余记里,随着一声枪响,一位年轻的共产党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的生命定格28岁,英雄牺牲,但他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成为了千古绝唱,不朽诗词,他勇于为主义献身的精神和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永远大写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丰碑上。他就是千古英烈一一夏明翰。

夏明翰是湖南衡阳县,1900年农历8月出生于父亲居官的湖北秭归县。家里世代为官,是当地有名的豪绅。但他从小就对穷苦人有同情心,渐渐地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把这种同情心转变到要为天下的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1917年,夏明翰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第二年4月,他成立了革命团体砂子会,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五四运动时期,主编发行了《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探讨中国的前途命运。

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毛泽东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毛泽东搞农运工作的得力助手。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回到湖南,坚持斗争。在湖南省委讨论秋收起义时,他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和意见,赞同打出共产党的旗帜。毛泽东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时,他和易礼容,何叔衡等在长沙城接应,破坏铁路,炸毁桥梁,10月间,湖南省委又委派夏明翰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他的主要任务是以平、浏为中心,继续组织起义,以配合井冈山的斗争。

由于叛徒出卖,夏明翰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肉体折磨,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夏明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精彩,牺牲虽然悲壮,但却辉煌。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其他网友观点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其他网友观点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吉鸿昌是河南扶沟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吉鸿昌发电报向蒋介石请命:“国难当头应一致对外,愿提一师劲旅,北上抗日,粉身碎骨,以纾国难”。却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出国“考察”。

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吉鸿昌回国,为抵抗日本侵略毁家纾难,组织武装抗日。

1933年7月1日,吉鸿昌率军进攻察察哈尔日本侵略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哈尔省境。

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吉鸿昌所部。吉鸿昌所部弹尽粮绝而失败。

1934年11月,吉鸿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后被捕。蒋介石亲自下令,吉鸿昌被枪杀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待遇如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